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图书馆需要,请维护个人信息
嫌疑犯X的献身(解读)
[播]悠悠、[著]东野圭吾
本期介绍的书是东野圭吾的推理名作《嫌疑人X的献身》。在东京旧江户川的一处堤防边发生了一起命案。经过排查,警方发现死者的前妻靖子有重大嫌疑。可是围绕着靖子兜兜转转,警方却发现始终无法靠近案子的真相。因为偶然的一次机遇,警方发现靖子的邻居石神,似乎跟这起命案有特殊的关系。石神是个数学天才,有着惊人的推理和策划能力。他设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局,让警方吃尽了苦头。石神的老友兼对手汤川,从石神的弱点入手,破解了这个迷案。 这本书的作者东野圭吾,是日本著名的推理作家。他擅长通过推理小说探讨人性与社会议题,兼具娱乐和文学价值。他的作品情节跌宕诡异,故事架构到了几近匪夷所思的地步,功力之深让人叹服。他写出了像《白夜行》《解忧杂货店》《嫌疑人X的献身》等一大批推理名作,是当之无愧的“推理小说天王”。 你将听到: 1、为了隐瞒真相,男主人公用了什么手法?他又是怎么暴露自己的? 2、男主人公做出的牺牲对女主人公来说意味着什么? 3、为什么说爱情在很多时候就像一个无底深渊? 4、为什么说爱和被爱都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5、当一个人背负着沉重的负罪枷锁时,TA还有能力去爱吗?
俗世奇人(解读)
[播]于浩、[著]冯骥才
《俗世奇人》由18个小故事组成。故事的主人公虽都是混迹市井的小人物,出身很卑微,可他们并不平庸,而是演绎了一种不平凡的人生。整本书用一种半文半白的语言写成,但读起来丝毫没有违和感,反而显得非常流利,颇有一种古典小说的独特韵味,而且因为融入了许多天津方言,使得全书的生活气息更浓、更足。
麦田里的守望者(解读)
[著]塞林格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美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小说之一:青春的史诗,反抗成人世界的宣言。每个人都能在“麦田”里找到自己青春的痕迹。 内容简介: 《麦田里的守望者》以主人公霍尔顿自叙的方式,讲述了他被学校开除后在纽约城游荡将近两昼夜的经历和心灵感受。不仅生动地描绘了一个不安现状的中产阶级子弟心中的苦闷仿徨和愤世嫉俗,也批判了成人社会的虚伪和做作。霍尔顿是个性格复杂而又矛盾的青少年典型,他的经历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了强烈共鸣,受到读者特别是中学生的热烈欢迎。 作者简介: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美国作家,1919年生于纽约。15岁时,进入一所军事学院学习。1946年正式投入文学创作,后于1951年发表著名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这部小说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引起了世界性的轰动,尤其受到美国学生的疯狂追捧。 经典金句: 1、真正的丑姑娘说来也真可怜。 2、有些人,他们不仅在孩提的时候下作,他们一辈子都会下作。 3、我要赚钱建一个自己的小木屋,余生就在那里度过……我要订个规矩,谁都不能在那做虚伪的事,谁要做谁就滚。 4、你千万别跟任何人谈任何事情。你只要一谈起,就会想念起每一个人来。 5、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观点提炼: 自恋者身上的缺点。 有一种长得十分漂亮的家伙,或者一些自以为了不起的人物,他们老是要求别人大大地帮他一个忙。他们因为疯狂地爱着自己,就以为人人也都疯狂地爱着他们,人人都渴望着替他们当差。 我们都曾有所追寻,最终却又不得不放弃。 对于一个人来说,一辈子注定会不时去寻找一些他们自身周围所不能提供的东西,但往往到最后,他们都放弃了。要么他们以为自身周围无法提供,所以放弃了寻找;要么他们在还没有真正开始寻找前,就已经放弃了。
陈寅恪的最后20年(解读)
[播]冯雷、[著]陆键东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知识分子的命运录,中国文化的伤心史;书写陈寅恪后半生人生轨迹的经典之作;陈寅恪研究著作中最具人文情怀的作品。 内容简介: 《陈寅恪的最后20年(修订本)》这本书的一个好处在于作者翻阅了很多档案,找到了原始文件,根据大量珍贵的档案、访谈和文献等第一手资料,在书里澄清了很多历史疑问;第二个好处在于,作者抱着“了解之同情”的态度写作,从20世纪中国文化的传承角度来理解陈寅恪,写出一部以揭示其生存状态、探索其内心世界为主题的个性鲜明的学人传记。书中一大批与陈寅恪有交往的各色知识分子之命运也有明晰的描写。 作者简介: 陆键东,广东南海县人,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专业作家、学者。主要致力于中国知识分子历史、明末清初史事、近代岭南文化演进史等课题的研究。2007年,受邀为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访问学人。