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您所在的分组
东北游记(解读)
[播]李锐、[著]迈克尔·麦尔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一个美国作家笔下的东北长幅画卷,展现了黑土地的沧桑历史和时代巨变。 内容介绍: 这是一本关于东北的纪实文学作品。作为东北女婿的迈克尔·麦尔,利用便利的条件在东北大地上畅游,用摄影机般精准的描述,记录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从时间和空间两条线索,串联起了东北大地的历史和现状,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视角,让读者看到了一个老外眼中的东北大地是什么样的。 作者介绍: 迈克尔•麦尔,美国纪实作家。20世纪90年代作为志愿者来到中国,在北京居住并在清华大学学习中文。目前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和香港大学教授纪实文学写作。他的文章多次在《纽约时报》《时代周刊》《华尔街日报》等媒体上发表。主要作品有《再会,老北京》和《东北游记》。 金句: 1、很多中国人的民族特征并不明显,只是默默存在于他们的身份证上。然而在东北,这些特征清清楚楚,映在脸上,流在血液里。 2、当一句话大众到连瘾君子都能随意引用,那这句话一定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3、多年的岁月中,历史与各种见证历史的物件慢慢堆积,就像排水道中堵塞的残余。 4、生活在现代中国的人,都明白见证传统流失,老景翻新的感觉。在北京,也许你上周还在一条巷子里的小店吃面条,下周再去就发现那儿已经变成了一堆瓦砾。 5、在荒地村的地上世界,唯一能够感知到的过去,就是灿烂阳光下红砖墙上的政治标语,油漆涂的,已经褪色了。这里所谓的历史,是属于每个人的,活生生的,每个村民的记忆有多长,历史就有多长。 你将听到: 1、东北农村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2、辽宁和吉林有哪些可以值得去的地方? 3、哈尔滨这座城市的魅力在哪? 4、一个老外眼里的东北到底是什么样的? 5、为什么说东北的苦难史是近代中国的缩影?
你为什么而工作(解读)
[播]滕欢、[著]巴里·施瓦茨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你的工作除了获得报酬养家糊口,也可以从工作中找到成就、意义、挑战和满足感 内容介绍: 这是一本颠覆人们关于工作的认知常识的书,一经出版,罗永浩和罗振宇以及北大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就极力推荐。读完这本书,企业管理者能从中找到企业发展之道,员工能从中找到工作的意义。 作者介绍: 巴里·施瓦茨,西方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斯沃斯莫尔学院做心理学教授,长期从事社会行为与心理学研究,一直以来都是美国最敏锐和最富有同情心的观察者之一。2004年出版《选择的悖论》一书,被《福布斯》和《商业周刊》杂志评选为2004年十大顶尖商业图书之一。 金句: 1、没钱,当然没人愿意工作,但钱却不是我们工作的首要原因。事实上,当我们谈论一个人是因为钱而工作时,我们并不仅仅是在客观描述,而是夹杂了批判的情感在内。 2、我们不必担心关于宇宙的理论会改变宇宙本身。星球也不在乎我们对它们是怎么想的,不在乎关于它们我们有什么理论,但是我们却着实担心关于人类天性的理论会改变人类的天性。 3、“发现”告诉我们世界是如何运转的,“发明”是利用这些“发现”来创造事物或者改变进程,以此让世界变得不一样。“发现”借由改变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以及我们生活的方式,也同样改变了世界,但是,“发现”本身却很难改变世界。 4、意识形态对人们行为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套意识形态渗入人们所处文化中的深度、广度和显著度。 5、主宰我们这个时代的思想是一个威力巨大的谎言,并且伴随着它在我们的社会组织中大行其道以及不断排除我们与工作可能形成的其他所有关系,这个谎言逐渐变得不那么“虚假”。
可复制的领导力(解读)
[播]李锐、[著]樊登
很多人认为,领导力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是靠打拼、摸索后的修炼成果。但你有没有想过,领导力其实是可以复制的?有一个人不仅这么想了,还把“领导力可复制”的理念不断发扬光大,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职场人。 这个人就是樊登,原央视节目的主持人,曾经主持《实话实说》等栏目。从央视辞职后,樊登先创办了《管理学家》杂志,后发起成立了“樊登读书会”。他提出的“领导力可复制”理念,深刻影响了海尔、华为、中国银行等许多企业。 《可复制的领导力》这本书告诉我们,领导力并不是那么不可捉摸的。只要学会了如何沟通、如何倾听、如何反馈和如何决策,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就能大大提高。 你将听到: 1.什么是游戏化的管理模式? 2.为什么要设立宏大的企业愿景? 3.职场中的两大谎言是? 4.交待任务内容时,日本企业的管理者喜欢说五遍? 5.什么是沟通视窗理论? 6.什么是“六顶思考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