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个人信息,解锁更多服务

花朵的秘密生命(解读)
[播]悠悠、[著]沙曼·阿普特·萝赛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探寻花朵不为人知的行为与奥秘,再现植物世界令人惊叹的自然史。像诗集一般优美的文艺科普,翻开就能感受到花香四溢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以花朵为主题的自然科普读物。作者综合植物学和科学史,以生动优美的诗意文字,描绘了花朵不为人知的生存与演化,并深入探讨了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联。其清晰的逻辑和灵动的文笔,能够带领读者重新认识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植物,开启花朵的探秘之旅。 作者简介: 沙曼·阿普特·萝赛:美国知名自然写作作家,曾获“山与原图书奖”,被赞为“能将文字谱为音符”,著有《大地少年时》《杀了牛仔》《吹笛人之歌》等作品。 经典金句: 1、我们对花所知越多,它们就越活泼灵动,也许通过这样的倾听,可以让植物对我们重新开口。 2、事物始终处在变化之中,它的模样不会一成不变。 3、时间是可以操弄的,时光在我们看一朵花时放慢了脚步。也许这样做,可以让我们慢些老去。 4、合作是自然界最基本的组成原则,竞争也是自然界最基本的组成原则。 5、我们也许忘了这社会提供的不一定是支持。社会会对通奸者群起而攻之,对不合流俗者横加羞辱。对个体而言,社会的存在是福也是祸。 6、榛树上光是一个花序就包含了四百万颗花粉粒,而整棵树可以长出几千个花序。干燥轻盈的花粉,天生就适合飞行,它们本当被抛入风中,吹到六千米的高空,或被带到五万米以外。这是个疯狂的旅程,目的地很不确定。大多数的花粉会掉回地面,被阳光烤干、在池塘里淹死,要不就是沾上了不该沾的植物。 7、花并不是权力的象征,它们生命又短又脆弱,不够象征永恒。而且,说实在的,花跟人生现实或是人类的需求都沾不上边。花有的只是片刻的美丽。

浮生六记(解读)
[播]殷超、[著]沈复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中国古典文学经典之作,被誉为“晚清小红楼” 内容介绍: 《浮生六记》是清代文人沈复写的一部自传体小品文,共有六记:《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和《养生记道》,后两记已经佚失。作者记述了自己困顿坎坷的人生遭际,以及他和妻子陈芸的日常生活。被很多学者誉为“晚清小红楼”,自1877年首次刊印,到现在已经有近两百个版本,在海内外广为流传,很受后世读者喜欢。 作者介绍: 沈复,字三白,号梅逸,生活在乾隆、嘉庆年间,是个布衣文人、画家、园艺师。出生于幕僚世家,一生淡泊名利,年轻时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中年之后,家庭崩塌,妻子早逝,儿子早夭,历尽坎坷。大概在46岁时,写下了《浮生六记》。 金句: 1.所谓“清新”,乃是自然。如雨似风,皆是天然,不由人工牵绊。 2.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3.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语云:恩爱夫妻不到头。 4.若布衣暖,菜饭饱,一室雍雍,优游泉石,如沧浪亭、萧爽楼之处境,真成烟火神仙矣。 5.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沉默的大多数(解读)
[播]于浩、[著]王小波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当代中国最具批判性的思想家王小波,告诉你打破沉默的智慧。 书籍介绍: 王小波对沉默的态度和鲁迅先生一样。现实生活中,我们周围总是充满了许多光怪陆离的思想和观点。这些思想和观点貌似深刻,其实一经分析和推敲,就原形毕露了。《沉默的大多数》讲的就是王小波批判这些思想和观点的一些智慧。这些智慧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三点。一是诚实,也就是尊重事实。二是理性,也就是尊重知识和科学。三是乐趣,也就是要做一个有趣的人。这些智慧的形成,离不开王小波的人生阅历。 作者: 说起王小波,许多人都会想到他的《时代三部曲》,认为他是一个实力派作家。其实,王小波的人生阅历非常丰富。他不仅经历过文革时代,也经历过知青时代。他曾在名校就读,毕业以后又去了美国深造,师从著名学者许倬云先生。他的学术起点是理工科,后来又受到了人文科学的深度影响。王小波是当代中国最具批判性的思想家之一。读他的书,我们能很明显地感受到他独有的讽刺和幽默。最关键的是,这种讽刺和幽默能把我们带到一个全新的境界中。 金句 1.真理直率无比,坚硬无比,但凡有一点柔顺,也算不了真理。 2.“重建精神结构”是好事,可别建出大笼子把大家关进去,再造出些大棍子,把大家揍一顿。 3.我们的社会里,必须有改变物质生活的原动力,这样才能把未来的命脉握在自己手里。 4.他的本意恰恰是劝人不要放弃求知这一善行。抱着封闭的态度来生活,活着真的没什么意思。 你讲听到: 1.花剌子模的故事说明什么? 2.什么是知识分子的中古传统? 3.当代学者应当如何看待“士”的传统? 4.王小波认为的新道德有哪些内容? 5.理性的第一个表现是什么? 6.科学的特质有哪些? 7.科学发展的拦路虎有哪些? 9.如何开辟新学问?
京公安网安备110105020304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