2010年,获聘为法国人文科学之家、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值得看: 任何生命都不能放弃自我探索的权利和自由。 陈寅恪的成功在于他始终没有放弃自我探索的权利和自由。他曾游学欧美各高校数十年,不为文凭和学衔,只为了学习真知识、求得真道理。即使到晚年,依旧遵从自我的内心和信仰,走上了一条寂寞的、无人问津的学术研究之路。陈寅恪的研究不是对现实的脱离,相反它是对现实的超越。因为古与今从来都没有分离过,是人主观地将其割裂开了。 独立和自由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大主题。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要么,人将困难和挑战打败;要么,困难和挑战将人打败。这里的独立和自由不是政治学意义上的,而是人生意义、生命意义和人文意义上的。只有具备独立的品格,人才能真正站起来,才不会左右摇摆,才不会人云亦云;只有具备自由的信仰,才不会将生命逼到一种绝境中去。
一口气读完欧洲史(解读)
[播]子安、[著]汪为华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内容介绍: 《一口气读完欧洲史》以时间顺序为基础,以政权更替为线索,简述欧洲历史,以及每段历史中发生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相关大事。从古希腊文明时期的城邦角逐,到古罗马帝国的盛衰演变,从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到掀起全世界血雨腥风的一战二战……作者汪为华把欧洲漫长琐碎的历史梳理的清晰简单,并将传统的叙述与独特的特写相结合,使鲜活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跃然纸上,并折射出欧洲历史丰富多样的变化。 作者介绍: 汪为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硕士,1995-2004年留学德国,先后获得德意志管理学院管理学硕士,奥斯纳布吕克大学经济学博士。主要作品有《开国皇帝们》,《中国基本医疗保险体制》等书。 金句: 1.公元前8世纪时,整个希腊片区出现了大大小小200多个城邦,每个城邦实行自治,所有法律政策都不太一样,后来城邦雅典率先出现了民主的概念。 2.在罗马进行海外扩张时,它和位于北非的迦太基打仗,这是布匿战争;又和东部的马其顿打仗,这是马其顿战争。在频繁的战争中,罗马人好像战神附体,戎马倥偬,岁月峥嵘,最后西西里岛、迦太基、马其顿、西班牙都被罗马收入了囊中。 3.自古以来,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法国大革命中,法国人民凭借了自己的力量,用勇敢战胜了压迫,用反抗战胜了强权。 4.历史大势永远按照盛极必衰的套路书写,强大的罗马也没能逃出这个魔咒。到了公元3世纪,罗马农业衰落,市井萧条,财政枯竭,政治动乱,种种危机使罗马逐渐分崩离析。 5.工业革命的神奇之处在于,一项发明的产生,能推动另一项发明的产生,还能带动许多相关行业的发展,比如纺织业的进步了,就会增加了对机械和煤炭的需求,因此也就刺激了矿山、钢铁冶炼技术的发展。
狄仁杰传(解读)
[播]冯雷、[著]蜜读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一代神探千古谋臣狄仁杰传。 内容简介: 武周时期,狄仁杰因断案如神而享有“神探”美誉。狄仁杰断案,善于推理,重视取证,从不严刑逼供,因此其断案故事极具悬疑和故事性。《狄仁杰传》故事线索杂乱,案情繁复,试看狄仁杰如何抽丝剥茧,理清头绪,让案情大白于天下。 关于他: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时期政治家。 狄仁杰出身于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经及第,历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以不畏权贵著称。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升任宰相,担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但在相位仅四个月便被酷吏来俊臣诬陷谋反,夺职下狱,平反后贬为彭泽县令。他在营州之乱时被起复,并于神功元年(697年)再次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进拜纳言。后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续。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进拜内史,于同年九月病逝,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唐朝复辟后,追赠司空、梁国公。
专注力:化繁为简的惊人力量(解读)
[播]悠悠、[著]沃尔夫
