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您所在的分组
读水浒
[播]小楼文化、[著]押沙龙
不出事就好、一出事就天崩地裂的中产阶级林冲,天生有领导力又无处施展的领导宋江…… 历史大V押沙龙从人性角度解读《水浒传》,还原人物命运,展现古今观点,读懂梁山好汉就是读懂我们自己。 【部分篇目】 ◇林冲:中产阶级的岁月静好 ◇宋江:奋斗了二十年,我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杨志:人生的路啊,为什么越走越窄? ◇武松:世界以痛吻我,我则报之以刀 ◇扈三娘:梁山上的狗镇少女 …… 【适合谁听】 ◇入坑《水浒传》的新人 ◇享受快意江湖的《水浒传》爱好者 ◇想增强自己识人、读人能力的职场人士 ◇好奇如何理解经典的青年学生 【节目特色】 ◇押沙龙亲自讲解《水浒》人物,含13个人物+书未囊括的2篇彩蛋; ◇特别收录押沙龙和六神磊磊对谈; ◇在线交流社群等你来玩!可添加微信:Media-13 【内容简介】 本书写了林冲、鲁智深、宋江、吴用、晁盖、武松、李逵、扈三娘、石秀、燕青、史进、雷横、朱仝、杨志等十几个人物,作者“努力去理解他们的心理,推敲他们的行为,分析他们的性格,搞清楚他们何以会如此行事”,从而让每个人物都展现出他复杂的一面,展现出他们人性深处的善与恶。
荆棘鸟(解读)
[播]悠悠、[著]考琳·麦卡洛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一曲美丽而凄婉的爱情悲歌,神父和小女孩跨越几十年的旷世奇恋。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讲述了家族三代人的命运和爱情的故事。以第二代女性梅吉和神父拉尔夫一生的爱情为主线。拉尔夫一心向往教会的权力,却爱上了克利里家的美丽少女梅吉。为了他追求的“上帝”,他抛弃了世俗的爱情,然而内心又极度矛盾和痛苦。以此为中心,克利里家族十余名成员的悲欢离合也得以展现。 小说情节曲折生动,结构严密精巧,文笔清新婉丽。在描写荒蛮广漠的澳大利业风光时,颇有苍凉悲壮之美;同时女作家对女人爱情心态的探索,又十分细腻感人,故而这部作品有澳大利亚的《飘》之誉。 作者简介: 考琳·麦卡洛,澳大利亚当代女作家。1977年,她以自己全部的生活积累,创作出版了呕心沥血之作《荆棘鸟》。作品一出版便引起轰动,不但拍成电影广为流传,而且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成为当代世界最畅销的小说之一。除《荆棘鸟》外,麦卡洛还创作十二部长篇小说,一部传记。 精彩书摘: 1. 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 2. 她转过身来,凝视着他,尽管她很悲痛,还是向他投来了毫不掺假的、充满了爱意的一笑。这是恣意纵情的一笑,在她的世界中,还没有成年妇女那种清规戒律和压抑收敛。这样的爱使他神驰意荡,魂夺魄消,使他渴望向自己时时怀疑其是否存在的上帝发誓,让自己成为任何一个人,但决不是拉尔夫·德·布里克萨特。 3. 我明白,我明白……我们各自的心中都有某些不愿摒弃的东西,即使这东西使我们痛苦得要死。我们就是我们,就是这样。就像古老的凯尔特传说中那胸前带着棘刺的鸟,泣血而啼,呕出了血淋淋的心而死去。因为它不得不如此,它是被迫的。有些事明明知道行不通,可是咱们还是要做。但是,有自知之明并不能影响或者改变事情的结局,对吗?每个人都在唱着自己那支小小的曲子,相信这是世界从未聆听过的最动听的声音。难道你不明白吗?咱们制造了自己的荆棘丛,而且从不停下来计算其代价。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忍受痛苦的煎熬,并且告诉自己,这是非常值得的。
生死场(解读)
[播]殷超、[著]萧红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民国才女萧红的成名作:这是一场没有观众的闹剧,脚下的土地不过是他们演绎生死的场所 内容介绍: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地主和日寇压迫下活着的农民,他们的人生死寂、灰暗,就像是一场没有观众的闹剧,脚下的土地不过是他们演绎生死的场所。“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为了批判当时的国民性,激起人们觉醒和抗争,写下了《生死场》一书。鲁迅先生为本书作序:“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力透纸背”,《生死场》后,萧红一举成名。 