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图书馆需要,请维护个人信息
批评官员的尺度(解读)
[播]于浩、[著]安东尼·刘易斯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普利策奖得主,为你讲述美国新闻自由史上的典范案例,带你领会什么叫言论自由神圣不可侵犯。 作者: 安东尼•刘易斯,曾任《纽约时报》编辑、驻华盛顿司法事务报道记者,在哥伦比亚大学讲授过第一修正案与新闻自由,目前是《纽约书评》专栏作者。曾经两度获得过普利策奖。著有《吉迪恩的号角》《十年人物:第二次美国革命》《言论的边界: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简史》等。 书籍介绍: 本书系统地回顾了《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一案:1960年,因为一则批评性广告,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的警察局长沙利文以诽谤为由,将《纽约时报》告上法庭,并要求巨额赔偿。在亚拉巴马州法院败诉后,被逼至绝境的《纽约时报》,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联邦最高法院以维护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为由,判决《纽约时报》胜诉。这起案件对美国的言论自由和民主进程影响深远,成了美国新闻自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金句: 1、在美国,五十个州都有专属立法及法院,一州法院可以在另一方当事人的业务、财产或身份与本州有关联时,通知对方从其他州赶至本州应诉。 2、煽动诽谤政府罪,是全世界封闭社会的共同特征。在这样的社会里,批评政府就是诽谤,并构成严重罪行。如果政府以强力逼迫批评者噤声,政治自由将荡然无存。 3、人们所作所为的性质,有时候取决于当时的客观环境。即使我们对言论自由施以最周全的保护,也不保护一个在剧院内谎称火警,并引起恐慌的人。 4、仅仅为了维持法院尊严,就用法律迫使他人沉默,哪怕只是有限度的沉默,其可能引发的仇恨、猜忌和轻蔑,将远远超过它所能带来的尊重。 5、正确结论来自多元化的声音,而不是权威的选择。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一看法现在和将来都是无稽之谈,然而,我们却把它当作决定命运的赌注。 你将听到: 1、《纽约时报》和警察局长沙利文之间有什么纠葛? 2、《纽约时报》一开始时为什么败诉了? 3、联邦最高法院为什么会给《纽约时报》翻案? 4、批评官员到底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尺度? 5、《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对美国的言论自由进程有什么影响?
见识:商业的本质和人生的智慧(解读)
[播]李锐、[著]吴军
我们都知道见识很重要,见识多的人会比一般人更容易成功。那么,该如何提升见识呢?有人说要读万卷书,有人说要行万里路,且不说这些方法费时费力费钱,光结果就有可能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总之性价比不高。 在当今这个互联网社会,想要快速升级自己的见识,有一个更便捷的途径,就是向一个站得足够高的人学习,从他的视野去看世界。本期解读的这本书的作者吴军,就是一个站得足够高的人。 他常年在硅谷工作,给很多大公司写过财务分析,给《福布斯》杂志写过商业评论,还在多所名校担任大学顾问,每年都会投资几十家公司,创作过多本畅销书籍……这些经历,很多人可能终其一生都很难体验一回。 吴军老师根据如此丰富的个人经历,在书里分享了很多他在跟成功人士打交道时,见识到的东西。比如,谷歌是如何管理公司的?未来商业的趋势是什么?巴菲特的午餐会都说了些什么?“林黛玉式困境”是怎么回事? 我们可以跟着这本书,随着吴军老师的视野,把自己的见识对接到时代的最高点,进而全面升级自己的见识。
断舍离(解读)
[播]殷超、[著]山下英子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迷恋。清空环境,清空杂念,过简单清爽的生活,享受自由舒适的人生。 内容简介: “断舍离”是由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提出的人生整理观念。所谓断舍离,就是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让人生舒适的行动技术。换句话说,就是利用收拾家里的杂物来整理内心的废物,让人生转而开心的方法。其中,断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是“舍弃多余的废物”,离是“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断舍离非常简单,只需要以自己而不是物品为主角,去思考什么东西最适合现在的自己。只要是不符合这两个标准的东西,就立即淘汰或是送人。 通过学习和实践断舍离,人们将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从关注物品转换为关注自我——我需不需要,一旦开始思考,并致力于将身边所有“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替换为“需要、适合、舒服”的东西,就能让环境变得清爽,也会由此改善心灵环境,从外在到内在,彻底焕然一新。 作者简介: 山下英子,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毕业,大学期间开始学习瑜伽,并通过瑜伽参透了放下心中执念的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随后便致力于提倡以这种概念为基础的、任何人都能亲身实践的新整理术“断舍离”,通过对日常家居环境的收拾整理,改变意识,脱离物欲和执念,过上自由舒适的生活。 犀利金句: 1.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能够放开执念,人才能更有自信。 2.从加法生活转向减法生活很重要,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可以说,断舍离就是一种动禅。 3.断舍离在行为上要先学会“舍”,也就是把不需要的东西全部扔掉。舍的秘诀,就是完全地以自己为中心,并且以当下为时间轴。因此,在考虑物品是否应该被留下时,思考的主语是“我”,而不是物品。将与物品的关系比作人际关系,选择对当下的我来说最必要的朋友。更高级别是只选择真正必需、而且自己又喜欢的东西的阶段。扫除:分为收拾,整理,以及表现为扫、擦、刷的打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