《专注力》是美国的于尔根·沃尔夫所著。书中包含了解决时间管理问题的众多见解和最新方法,有着化繁为简的惊人力量,它是写给“被催一族”最简明的自我管理书! 专注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就有点难了!整个世界好像串通好了要一致阻碍我们拥有专注力。因为我们身边有太多的人、太多的事情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无法集中精力。每时每刻,我们都需要忙于应付外界的各种干扰。要想改变这种手忙脚乱四处救火的情形,你必须拥有专注力!从现在开始,认清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排除一切无关干扰,专注地投入其中。你成功的概率将以指数方式增长!实现你心中真正渴望的目标! 犀利金句: 1.对于你来说,进程中的每一步都需要做些计划,但是要小心,千万不要变成规划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2.一个隐藏的障碍会经常阻碍人们运用自己所了解的知识。 3.在为成功而努力的过程中,大多数人专注的焦点都不是他们真正应该做的事情。 4.这就像是一个充满宝藏的洞穴,从入口处能够很容易看到里面闪闪发光的宝石和金子在召唤着你,但只有千分之一的人能成功地进入洞穴深处获取这些财宝。 5.忙于把自己并不擅长的事情做得马马虎虎,便错过了将这些时间利用起来做一些以他们的能力可以取得很出众成绩的事情。这便是平庸的原因。 6.真正伟大的领导者几乎都是非常懒的人,但他们却依然有能力应付突发的密集工作。 7.反复试错和调整策略,比简单的设置时间点更重要。
老后破产(解读)
[播]悠悠、[著]NHK特别节目录制组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长寿本是天赐大礼,如何反变生存噩梦? 内容介绍: 全书循序渐进,围绕三个部分展开:首先通过四个案例,指出日本老人,虽然年轻时认真工作,做好了退休的储蓄工作,却在老年陷入了悲惨和孤独之中;紧接着指出造成日本老人“老后破产”的三点原因;最后提出解决方案,针对日本破产现象有向年轻群体蔓延之势,需要政府、社会、媒体多方共同努力打造避免“老后破产”的机制,还需要我们个人从现在做起,未雨绸缪地增加养老金储备、做好财务规划,让自己的老年好好安放。 作者介绍: “NHK特别节目录制组”奉行“亲身采访”、“感动”等报道理念,敢于大胆挖掘事实真相、不畏挑战,曾陆续推出过《无缘社会》《老后破产》等反应日本社会现实问题的书籍。 《老后破产:名为长寿的噩梦》是NHK特别节目录制组的采访过程全记录,也是已经有良好口碑的“译文纪实”系列的第28本。老后破产”在日本是热门话题,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养老也成为避不开的话题。 你将听到: 1、现实生活中的日本老人陷入了怎样的“长寿噩梦”? 2、勤勉工作、善做储蓄的日本人为什么会在老后走上破产绝路? 3、谁是“老后破产的预备军”? 4、如何未雨绸缪,避免“老后破产”的噩运呢? 金句 1、现在,是一旦因生病、受伤等陷入“老后破产”,就不得不寻找明天的落脚之处的“漂流”时代。 2、真正的痛苦,在于失去了与人、与社会等的”联系“,在于不知道为谁活着、为什么活着,不是吗? 3、超老龄社会已然到来,且日益走向小家庭化,日本社会已经进入了急剧变化的历史时期。独居老人以百万人为单位不断地急剧增长,导致以家族支撑为前提的社会保障制度功能失调。在如此背景下,“老后破产”的现象正在蔓延。 4、我们所需要的,不是“既然不想求助,那就是他本人的责任,不用管”,而是由支援方主动察觉到的机制。或许,等我们成为老人时,这会成为保护我们自己的制度。 5、众多老人被逼入“老后破产”的境地,连活着的气力都在不断丧失。这一现实,我们只有直面。要找到解决的办法,也必须从直面开始。
光荣与梦想:上(解读)
[播]李锐、[著]威廉·曼彻斯特
《光荣与梦想》是曼彻斯特的第十部著作,用记者的眼光描述亲身经历的历史是本书最大的特点。书中有很多章节,表面看起来就是新闻稿的堆砌,全书更像是一部纪录片,把美国从1932年到1972年,这四十年间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帧帧地摆在我们眼前。而作者的手法也像是在串珠子,从罗斯福写到尼克松,把经济大萧条、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子弹爆炸、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太空竞赛、古巴导弹危机、肯尼迪遇刺身亡、民权运动、水门事件等一系列历史事件串连了起来。
文明是副产品(解读)
[播]良辰周、[著]郑也夫
作者用独具见识,富于想象且细致的考辩和大胆的推论,从外婚制、农业、文字、纸张、雕版印刷、活字印刷这些人类早期的最伟大发明,来思考人类文明的产生。 人类的文明很大程度上是“副产品”造就的,不是有直接用途的那些东西造就的。事实上,人类文化宝库里的大多数东西,没有实际用处。 没有实际用处的东西要比有直接实际用处的东西的知识含量大得多。无用之学最后才有大用处。 犀利金句: 1.环境的偶然性,基因变异的偶然性,共同决定了自然选择是偶然的,无目的的。 2.农耕时代的到来,给人类带来了恒久定居、贮藏积累、人口激增、劳动分工与社会分层等诸多改变,最终开启了一个复杂的社会。 3.那么什么是文化呢?人类在演化过程中渐渐发育出其他动物所不具有的意识和理性,而意识与理性的产物就是文化,它们同样是人类的生存手段,甚至,后来成为我们的生存方式。