作者介绍: 萧红,1911年6月1日出生于黑龙江呼兰县,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她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代表作有《小城三月》《呼兰河传》《马伯乐》等。但由于生活动荡和情感挫折,1942年1月22日,萧红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金句: 1.只为一张马皮,主人忍心把它送进屠场。就是一张马皮的价值,地主又要从王婆的手里夺去。 2.在乡村,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 3.坟场是死的城廓,没有花香,没有虫鸣,即使有花,即使有虫,那都是唱奏着别离歌,陪伴着说不尽的死者永久的寂寞。 4.赵三只知道自己是中国人。无论别人给他解讲了多少遍,他总不能明白他在中国人中是站在怎样的阶级。虽然这样,老赵三也是非常进步,他可以代表整个的村人在进步着,那就是他从前不晓得什么叫国家,从前也许忘掉了自己是那国的国民! 5.人间已是那般寂寞了!天边的红霞没有鸟儿翻飞,人家的篱墙没有狗儿吠叫。
曾国藩家书(上)(解读)
[播]于浩、[著]曾国藩
内容介绍: 从道光年间进入翰林院开始,到病死前一年,在近三十年的时间内,曾国藩大概写过数千封家书。这些家书内容广泛涉及修身、养性、读书、治学、做人、处事、为官、治家以及治军等九个方面。所以,说曾国藩的家书是史上最全的家书,一点都不为过。 表面上看,曾国藩的家书家长里短的,很繁琐。但实际上,这些家书的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思想。而这些思想,即使放在今天,也一点都不过时。 你将听到: 1.如何理解曾国藩说的“静”字和“敬”字? 2.为什么曾国藩会有“求阙”的思想? 3.曾国藩告诉儿子读书的四个核心是什么? 4.曾国藩认为好的文章应该具备哪些特征? 5.曾国藩说的“声调”是什么意思? 6.曾国藩的八字家训有着怎样的内涵? 7.为什么曾国藩把厚重看得如此重要? 8.曾国藩在哪些方面启迪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 9.怎样理解湘军作战的死硬风格? 10.在为官之道上,曾国藩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11.如何理解曾国藩晚年特别看重的“悔”字? 作者介绍: 关于曾国藩,相信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知道他的一些事迹。开国领袖毛泽东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曾国藩之所以得到如此高的评价,不仅是因为他创立湘军,拯救了大清。而且也因为他给后世的中国人,树立了一个从凡人成为伟人的典范。 很多资料表明,曾国藩并不是一个天赋很高的人。可他最终能够成为一代伟人,这里面蕴含的人生智慧太多了。也许,这才是我们更应该向他学习的地方吧。 金句 1.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以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易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2.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3.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通,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息,则难望有成。 4.用兵之道,全军为上,保城池次之 5.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于综理密微,二者阙一不可。 6. 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
罗马人的故事2:汉尼拔战记(解读)
[播]良辰周、[著]盐野七生
本书以罗马和迦太基之间的争霸战争为主要题材,描述了从公元前264年开始,近130年间,罗马一步步称霸地中海的历史,穿插表现了汉尼拔和西庇阿等天才名将的传奇一生。公元前218年,汉尼拔从西班牙率军,翻越阿尔卑斯山,进攻意大利本土。历时16年的战争,经过多回合的交战,双方难分难解,最终汉尼拔被罗马人拖垮,并被西庇阿击败。本书对战争场面和战术细节的描摹和分析让人击掌称快。
约瑟夫富歇(解读)
[播]殷超、[著]读什么
