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您所在的分组
财务自由之路(解读)
[播]滕欢、[著]博多·舍费尔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极简理财术,7年内实现财务自由,赚取你人生的第一个1000万! 作者: 博多·舍费尔,世界著名投资者和畅销书作家。他在德国科隆出生,16岁时移民美国,被人们称为“欧洲巴菲特”和“欧洲第一金钱教练”,还被很多国内外记者称为“金钱大师”。舍费尔通过正确的投资方法,成了百万富翁,过上了富有的生活。但他看到很多家庭在资金上陷入了困境,所以决定把整理的正确理财投资方法分享出来,帮助人们实现财务自由。畅销书《小狗钱钱》也是他的作品。 内容介绍: 在本书中,博多·舍费尔帮助我们创造了一条财务自由之路。 通过介绍梦想、目标、价值观和策略这四大致富支柱,为我们设计了相应的策略和计划。指导各阶层的读者转变理财观念,运用有效的投资理财策略,在保证财务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财务自由。 首先为我们区别穷人与富人之间有什么不同,其次给出了四个策略和三步计划,最后教我们如何缩短实现财务自由的时间 金句: 1.无论是谁,将最后一个可能的借口都摒弃掉,必将能取得成功。 2.先关注自身劣势的人是不会得到财富的。 3.去为你的劣势找到解决方案,去为你的优势找一个教练。 4.其实你今天拥有的东西,正是你为自己量身定制的东西。 5.永远不要接受一个不会设身处地的人给出的建议。 你将听到: 1.穷人与富人有哪些差别? 2.如何处理债务? 3.应该怎样储蓄? 4.投资和投机有什么区别? 5.投资和债务有什么区别? 6.怎样缩短实现财务自由的时间?
中国人为什么活得累(解读)
[播]于浩、[著]杨连宁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从制度、经济、民权、国民等方面深入分析,解答咱们中国人为什么总是活得累! 内容介绍: 本书认为,即使大家都变成了有钱人,生活也不会马上变轻松。作者从制度、经济、民权、国民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进而指出:之所以活得累,不仅有物价上涨、税负过高、通货膨胀等外在的、物质上的原因,还有官本位、啃老、虚荣等内在的、国民道德上的原因。 作者介绍: 杨连宁,1952年出生于陕西定边,是独立网评人、资深报人和作家。杨连宁务过农、做过工,也在官场做过厅级干部,然后下海经商,最后还当了教授。杨连宁的丰富经历,让他对中国社会有着深刻的认识。 你将听到: 1. 现代人的五座大山是什么? 2. 中国的大量收税体现在哪里? 3. 强迫交易是指什么? 4.什么是无壳蜗牛和无腿螃蟹? 5.为什么人人追逐权力? 6. “劣币驱逐良币”是怎么形成的? 7.中国人的劣根性都有哪些? 金句 1.财富一旦被权力错配,会错得过分,错得出格,呈现出一副涝的涝死、旱的旱死的两极化、极端化样子。 2.美国家庭是花钱不愿攒,中国家庭则是攒钱不敢花。 3.一切好东西都很便宜,所有坏东西都非常昂贵。 4.那些能把富日子当成穷日子过的人,是真富,那些误把穷日子当成富日子过的人,是假富。 5.追求楼高车多的现代化不难,追求法治与理念的现代性却不容易;追求物质文明不难,追求精神与制度文明却不容易。
爱的艺术(解读)
[播]良辰周、[著]艾里希·弗洛姆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健全的人格是决定能否获得爱与能否去爱人的关键因素,爱不仅要投入身心感情,更要努力让自己成熟。 内容简介: 《爱的艺术》是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艾里希·弗洛姆最著名的作品,自1956年出版至今已被翻译成32种文字,在全世界畅销不衰,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最著名的作品。在这本书中,弗洛姆认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作者简介: 艾里希·弗洛姆:著名德裔美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1900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犹太人家庭,1922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是二十年代“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纳粹上台后,他于1934年赴美,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同时,在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术机构讲学,并先后执教于墨西哥国立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等高校。1980年弗洛姆病逝于瑞士洛伽诺。弗洛姆以深入浅出、平易近人的文笔,创造了大量学术著作和普及性作品,其中影响最大的有《爱的艺术》、《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精神分析的危机》等。 犀利金句: 1、人们常会发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对任何其他人都没有爱。事实上,他们的爱是一种两个人之间的自我主义。他们彼此在对方身上寻找自我,通过把单个人扩大成两个人来解决分离的问题。他们有了克服孤独的经验。然而,既然他们与其他人分开了,他们自身也就仍然彼此分离和疏远,他们的结合经验是一种幻觉。 2、“给”比“得”带来更多的愉快,这不是因为“给”是一种牺牲,而是因为通过“给”表现了我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