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您所在的分组
植物的欲望(解读)
[播]滕欢、[著]迈克尔·波伦
推荐语: 大胆而独到的视角,充满趣味性的笔触,为你讲述了一段人与植物共同缔造的传奇。 内容简介: 《植物的欲望》从自然和文明两个维度讲述了人类文明的演进与苹果、郁金香、大麻、土豆四种植物之间的联系。在书中,作者以“人类蜜蜂”的比喻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提出“人类自认为是植物的主人,但植物也利用了人类的欲望完成了自身的繁衍。” 作者简介: 迈克尔•波伦,美国畅销书作家、行动主义者、新闻学教授,同时他还是一名自然爱好者;曾获路透社世界环保联盟的环境新闻全球奖、吉姆斯•比尔德基金会的2003年度最佳杂志系列、美国人文协会的创世纪奖;其文曾两次获得“美国最佳科学著作”、“最佳美国散文”,并被收录于“诺顿自然写作文选”。 金句: 1. 这个叫约翰•查普曼的人,光着脚、穿着一身咖啡袋改的麻布衣,划着一只独木舟,带着堆积如山的苹果籽,顺着俄亥俄河向西部随意漂流。他从宾夕法尼亚苹果酒厂后门捡果肉渣,再用苔藓和泥土小心包好。查普曼总有办法预知下一轮开发浪潮将要发生的地方,到了当地就把这些苹果种子种下去,“以便在新的移民到来的时候,可以把苹果树苗卖给他们。” 2. 不论以什么常识来衡量,用数千盾来买一个郁金香鳞茎都是人傻钱多,但只要有一个更大的傻瓜愿意付更高的价钱,那么这样做看起来就变得合理了。也就是说有人愿意倾家荡产来接盘,这颗花真金白银买来的鳞茎就不是烫手山芋,而是块金疙瘩,能让人一夜暴富。 3. 在古希腊神话传说里,阿波罗是掌管太阳、光明和音乐的神。Apollinian这个词除了有“阿波罗神的”意思外,还有“和谐的、秩序的、理性的”含义。而酒神狄俄尼索斯则代表了与阿波罗完全相反的气质,他头戴花冠,身披兽皮,在山林中四处游荡,所到之处,便教人如何种植葡萄和酿出甜美的葡萄酒。因此他的形象常被印在酒器上,一提到他,人们就会联想起那些因纵欲而被酒弄得神魂颠倒的人们,于是,Dionysian就成了“狂热的,非理性的、自然的、纵欲的”代名词。 4. 当马铃薯刚刚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被引进到欧洲时,并没有多少人愿意去种这种作物。原因竟然是觉得它低贱,首先它是“那种长在黑暗王国中的丑陋的块茎”,颜值上就输了阳光中优雅摆动的小麦一大截;其次土豆那种挖出来煮煮就能吃的特点,也使它和“牲畜”、懒惰扯上了关系。
超越智商(解读)
[播]于浩、[著]基思·斯坦诺维奇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每个人,都可以超越智商的限制,自主提升智慧,创造幸福 内容介绍: 本书是心理学家基思·斯坦诺维奇的代表作,出版之后备受心理学界的关注与好评,2010年荣获格林美尔教育奖。 作者认为,智商并不能真正反映出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相反,高智商往往还意味着更为严重的心智缺陷,因此,很多高智商的人,都会做出各种离奇的蠢事。而真正的智慧,在于一个人全方位的理性,这是通往幸福生活的关键,也是一种人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来不断提升的素养。 作者介绍: 基思·斯坦诺维奇,美国心理学会终身成就奖得主。他长期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担任人类发展与应用心理学教授。他颠覆了传统的智商观念,提出“认知吝啬鬼”等发人深省的全新概念,被心理学界广泛引用。基思·斯坦诺维奇被公认为当代最具开创性成果的心理学家之一。 你将听到: 1.为什么高智商的人,会做出各种离奇的蠢事? 2.为什么说,每个人都是“认知吝啬鬼”? 3.为什么说各种智商测试,测出来的并不是智慧? 4.高智商的人群,更容易具有怎样的人格缺陷? 5.为什么管理良好的机构,通常不会出现振奋人心的大事? 6.战胜自己的内心的“认知吝啬鬼”,有哪几种方法? 7.比智商更重要的素养,究竟有什么? 金句 1.一些智商非常高的人,其理性思考能力却相当弱。 2.大脑在运用认知资源时极为吝啬,喜欢走捷径,我们简称之为“理性吝啬鬼”。 3.有些之前被认为是低智商的个体,也许并不愚蠢。 4.现行的智力测试,并没有涉及理性评估。 5.改善理性不但对个人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还对人类社会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贫穷的本质(解读书)
[播]殷超、[著]阿比吉特·班纳吉
《贫穷的本质》的两位作者深入五大洲多个国家的穷人世界,调查贫困人群最集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从穷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创业、援助、政府、NGO等生活的多个方面,探寻贫穷真正的根源。同时,也对关于贫穷的一些流行观点进行了反思,比如援助越多穷人的依赖性越强,外部援助不起作用等等。他们指出,多年来的扶贫政策大都以失败而告终,原因就在于人们对于贫穷的理解不够深刻,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用大量实例,提出了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建议,寻找那些经得起检验的扶贫方案,为政策制定者、慈善家、政治家及所有希望天下脱贫的人提供了重要指导。 作者简介: 阿比吉特·班纳:印度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福特基金会国际经济学教授。获2009年度印孚瑟斯奖等多个奖项,曾任世界银行和印度政府等多家组织机构荣誉顾问。 埃斯特·迪弗洛:法国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阿卜杜勒·拉蒂夫·贾米尔扶贫与发展经济学教授;曾就读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大量荣誉:2010年度约翰·贝茨·克拉克奖,2009年度麦克阿瑟“天才”奖学金,《经济学人》杂志“八大杰出经济学家”之一,《外交政策》杂志“百位最具影响力思想家”之一,《财富》杂志2010年“40位40岁以下最具影响力的企业领导人”之一。2003年,班纳吉和迪弗洛联合创建阿卜杜勒·拉蒂夫·贾米尔贫困行动实验室(J-PAL),并一直共同为该实验室提供指导。J-PAL实验室的任务是确保扶贫政策的制定基于科学依据,从而减少贫困人口。J-PAL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已赢得国际认可,获西班牙毕尔巴鄂比斯开银行年度“知识前沿”奖。 犀利金句: 1.只谈世界上存在什么问题,而不去谈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样只能导致社会瘫痪,而非进步。因此,真正有用的方式是从实际问题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空谈外来援助。 2.穷人所陷入的困境与我们其他人的困扰似乎是一样的——缺乏信息、信念不坚定、拖延。的确,我们并不贫穷,受过良好的教育,见多识广,但我们与穷人的差别其实很小,因为我们的认识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少得多。 3.他们(富人)不必急着使用自己有限的自控和决断能力,而把这些能力用于发挥更大价值的地方。他们不需要为了生存而时刻谨慎、精打细算。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方方面面都已经习以为常,几乎不会在这些方面细细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