约瑟夫·富歇一贯追求权力,而且是最高的权力。但他同大多数人相反,满足于权力感,他不需要身外的奖章勋绶。富歇野心极大,却并不爱好虚荣;他追求权力,但不在乎花架子。他是搞政治阴谋的真正顶尖的行家,眼里只有权力的实实在在的潜能,而把权力的外部标志视若粪土。《约瑟夫·富歇:一个政治家的肖像》通过对约瑟夫·富歇一生经历的描写,展示了从法国大革命时期到拿破仑时期再到路易十八王朝复辟时期,法国的社会、政治全景,以及置身其中的传主与各色人等的行动和支配这些行动的心理及思想动机。 关于约瑟夫·富歇: 1809年受封为奥特朗特公爵,法兰西第一帝国警务大臣(1804—1810,1815)。 法国警察组织的建立者。由于工作勤恳和善于随机应变,能在1792-1815年的各界政府中供职。先后在南特和巴黎受奥拉托利会培训,但未接受神职,1791年该会解散时,他任该修会在南特所办学校的校长,并参加当地所办的雅各宾俱乐部并任主席,法国大革命时当选为国民公会议员,在审判路易十六世时,他投票赞成判处国王死刑。 塔列朗评价富歇:一个没有心肝和眼泪的人。
深度工作(解读)
[播]回声FM、[著]卡尔·纽波特
本书作者、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博士卡尔·纽波特,尖锐地道破了信息经济时代的惊人真相——知识工作者60%以上的工作时间都花费在处理此类浮浅事务上,而这些工作不仅产出的价值有限,还会永久性地损害人们深度工作的能力! 作者创立的“深度工作”概念,其含义为在无干扰的状态下进行专注的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而正因为当前社会深度工作能力的日益稀缺,其与经济成功的关系也变得日渐紧密起来。 本次听书从七个方面为你解读如何深度工作。第一,关于时间,我们该如何对待?第二,如何做出更好的选择?第三,如何即刻行动,快速展开一项任务?第四,如何成为一个高段位的学习者?第五,如何修炼你的思维?第六,如何优化你努力的方式?第七,如何创造成功? 希望正在为工作和学习焦虑的你,能够真正做到深度工作。
牛奶可乐经济学(解读)
[播]悠悠、[著]罗伯特弗兰克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获得第四届文津图书奖,通俗经济学鼻祖罗伯特·弗兰克经典力作,启发你用经济学视角重新观察生活,感受探索和思考的乐趣。 内容简介: 《牛奶可乐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解释我们在现实中司空见惯而又未注意到的现象,并通过这些事例和解释来加深人们对经济学的理解。比如,为什么酒吧中不值钱的水要收费而花生米却免费?为什么女模特的收入高于男模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简单又实际。根据具体事例理解这些原理,谁都能毫不费力地掌握它。 作者简介: 罗伯特·弗兰克,博物经济学家,康奈尔大学约翰逊管理学院经济学和管理学教授,《纽约时报》经济专栏特约评论员。弗兰克不是一位学术型经济学家,他主张经济学应该是一门根植于经验和观察的社会科学,而不是以数学为核心的硬科学。 值得看: 1. 用经济学视角重新观察生活,答疑解惑。 为什么冰箱冷藏室有灯,冷冻室没有? 为什么女模特比男模特收入高? 为什么AA制均分账单,每个人消费比单人消费高? 2. 用通俗语言介绍经济学原理。 亚当·斯密的理论:看不见的手,市场中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往往造福了所有人。 “没有免费的午餐”原则:小心提防那些太过美好的机遇。 3. 例子丰富,生动有趣。 比如,分析了为什么现在的男女初婚年龄延迟了。 4. 扩展视野和思维。 书中各章节涉及生活的各方面,这些无一例外都能用微观经济学的原理进行阐释。比如成本效益原则、供求关系、收入与贡献的关系、商品生产、定价与竞争、公共资源、产权明晰的重要性、各国行为差异对经济行为的影响以及非正式的社交关系市场的影响等。 为什么鲸鱼濒临灭绝,鸡却不会? 鸡和鲸鱼都有经济价值。人们对鸡能享有可靠的所有权,但对鲸鱼却不能,这就是前者繁衍不息,后者濒临灭绝的原因。养鸡的人知道自己杀掉的鸡必须要和新饲养的鸡保持平衡,这样能保证自己的收益;鲸鱼生活在公海,捕鲸人随时可以猎杀它们,尽管捕鲸人知道鲸鱼数量越来越少,但他不猎杀鲸鱼,也会有其他捕鲸人杀鲸鱼。捕鲸人无法从自我限制中受益。 为什么经济学里有那么多的数学公式? 数学形式主义的步步升级与学术工作竞争越发激烈是相辅相成的。在一个重视精确的职业里,熟练运用、构建数学模型就是精确的表现。因此,掌握了公式,就能传达出自己很厉害的可靠信号。当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在工作中提高公式的应用程度,表现智力的临界值就逐渐提高了。这样,公式就泛滥成灾了。
增长黑客(解读)
[播]于浩、[著]SeanEllis
