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您所在的分组
心理学与生活(下)(解读)(解读)
[播]于浩、[著]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
书籍介绍: 心理学研究的终极目的,不是追求那些高深莫测的知识和理论,而是让人生活得更加幸福。 《心理学与生活》作为全球多所大学的“普通心理学”课程教材,却非常通俗易懂,深受欢迎。 它将心理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联系起来,是普通大众了解心理学与自己的极好读物。 作者介绍: 菲利普·津巴多,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美国心理学会主席,Hilgard普通心理学终生成就奖获得者。1971年,津巴多主持了“斯坦福监狱实验”,论证了环境可以重构一个人的性格,因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当代心理学的声音和面孔”。 理查德·格里格,资深心理学教授,获Lex Hixon社会科学领域杰出教师奖。 金句 1.心理学是一本与人类幸福密切相关的科学。 2.因为脑的可塑性依赖于生活经验,所以大脑受各种各样的环境和活动所影响也就不足为奇了。 3.儿童的基本生存取决于与他人形成有意义和有效的关系。 4.抑郁被形容为“心理病理中的普通感冒”,因为它发作频繁,也因为几乎人人都在一生的某些时间或多或少地体验过。 5.剧作家汤姆·斯托帕德提醒我们:“每个出口都是通往其他地方的入口。” 你将听到: 1.心理学是一门怎样的科学? 2.心理学的历史轨迹是什么? 3.心理和行为的生理基础是什么? 4.意识的功能有哪些? 5.有哪两大学习理论? 6.人的心理和生理在哪两个阶段发展最快? 7.如何治疗心理疾病? 8.如何重构人和社会的关系?
你在为谁工作
[播]大鹏、司南时代、[著]梁汉桥
《你在为谁工作》从表面上看我们是在为公司工作,为老板工作,但实质上,我们更是在为自己工作,为我们的梦想工作,为我们自己的美好明天工作。因为你的付出不仅使公司获得了利益,而且你也从中获得了相应的报酬,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同时在工作中也获得了成长。通过工作,我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从而使我们自己变得更有价值。新的工作能拓展我们的知识和眼界;与同事的合作能培养我们的协调能力;与客户的交流能锻炼我们的沟通能力等等。因此,在工作中受益最大的是我们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都是在为自己工作。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解读)
[播]李锐、[著]陶涵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最具影响力的蒋介石传记,带你从第三方视角认知那个风雷激荡的岁月。 关于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陶涵在台北工作时,曾经和蒋介石有过几面之缘,再加上可以接触到很多不能为外人道的史料,他写的这本书还是非常有说服力的。这本书的观点,可能有些人认同,有些人不认同,但只要逻辑自洽,史实来源可靠,我们就应该抱着开放的心态去看待。因为不同角度、不同立场的观点,都可以作为通往历史真相的参照系,促进我们思考。 关于作者 陶涵,美国资深外交官,上世纪60年代在台北工作,负责给美国当局提供政治分析和报告。中美建交后,还做了一段时间美国驻华大使,后来又在美国国务院情报处做副处长,对中国的情况非常了解,可以说是美国最资深的中国问题专家了。 金句 1、现代史上主要的世界领导人能像蒋一样常年居于高位、积极参与缔造历史的世界大事,此一纪录恐怕也非后人能及。基于这个理由,不论你怎么看待蒋一生动荡岁月的功过,他的故事大有可观之处。 2、爱国和民族精神,是恢复中国的尊严及世界地位的关键。问题出在,中国似乎缺乏建立这样一支大军所需要的公共意志力以及热切的民族主义,犹如一盘散沙。 3、蒋介石和毛泽东一样,相信要恢复中国的主权和世界地位,条件就是国家统一,强而有力的中央政府,以及愿意牺牲一切保家卫国、有纪律的人民。他们或友或敌所打的军事大战,从来都不只是为了领土完整或政治权力,还有对现代中国重回泱泱大国所怀有的憧憬。 4、蒋介石觉得,台湾就好像是上帝赐给他的避难所,使他终于能够打造一个有秩序的繁荣社会,实现他替中国未来建立楷模的梦想。 5、如果我去世时是个独裁者,我必将和所有的独裁者一起为后人遗忘。但是,如果我能替民主政府建立确实稳固的基础,我将永远生活在中国每个家中。 你将听到: 1、蒋介石是如何走向权力中心的? 2、蒋介石是怎样斗倒汪精卫的? 3、蒋介石有着怎样的抗战战略? 4、蒋介石的失败是美国人捣乱造成的吗? 5、蒋介石和现代中国,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