请选择您所在的分组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解读)
[播]李锐、[著]张宏杰
明朝,中国上下几千年历史中,最为奇葩的一个朝代,是一个最讲究道德高尚的时代,也是一个道德风气最为败坏的时代;是一个最讲究忠君爱国的时代,也是一个叛徒最多的时代。 本期解读的这本书,割开时间的帷幕,扫除历史的灰尘,通过分析明朝的七个代表人物,开朝者朱元璋、篡位者朱棣、大清官海瑞、大太监魏忠贤、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叛徒吴三桂、忠臣郑成功,剖析他们生命历程背后不为人知的无奈和痛苦,解读了明朝的一系列怪现象,展现出大明王朝强大背后的虚弱、意志决绝背后的精神涣散。 作者张宏杰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在葫芦岛的建设银行工作,在银行繁杂的工作之余,研究中国历史,写出了这本书。仅仅是这股毅力就是值得人钦佩的,更何况这本书,写得还那么出彩。今天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患有知识焦虑症,每天都要发誓下班之后一定要看书,最终却又静不下心来认认真真地看,更别说看完之后的文字输出了。如此看来,张宏杰简直就是励志帝啊。 你将听到: 1、朱元璋为什么要杀那么多人? 2、朱棣为什么会篡权成功? 3、什么是“清官之恶”? 4、魏忠贤作为一个“傻子”,是怎样祸害大明朝的? 5、农民起义为什么总是失败多,成功少? 6、郑成功为什么会成为明朝的一个例外? 7、吴三桂一再背叛,是他的本性就是没有底线没有原则吗?
未来简史(解读)
[播]殷超、[著]尤瓦尔·赫拉利
进入21世纪后,曾经长期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瘟疫、饥荒和战争已经被攻克,智人面临着新的待办议题:永生不老、幸福快乐和成为具有“神性”的人类。在解决这些新问题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将颠覆我们很多当下认为无需佐证的“常识”,比如人文主义所推崇的自由意志将面临严峻挑战,机器将会代替人类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更重要的,当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人类将面临着从进化到智人以来的一次改变,绝大部分人将沦为“无价值的群体”,只有少部分人能进化成特质发生改变的“神人”。 未来,人类将面临着三大问题:生物本身就是算法,生命是不断处理数据的过程;意识与智能的分离;拥有大数据积累的外部环境将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如何看待这三大问题,以及如何采取应对措施,将直接影响着人类未来的发展。 犀利金句: 1.在第三个千禧年开始之际,人类开始意识到一件惊人的事。虽然多数人很少想到这件事,但在过去几十年间,我们已经成功遏制了饥荒、瘟疫和战争。当然这些问题还算不上被完全解决,但已经从过去“不可理解、无法控制的自然力量”转化为“可应对的挑战”。我们不再需要祈求某位神祇或圣人来解救人类,而是已经相当了解怎样能预防饥荒、瘟疫和战争,而且通常都能成功。 2.算法指的是进行计算、解决问题、做出决定的一套有条理的步骤。人类有99%的决定,包括配偶、事业和住处的重要抉择,都是由各种进化而成的算法来处理,我们把这些算法成为感觉、情感和欲望。 3.要说金钱是个互为主体的现实,相对还比较容易接受。但如果说自己的神、国家、价值观——这些赋予我们生命意义的事物——也是虚构的,我们就没那么容易接受了。我们希望相信自己的生命有客观意义,希望自己的种种牺牲不只是为了脑子里的各种空想。但事实上,大多数人生活的意义,都只存在于彼此讲述的故事之中。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解读)
[播]滕欢、[著]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埃尔德·莎菲尔
“稀缺心态”是一切稀缺的根源,那些“求而不得”的东西,会俘虏我们的大脑,吸引我们的全部心思,让我们忽略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眼光变得更狭窄,一步步陷入稀缺困境。 稀缺对大脑产生的影响,存在于潜意识中。一旦发生稀缺问题,无论人们在主观上是否愿意,这个缺少的东西都会牢牢占据我们注意力的制高点,干扰我们的心智,迫使我们的思想只围着一个问题转,直到解决问题满足需求。这会给我们带来一系列非常严重的后果,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糟糕。 本书的作者有两位,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和埃尔德·莎菲尔,分别是哈佛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和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两位都是各自领域内著名的大师。因此,这本书是跨界合作的产物,通过不同领域思想的碰撞,带来一个全新的观点:“稀缺心态”是一切稀缺的根源。从这个奇妙而独到的视角出发,作者阐述了一系列真知灼见,这些观点不仅能帮助我们改变自己的行为,改善日常生活,也为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 你将听到: 1、为什么穷人越穷、富人越富、忙碌的人们时间永远不够用? 2、我们该如何跳出穷忙困境? 3、什么是“稀缺心态”? 4、究竟是无能让人贫穷还是贫穷导致无能? 5、“稀缺心态”有什么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