美丽新世界(解读)
[播]悠悠、[著]阿道司・赫胥黎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最经典的反乌托邦小说之一,虚构了600年后的未来社会,在这个“美丽新世界”里,人类已经人性消泯,成为严密科学控制下,一群被注定身分、命运的奴隶。 内容简介: 出版于1932年的《美丽新世界》是奥尔德斯·赫胥黎最杰出的代表作,是20世纪最著名的反乌托邦文学经典之一,与奥威尔的《一九八四》、扎米亚京的《我们》并称为“反乌托邦”三部曲,在国内外文学界和思想界影响深远。这是一部寓言作品,展现了赫胥黎眼中的人类社会的未来图景:通过最有效的科学和心理工程,人类从遗传和基因上就已经被先天设计为各种等级的社会成员,完全沦为驯顺的机器,个性和自由被扼杀,文学艺术濒于毁灭。 作者简介: 奥尔德斯·赫胥黎:英国杰出的小说家、诗人、散文家、批评家和剧作家,著名的人道主义者。他以大量的小说和散文、杂文、评论作品,有意识地担负起一个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的道义职责,充当了社会道德和现代文明的拷问者。 犀利金句: 1. 正是这类思想或许会轻而易举地让上流阶层那些思想不稳定的人所接受的培育统统作废——使他们失去对快乐是至善的信仰,转而相信人生的目标高于现实生活,相信生命的目标不是让快乐一直持续下去,而是意识的强化与升华,还有知识的进步。主宰者心想:这些或许是真的,但在目前的情况下,绝对不能承认。 2. 文明绝对不需要高贵或英勇。这些事情是政治低效的表现。在像我们这么一个组织得当的社会,没有人能有机会去做高贵或英勇的事情。只有在极其动荡的时候才有这样的机会。有了战争和忠诚;有了需要抵制的诱惑,值得去争取或捍卫的爱情,高贵或英勇显然才有意义。但如今,已经没有战争了。最需要关注的事情是不让你太爱上某个人。如今没有忠诚可言。 3. 科学的每个发现都有着潜在的颠覆性,科学有时也不得不被看作可能的敌人。”“跟幸福相对的不只是艺术,还有科学。”
身份的焦虑(解读书)
[播]殷超、[著]阿兰·德波顿
这本书并非一本充满学术语言的“高深”著作。它用通俗、有趣的语言,为现代人解读了“身份”的前世今生,以及我们为什么会为“身份”而焦虑。“身份”这个词在这本书中更多的还是指一种社会地位,一种当代人追求的功名利禄。 为什么我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 是什么让我们变得“势利”,对于金钱和时尚的欲望之壑为何总也填不满? 我们到底怎样才能克服这种身份的焦虑呢? 德波顿巧妙地通过心理学和哲学的知识,为我们抽丝剥茧般地解析了问题的答案。 作者简介: 阿兰·德波顿,英伦才子型作家,生于196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现住伦敦。 值得看: 1、对生活抱以很低的期待不仅正常,而且明智。 2、我们的很多欲望总是与自己真正的需求无关。过多地关注他人(那些不会在我们葬礼出现的人)对我们得看法,使我们把自己短暂的一生之中最美好的时光破坏殆尽。假如我们不能停止焦虑,我们将会用生命中大量的光阴为错误的东西而担心,这才是最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 3、治疗身份的焦虑并无灵丹妙药,但我们可以尽量去了解它,一旦对它有所了解,当我们再次面对对手的漠视和挚友的成功之时,我们的反应不会仅仅是痛苦和内疚。
好好说话(解读)
[播]雅而、[著]马薇薇,黄执中,周玄毅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在成功所需要的因素里,相较于出身、精力、机遇、智力,我们最能控制的就是说话。 内容简介: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被教育要“好好听话”,到了社会上却发现,考核内容居然是“好好说话”,这就很尴尬了。尴尬所在就是机会所在,以说话为切入点,可以给自己的人生打开一扇辽阔新世界的大门。 在这本书里,作者把说话分成5大模块——沟通、说服、谈判、演讲、辩论,共同构建起一个全息的五维话术体系。这本书生猛有料,套路奇袭,用奇葩的语言风格,把各种场景分门别类地列出来,不管说话技巧多复杂,都用1、2、3一一说清楚,好记又好用。一个会说话的人,一定能在任何场景,融会贯通地使用这五种话术。 作者简介: 这本书的作者是《奇葩说》的一众“辩才”——马薇薇、黄执中、周玄毅等,他们都长了一颗异于常人的大脑,是一群辩才无碍的表达者。 在研究说话这方面,他们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团队,比如黄执中,他的专业就是“口语传播”,这个专业大陆少有,把说话上升到了理论层面的高度。 他们住在同一个公寓里,每天专职研究如何好好说话。 你将听到: 1、怎么把坏人噎回去? 2、怎么追女神? 3、演讲时如何克服紧张? 4、跟人发生冲突了怎么办? 5、如何快速获取信息? 6、如何反驳“认真你就输了”这类流氓观点?
