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图书馆需要,请维护个人信息
管理十诫(解读)
[播]滕欢、[著]唐纳德·基奥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杰克·韦尔奇联袂推荐的管理学经典,写给企业家的逆耳忠言 书籍介绍: 本书是唐纳德·基奥倾其一生打造的管理圣经,获得了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杰克·韦尔奇联袂推荐。作者曾两度出任可口可乐公司CEO,纵横商界60余年,有丰富的管理实战经验。但他却选择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视角,在本书中只说失败、不谈成功,把自己一生的管理经验总结成了十一条“警诫”,这些警诫正是企业家和管理者最容易掉进去的陷阱。 作者介绍: 唐纳德·基奥,美国著名企业家。1981-1993年,任可口可乐公司总裁、首席运营官和董事;1993年起,任投资银行艾伦公司的董事长;2004年,再次当选可口可乐公司总裁。此外,还曾在伯克希尔·哈撒韦、麦当劳、家得宝、亨氏等多家大型企业担任董事。 你将听到: 第一诫、不愿冒任何风险; 第二诫、思维僵化,我行我素; 第三诫、把自己完全孤立封闭起来; 第四诫、犯了错误,拒不承认,目空一切; 第五诫、只求发展,漠视商业道德; 第六诫、不用心思考,对该做的事情一知半解; 第七诫、自己不去把握,完全信赖专家; 第八诫、行政作风盛行,团队臃肿; 第九诫、信息错位,沟通不畅; 第十诫、对未来心里恐惧,悲观主义色彩浓厚; 第十一诫、丧失对工作和生活的激情。 金句: 1.在一个巨大的官僚机构里,人们永远也不会对你说不,但是你想要什么,却不一定能拿得到。 2.人一旦陷入自我营造的海市蜃楼,那么他就不愿意“下楼”了,而只是愿意去别人的海市蜃楼里坐一坐。 3.甘地曾经说过:“如果我们只想让生活的节奏变得更快,那是没有意义的。”成功并非只是让你的脚步变得更快,而失败者往往跑得过快。
长尾理论(解读)
[播]京盛、[著]克里斯·安德森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亚马逊畅销榜经管类第一名,探索经济发展的新道路,为破解全球经济难题提供新方案。 内容简介: 在《长尾理论》一书中,克里斯·安德森详细阐释了长尾的精华所在,指出商业和文化的未来,不在于传统需求曲线上那个代表“畅销商品”的头部,而是那条代表“冷门商品”的经常被人遗忘的长尾。 作者简介: 克里斯·安德森:互联网时代的思想家、预言家,《连线》杂志前主编。其畅销作品《长尾理论》、《免费》和《创客》风靡全球,颠覆了西方主流经济学,成为商业时代的风向标。 值得看: 一切皆有价值。 很多时候,我们会认为只有那些大家正在热捧和追逐的才是有价值的。反之,则是没有价值的。其实这背后的指挥棒是商家的营销策略。因为传统市场无法容纳更多的产品,商家只能砍掉那些自认为是无价值的产品。 但在互联网时代,物理空间造成的壁垒被打破了,大量货物可以被容纳下来。所有的产品被同时摆在了消费者面前,同时面临着被选择、被器重和被转化的命运。只要我们专注于生产成本的降低,专注于产品的个性化生产,专注于产品与消费者的无限对接和有效沟通,一切都将会变得价值斐然。 多样性才是王道。 我们正处在一个多样性极度匮乏的时代。生物多样性每年以惊人的速度在萎缩,食物的多样性也在敲响警钟。最要命的是,生命成长和发展的多样性也在岌岌可危。我们渴求多样性,然而多样性产生的效率又是如此之低。 长尾理论却为多样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方案。它告诉我们,多样性才是经济发展的王道,我们不仅要提供多样化的产品,还有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渠道。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解读)
[播]滕欢、[著]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埃尔德·莎菲尔
“稀缺心态”是一切稀缺的根源,那些“求而不得”的东西,会俘虏我们的大脑,吸引我们的全部心思,让我们忽略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眼光变得更狭窄,一步步陷入稀缺困境。 稀缺对大脑产生的影响,存在于潜意识中。一旦发生稀缺问题,无论人们在主观上是否愿意,这个缺少的东西都会牢牢占据我们注意力的制高点,干扰我们的心智,迫使我们的思想只围着一个问题转,直到解决问题满足需求。这会给我们带来一系列非常严重的后果,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糟糕。 本书的作者有两位,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和埃尔德·莎菲尔,分别是哈佛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和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两位都是各自领域内著名的大师。因此,这本书是跨界合作的产物,通过不同领域思想的碰撞,带来一个全新的观点:“稀缺心态”是一切稀缺的根源。从这个奇妙而独到的视角出发,作者阐述了一系列真知灼见,这些观点不仅能帮助我们改变自己的行为,改善日常生活,也为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 你将听到: 1、为什么穷人越穷、富人越富、忙碌的人们时间永远不够用? 2、我们该如何跳出穷忙困境? 3、什么是“稀缺心态”? 4、究竟是无能让人贫穷还是贫穷导致无能? 5、“稀缺心态”有什么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