《增长黑客》出版于2017年,在书中,肖恩记录了很多优秀公司创造大幅增长的方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分析。增长黑客本质上是一种精准、低成本、高效率的营销方式,同时也是一门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科学。
身份的焦虑(解读书)
[播]殷超、[著]阿兰·德波顿
这本书并非一本充满学术语言的“高深”著作。它用通俗、有趣的语言,为现代人解读了“身份”的前世今生,以及我们为什么会为“身份”而焦虑。“身份”这个词在这本书中更多的还是指一种社会地位,一种当代人追求的功名利禄。 为什么我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 是什么让我们变得“势利”,对于金钱和时尚的欲望之壑为何总也填不满? 我们到底怎样才能克服这种身份的焦虑呢? 德波顿巧妙地通过心理学和哲学的知识,为我们抽丝剥茧般地解析了问题的答案。 作者简介: 阿兰·德波顿,英伦才子型作家,生于196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现住伦敦。 值得看: 1、对生活抱以很低的期待不仅正常,而且明智。 2、我们的很多欲望总是与自己真正的需求无关。过多地关注他人(那些不会在我们葬礼出现的人)对我们得看法,使我们把自己短暂的一生之中最美好的时光破坏殆尽。假如我们不能停止焦虑,我们将会用生命中大量的光阴为错误的东西而担心,这才是最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 3、治疗身份的焦虑并无灵丹妙药,但我们可以尽量去了解它,一旦对它有所了解,当我们再次面对对手的漠视和挚友的成功之时,我们的反应不会仅仅是痛苦和内疚。
奇点临近(解读)
[播]若谷、[著]雷·库兹威尔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美国国家科技奖章获得者雷·库兹韦尔的著作,以崭新的视角,展示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现象作为一种“奇点”思潮,预测未来人类的生活。 内容简介: 人工智能是21世纪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本书结合求解智能问题的数据结构以及如何实现的算法,深刻揭示了科技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以一个崭新的视角,展示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想象的奇点思潮:人工智能,对社会和哲学、心理学以及神经生理学都会有极大的促进,甚至会引起变革。21世纪是奇点的时代,一个技术发展爆棚、种种奇迹涌现的时代——永生、人机融合、宇宙拓展终将不是幻想,而是触手可及的未来。 作者简介: 雷·库兹韦尔,世界领先的发明家、思想家、未来学家,他用了20年的时间记录和追溯历史的发展轨迹,以预测未来。被《华尔街日报》誉为“永不满足的天才”,被《福布斯》杂志誉为“最终的思考机器”,被《Inc.》杂志评选为最顶尖的企业家之一,并称其为“托马斯·爱迪生的法定继承人”。他入选了国家发明名人堂,是国家科技奖章获奖者、世界上最重要的发明奖Lemelson-MIT大奖获奖者,拥有13项荣誉博士头衔,曾经获得3位总统嘉奖。 犀利金句: 1.未来的文明将远胜于现在的文明,尽管很难预测未来的文明程度,但是我们有能力在头脑中创建现实模式,该模式可以让我们洞察到这样一个暗示:生物智能必将与我们正在创造的非生物智能紧密结合。 2.奇点将代表我们的生物思想与现存技术融合的顶点,它将导致人类超越自身的生物局限性。如果你想知道在这个时代人类的哪些特质将保持不变,很简单:人类这一物种,将从本质上继续寻求机会拓展其生理和精神上的能力,以求超越当前的限制。 3.扫描和检测工具的整体空间和时间分辨率每年都增加一倍。扫描带宽、性价比和图像重现次数也可以看到类似的指数增长。这些趋势对于所有的扫描形式都是正确的,包括完全无创扫描、裸露头骨的扫描以及破坏性扫描。大脑扫描信息和模型建设的数据库大约也可以每年一番。 4.虽然我们完全知道维护一所房屋的方法,却尚未完全了解生命法则的全部内容。但是,随着我们对生化过程和生物学途径的理解力的快速增加,将会很快获得这些知识。我们开始了解,衰老并非是简单的无法改变的过程,而是可以延缓的。通过使用不同生物技术的组合,完全组织衰老的每一过程的策略已经出现。
家(解读)