吸引力法则(解读)
[播]悠悠、[著]杰克·坎菲尔德等,D·D·沃特金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潘石屹、杨澜、毕淑敏等各界大咖倾心奉行的信念准则!让你的生活如你所想,随你所愿。 书籍介绍: 这是一本教你如何运用吸引力法则,达到理想生活的实践指南。它很明白地告诉你,为了吸引你想要的事物进入你的生活,你需要知道什么,需要做些什么。这本书受到潘石屹、杨澜、毕淑敏等多位大咖的强力推荐,出版后长期占据亚马逊网站心灵励志畅销书排行榜冠军。它也是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推荐的学习课程,以及众多知名企业的员工必读书。 作者: ——杰克·坎菲尔德,闻名世界的顶级励志大师,《心灵鸡汤》系列的首创者,全球顶级畅销书《秘密The Secret》 的导师之一。 ——D.D.沃特金,她是一个单亲妈妈,成功的企业家,从事设计和创造装置艺术,她的设计总能令人眼前一亮,是公认的优秀艺术家。 金句: 1、上帝有两处住所:一个是天堂,另一个就是谦恭和充满感激的心灵。 2、如果你用心寻找每一种境遇中的美好,你会蓦然发现你的生活充满了感激。感激是一种能够滋养你心灵的情感。 3、世上只有两种生活方式。一种是似乎没有什么奇迹,另一种是似乎什么都是奇迹。
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解读)
[播]李锐、[著]翟学伟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人在江湖,一定要看破人情面子背后的玄机 内容介绍: 本书是当代社会学家翟学伟教授的重要著作,出版之后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多次再版。作者认为,人情面子的背后,是人际之间的权力控制,以及对权力制度的重新塑造。做人情和挣面子,本质上是一种风险投资,也是一场“权力的游戏”。毫无疑问,在当代社会,人情面子有很多落后因素,但是,如果想要减少人情面子的权力束缚,重新构建新的生活,充分探究人情面子的运作机制,和整个过程中的权力关系,显然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介绍: 翟学伟, 1960年生于南京,1988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社会学系,1991年获法学硕士学位,1998年考入南京大学历史系在职博士,2002年获史学博士学位。 现任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心理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你将听到: 1.为什么说人情面子,是一种风险投资? 2.做人情的回报,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为什么大家都对此格外热衷? 3.为什么很多时候,炫富是一种理性行为? 4.为什么人情关系往往比明文规则,更有力量? 5.为什么人情面子,有时足以动摇一个社会的基本制度? 6.为什么面子问题足以导致流血冲突? 7.为什么在人情面子的“权力游戏”中,绝大多数人都注定是输家? 金句 1. 在中国社会,我们在经验中便可以发现大多数人的办事和处世原则既不会偏向理性,也不会偏向非理性,而是希望在两者之间做出平衡和调和。 2. 所谓存天理灭人欲,不是儒家的初衷,在儒家看来,只要人情能够顺应天意,就应将立足点放在调适过的人情上。 3. 关系在中国是一种资源,但实际上,若将人情只当做中国人交往中的资源互惠,也是有失偏颇的。 4. 传统中国人喜欢道德 ,不喜欢法律,主要是因为法律裁决具有感情无涉的特征,而中国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将感情强烈地介入进去。电影《秋菊打官司》就想表明中国乡民面对传统的情与现代的法而产生的困境。 5.中国人在情理社会中,通过人情和面子的运作,放弃的是规则、理性和制度,得到的却是不可估量的社会资源、非制度性的社会支持和庇护及以势压人的日常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