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图书馆需要,请维护个人信息
何为良好生活(解读)
[播]李锐、[著]陈嘉映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海德格尔的再传弟子,为你从伦理学的角度,精讲什么是良好生活 内容介绍: 《何为良好生活》从利己与利他、事实与价值、目的与手段、思想与行动四方面,为我们说清楚德性与良好生活的关系:要带着良好的德性去生活。也就是既要理性地活着,但更要活出人的意义来,不能成为生活的奴隶,而是要成为生活的驾驭者,那么我们该如何如何驾驭生活呢? 全书通俗易懂,富有趣味,但又不乏思想深度。因此,对于喜欢哲学,尤其是伦理学的朋友来说,这是一本不错的入门书籍。 作者介绍: 陈嘉映,“中国最可能接近哲学家称呼的人”。其师熊伟,师承海德格尔(20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作者翻译过海德格尔的名著《存在与时间》。因此,把他称为中国研究西方哲学的佼佼者,一点都不为过。 金句: 1.伦理学虽与道德问题关系紧密,但它并不是狭义的道德研究,毋宁说,它联系生活整体来考虑道德维度。因此,威廉斯建议把苏格拉底问题即人该怎样生活这个问题,作为伦理学的初始问题。 2.经济利益只能支撑经济学,支撑不住伦理学,因为是生存定义利益,而不是利益定义生存。 3.实然和应然在典范那里和合,在典范那里,实然展示了应然。这种更深的和合是通过努力达到的,不经过这种努力,实然与应然不是表面上分张,而是真实地分张:实然不副应然。这种分张需要不是通过解释消除的,而是通过实践中的努力消除的。 4.个人不再作为整体的人通过他所属的实践传统与社会相关联,他的性情、德性跟他的“效用”隔离开来,“生活的意义”渐渐成为主观的事情,而一旦意义成了主观的事情,就等于没有意义了。 5.实践之知是通过行动者组织起来的,一个一个行动者就是实践之知的“系统”。
大问题 下(解读)
[播]殷超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以问题为向导,带你走遍哲学世界的山山水水。 内容简介: 本书的目的是引导读者进入真正思考的大门。罗伯特所罗门教授尤以擅长授课和写作清晰晓畅著称,他不像一般哲学导论著作那样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罗列哲学史上的一些观点,而是完全把读者当成一点都不了解哲学,从而按照一些大问题来组织材料,叙述生动,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为普通读者的考虑。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读者会自然而然地进入哲学的殿堂,在不知不觉中熟悉哲学史上一些最重要的观点,而且很可能会对许多问题重新进行审视,真正享受思考的乐趣。 作者简介: ——罗伯特·所罗门(1942—2007),世界著名哲学家和哲学教师,尤精于尼采、存在主义哲学和情感理论的研究,特别擅长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大哲学家复杂的思想,同时又不失其严格性。他生前是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Quincy Lee百年纪念” 讲席教授和杰出授课教授。他在密歇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匹兹堡大学和加州大学执教。他出版过四十多本著作。 ——凯思林·希金斯,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哲学教授,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在奥克兰大学、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和得克萨斯大学任教,是所罗门的妻子。她也出版、编写或与人合编了很多著作。 值得看: ——有一种生活叫哲学 有人说哲学是推理,专门教你如何去辩论;还有人说,哲学是知识,它的用武之地在大学。其实,我想说,哲学还是一种生活。这种生活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有的只是对自我的反思和关照,有的只是对人生的批判和改进,有的只是对世界的顿悟和感恩。 ——自由的最终目的是找到那个本质之我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一部西方近代史就是一部讨论自由、争取自由和捍卫自由的历史。但真正的自由不是争吵,不是任性,不是傲慢,而是不断排除各种干扰,内在的和外在的,主观的和客观的,直到寻找到那个纯粹的、不带任何偏见的自我。这才是自由的最终目的。
下流社会(解读)
[播]滕欢、[著]三浦展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跟着日本知名的社会研究专家,深入了解丧文化和低欲望社会现象 内容介绍: 近年来,日本的中产阶层正在消失,呈现出向“上流”与“下流”的两极分化倾向,整个社会“向下流动”的趋势正在悄然成形。“下流阶层”的最大特征并不仅仅是低收入,更在于对人生热情的全盘下降。 本书做了大量的实地调查和研究,提出了“下流社会”的成因、特征和解决方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当下的丧文化和低欲望社会现象。 作者介绍: 三浦展,日本“文化研究所”主办人。知名社会观察家、社会消费现象研究者,以及阶层团块研究者。著有《快速风土化的日本》、《“便装女”的时代》、《家族和幸福的战后史》等多部作品。 金句 1、传统的理想化的结婚模式和家庭模式并没有弱化,更不能断言它已经过时。家庭形态的多样化未必同时带来幸福模式的多样化。 2、虽然以追求自我主张为志向,却无法真实实现愿望的人,不仅对生活的满意度无法提高,而且低收入也使得他们的阶层意识日渐低下。 3、日本国民已经开始倾向于不努力就得不到回报的差别化社会模式,而不再选择努力和不努力结果都一样的“结果恶平等”的社会模式。 4、收入的两极分化,导致学习机会以及学习能力的不平等,结果,社会阶层之间的互换流动性越来越差,社会阶层分化形成固定化的倾向,最终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集团而催生了下流阶层。 5、对“中流”缺少意欲的人,从“中流”中脱离出来的人,或者从“中流”跌至更低水平的人,统统应该归为下流阶层。 你将听到: 1、下流阶层和下流社会是怎么形成的? 2、在下流社会成形的过程中,男性和女性出现了什么样的分化? 3、下流阶层在哪些方面有哪些鲜明的标识? 4、下流社会有什么影响?该如何解决它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