[播]祖情、[著]巴金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一部封建大家族的衰亡史、青年的反抗史,一部歌颂青年的赞书——爱过、恨过、成长过,青春是美丽的东西。 作者简介: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四川成都人。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散文集《随想录》。1982年获“国际但丁文学奖”。 内容简介: 描写旧式封建家庭的解体和青年人的反叛。故事集中在1920年冬到1921年秋的八九个月时间里,揭露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撕开了在温情关系掩盖下的大家庭的勾心斗角,暴露了所谓“诗礼传家”的封建大家庭的荒淫无耻,也描写了新思潮所唤醒的一代青年的觉醒和反抗,从而宣告了这个封建大家庭必然崩溃的命运。 精选书摘: 1、街灯已经燃起来了,方形的玻璃罩子里,清油灯的光在寒风中显得更孤寂,灯柱的影子淡淡地躺在雪地上。 2、这个可悲的真实就是:这般人是没有希望了,是无可挽救的了。 给他们带来新的思想,使他们睁开眼睛看见这个世界的真面目,不过是增加他们的痛苦罢了,这正像是使死尸站起来看见自己的腐烂一样。 3、这几年好像是一场凄楚的梦,现在梦醒了,可是什么也没有,依旧是一颗空虚的心。 我们的境遇不同。我赶不上时代了。我一生只是让命运在摆布,自己不能做一点主。
习惯的力量(解读)
[播]殷超、[著]查尔斯·杜希格
很多人可能都认为,我们每天做的大部分选择都是深思熟虑决策的结果,其实并非如此。人每天的活动中,有超过40%是习惯的产物,而不是自己主动的决定。 习惯强而有力,却也能刻意培养;习惯不能被消除,却能被替代。作者综合了近20年科学家与商业对于“习惯学”的研究,分三个部分探讨了个人的习惯、成功组织的习惯以及社会群体的习惯,作者认为无论个人、企业,还是社会群体,都能改变根深蒂固的习惯。学会利用“习惯的力量”,就能让人生与事业焕然一新。 值得看: 1、创造新习惯的三条基本要素: 找出一种简单又明显,且易激发的暗示; 清楚地说明有哪些奖赏; 创造一种渴求感。 2、改变习惯的黄金法则就是:用同样的暗示提供同样的奖赏,改变中间的惯常行为。 3、不论是个人还是组织,所拥有的习惯中总有一些核心习惯,改变它们就能够引起连锁反应,从而改变整个行为模式。
慢思考(解读版)
[播]回声FM、[著]特奥·康普诺利
《慢思考》是一本教我们如何在一心多用的时代保持专注的书。作者从大脑的工作机制入手,分析了摧毁大脑智力表现的“四条锁链”,并给出了具体的解锁技巧和工具,帮助我们把重要的时间放在创意构思和正确决策上,从而将个人能力和做事效率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细节:如何轻松影响他人(解读)
[播]于浩、[著]史蒂夫·马丁,诺厄·戈尔茨坦,罗伯特·西奥迪尼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世界百万级畅销书《影响力》的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手把手教你用细节改变工作与生活。 书籍介绍: 这本书一共总结了做好细节的52种方法,内容包括说服力、企业管理、营销服务、个人提升等好几个方面。为了把意义和方法讲明白,书中引用了很多有趣的行为实验和心理实验,借用了说服科学、社会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还分享了很多常见的生活案例,通俗易懂、可读性强。 作者: 本书有三位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史蒂夫·马丁、诺瓦·戈尔茨坦,他们都是说服术与影响力领域当中的权威,其中罗伯特·西奥迪尼是著名畅销书《影响力》的作者。这三位美国专家把各自多年的研究心得汇总在了一起,然后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讲了几十个有意思的故事,最后就有了今天的《细节:如何轻松影响他人》这本书。 金句 1.当你打算影响他人行为的时候,最微小的做法改变,往往能取得最显著的成效。 2.年纪渐长或许会让我们变得更加睿智,但这种智慧未必会延伸到人际关系中去,除非我们采取一些手段,确保双方能够一直坦诚地沟通。 3.无论是在私企,还是在公共部门或社会企业,几乎每份工作都有自己的意义和重要性。管理者应当做出的小改变就是,要采取一些行动,确保员工们不会忘记工作的意义。 4.没能成功说服他人的一个最常见的(也是最简单的)原因就是:人们知道应该改变自己的行为,只是不想“现在”就做。 5.有时候,当你把一堆不显眼的小策略放在一起的时候,那种不显山露水的微妙感觉就没有了,说服的意图变得更加露骨,对方就更容易拒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