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图书馆需要,请维护个人信息
南渡北归(中)(解读)
[播]悠悠、[著]岳南
书籍介绍: 《南渡北归》全书分为三部曲,分别是《南渡》《北归》和《离别》。 三部曲成书后,在海内外引起轰动,被《亚洲周刊》评为2011年全球华文十大好书之冠。它为我们讲述了上个世纪抗战全面爆发后,大批知识分子流亡西南,然后回归中原,最后又分别在大陆和台湾一一凋零的历史。 本节音频在《南渡北归》一书的基础上,带你回到民国后期,从全面抗战爆发开始,去了解一下那段可悲可叹的岁月,以及在那个大时代里,一群知识分子可歌可泣的人生。 作者介绍: 岳南,原名岳玉明,山东诸城人,1962年生,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著有《风雪定陵》《复活的军团》等考古纪实文学作品十余部,《陈寅恪与傅斯年》《南渡北归》等历史、传记类作品十余部。 金句: 1.“一校之中实行教授之人多,而名为管理之人少,则一校之成绩必可观矣!”可惜的是,王氏此言,在日后的清华与全国教育界被视为敝履和歪理邪说被无情地扔到垃圾堆中,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庞大的官僚体制和管理队伍控制的大学, 其办学成绩自可想见。 2. 陈寅恪借碑文而抒发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文化情怀,如天光突裂,地火迸喷,再次展现了内在的文化精髓与人性光辉,于苍茫的天地间扬波激浪,振聋发聩。此文一出,世人莫不为之动容。 3.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于中原,偏安江表,称曰南渡。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晋人南渡,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明人南渡,其例三也。“风景不殊”,晋人之深悲;“还我河山”,宋人之虚愿。吾人为第四次之南渡,乃能于不十年间,收恢复之全功。庾信不哀江南,杜甫喜收蓟北…… 4.易卜生所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5.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时代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此潮流者,谓之预流。
提问的力量(解读)
[播]兆龙、[著]弗兰克·赛斯诺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风靡美国的提问实用指南,艾美奖获奖记者,教你如何用提问来搞定生活与职场难题 内容介绍: 提问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提问是一门充满技巧的艺术,而很少人能够成为精通这门艺术的专家。本书作者利用自己超过40年的全球采访经验,以及在华盛顿大学教授“采访艺术”课程的契机,从接触到的提问大师们身上,总结出了11种常用的问题模型,旨在向人们展示提问的巨大力量,引领人们学会真正的提问之道。 作者介绍: 弗兰克·赛斯诺,国际著名记者,CNN脱口秀主持人,艾美奖获奖作家。拥有超过40年的全球采访报道经验,曾采访过美国总统、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政府首脑、商界领袖等各类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物。在华盛顿大学开设了新闻伦理学、纪录片、持续报道和“采访艺术”等课程。 金句: 1、“转换视角”是一种途径,它能让人假想他人的观点、情绪、行为与想法,透过他们的镜头去理解他们的观点。 2、如果你要向某人问责或者用非难的问题与人对峙,思考你需要付出的代价,并确定你是否愿意为此付出代价。 3、战略型问题会促使你从大体上审查形势、预估状况,你可以由此出发继续前行,对自身潜力和最终目标获得更好的感知。 4、大多数人在度过一生时都会考虑遗产型问题,尤其是在临终之际,我们会回顾往昔、考虑人生的意义以及我们有着怎样的作为。 5、创意型问题主张别出心裁的想法。它们能引发想象。它们让我们不按常理出牌,打破传统规则,超出可能的边界。它们鼓励我们团结一致支持伟大或者窥视未来,去发现一个新世界。
舆论(解读)
[播]兆龙、[著]沃尔特·李普曼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传播学领域奠基之作,带你全景式领略舆论传播现象 书籍介绍: 在现代社会,身处信息时代,我们每天接收的信息比以前的人要多很多,如果了解一点传播学方面的知识,不论对生活还是对工作都非常有好处。说到传播学,就绕不开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舆论》,它第一次对舆论做了全景式描述,卓有成效地梳理了舆论研究中的一系列问题,如偏见、兴趣、民主等,并以精辟的见解和独特的洞察力,深刻分析了美国和世界的大众传播,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作者介绍: 沃尔特·李普曼,美国著名时政评论家、作家,20世纪美国最具影响力的记者,曾两度荣获美国新闻界的普利策奖。 李普曼做过12位美国总统的顾问,西奥多·罗斯福非常欣赏他,说他是全美三十岁以下最著名的男士。一生都致力于研究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写了很多相关的书籍,其中以《舆论》《幻影公众》等最为知名。 金句 1、头脑清醒,指的是有能力分辨出表面的相似性,注意到差异性,并对多样性有所理解。 2、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并非先理解后定义,而是先定义后理解。在庞杂喧闹的外部世界中,我们会优先认出自己的文化里已有定义的事物,然后又倾向于按照文化业已在自己脑海中设定好的刻板印象去理解这些事物。 3、虚构的事实通常由于符合人们的期待而被当作真相。 4、宣传家能够阻止人们对事件形成独立的见解,他们对新闻进行操控,以服务于自己的目的。即便这个目的是打着爱国的旗号,但操控就是操控。 5、新闻媒体往好了说,算是社会机构的仆从或监护人;往坏了说,根本就是一小撮人利用社会秩序的混乱为自己牟利的工具。 你将听到: 1.为什么随着信息大爆炸,我们接收到的信息越来越多,反而距离真相越来越远,偏见越来越深? 2.我们为什么难以认知真相? 3.什么是刻板印象?它究竟有什么好处,会被我们应用到方方面面?它又有什么缺点?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些缺点? 4.舆论传播手段为什么不可靠? 5.为什么“美国式民主政治”不是理想的治国政策?作者提倡的“精英治国”究竟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