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看家本领
历史的长河大浪淘沙,也向世人展示着历史担当者的风采。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的历程中,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奔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书写改革开放历史新篇章。” 马克思主义被提到了党的各级领导看家本领的高度。那么,什么是看家本领?所谓看家本领,就是指特别擅长并可以让人安身立命的技能。把某项能力视为看家本领,旨在强调此项能力、本领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
为什么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看家”?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影响力特别是在中国的地位决定的。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来说,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探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科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做好工作的方法论。读过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的人都知道,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探寻了一条条救国救民的道路,设计了各种救亡图存的方案,并为之英勇奋斗,但在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之前,无不以失败而告终。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就是选择了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就是选择了中华民族的前进道路,从此,马克思主义鼓舞和引领了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影响和重塑了现代世界的基本格局和发展面貌,为现代人类文明和世界和平作出了独具特色的贡献。中国共产党就是靠马克思主义起家的。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从最初创立的50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的8900多万名党员,可谓家大业大,蓬勃发展。我们依靠什么法宝看家、持家和兴家?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法宝,就是始终坚持、坚定、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正如恩格斯所说,当我们拥有了这样的立场、观点、方法,就能够把现代社会关系的全部领域看得明白而且一览无余,就像一个观察者站在最高的山巅观察下面的山景一样。马克思主义是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而这个武器一旦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就形成改变世界、创新发展的巨大实践力量和物质力量。
学哲学,用哲学,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
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运用,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坚定共产党人理想信念,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色和优良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思想基础,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完整科学体系的重要前提。作为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从哲学高度抓思想建党,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方法和历史传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都高度重视学哲学、讲哲学、用哲学。学哲学、讲哲学、用哲学,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在革命年代,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了中国共产党学哲学、讲哲学、用哲学的优良传统。早在1938年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历史任务时,就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普遍深入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陈云在延安也曾三次向毛泽东请教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王明等人读过不少书,可为啥会犯错误的问题。毛泽东说,主要是他们马列主义水平不高,思想方法不对头。因此,为了不犯与少犯错误,应该读点哲学著作,学点唯物辩证法。1939年底,他对一位进入马列学院学习的同志说:“马列主义的书要经常读,当然不必一律精读,而是遇到实际问题,就去请教马列主义,时常翻阅,从理论上进行分析。” 延安整风期间,为了使大家认清教条主义的危害,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他要求高级干部学习《共产党宣言》等6本书。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提出读五本马列著作,并说这五本书如果有5000人到10000人读过且大体了解了,那就很有益处。在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又提出干部必读的12部马列著作,他说应当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提高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有共同的认识,如果在今后3年之内,有30000人读完这12本书,有3000人读通这12本书,那就很好。在毛泽东的影响和带动下,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形成了学哲学、讲哲学、用哲学的氛围和传统。历史的脚步告诉我们,这一优良传统对中国共产党人科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破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从而进一步破除党内长期存在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等错误影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正确开展工作,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陈云夫人于若木在回忆抗战时期毛泽东号召全党学哲学、讲哲学、用哲学的情况时说:“抗战八年,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整个延安掀起了学习马列主义,特别是学哲学、用哲学,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世界观、方法论问题的高潮。陈云同志常说,毛主席的一个无可比拟的功绩,就是培养了整个一代人,包括他们在内的一批老同志以及‘三八式’的一大批干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全国的解放准备了人才。” 学习哲学对陈云的影响很大,后来他多次回忆说:“在延安那段学习对我帮助很大,自从学习哲学以后,讲话做事才有了唯物论、辩证法,可以说终身受用。” 正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才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拥有了科学思想武器和正确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进而从弱小到强大、从幼稚到成熟、从胜利到胜利。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发扬党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优良传统,不断根据形势任务需要开展学哲学、讲哲学、用哲学的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全国党政干部及人民群众学习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过渡时期”革命和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此,毛泽东要求全党:“我劝同志们要学哲学”,“基础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东西没有学通,我们就没有共同的语言,没有共同的丰富,扯了许多皮,还扯不清楚。有了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就省得许多事,也少犯许多错误”。毛泽东还撰写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文献,进一步确立了马列主义、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领导地位,提高了全国党政干部及人民群众的理论素养,为积极探索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和规律做了较好的思想理论准备。
每当发生重大历史性变化的时期,往往也是各种思想交集、交流、交锋的时期。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在交集、交流、交锋中引领主流,努力实现在变化中跨出稳健的新步子,需要先从理解和端正思想路线入手,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这就更需要把学哲学、讲哲学、用哲学问题提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在改革开放之初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和其领导人就又多次提醒全党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运用。陈云就特别指出:“我们的干部中很多人不懂哲学,很需要从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上提高一步。” 在1985年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就明确提出:“我希望党中央能作出切实可行的决定,使全党的各级干部,首先是领导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中,仍然有一定的时间学习,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从而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陈云就多次强调,要把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好,最要紧的,是要使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对头。他还强调,学习理论,“首先要学习哲学,学习正确观察问题的思想方法。如果对辩证唯物主义一窍不通,就总是要犯错误。”“学习哲学,可以使人开窍。学好哲学,终身受用。” 他认为,这不只是个人的问题:“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于我们党的身上,我们有这样的责任,不能搞坏,搞坏了不是一个人、几个人的事,而是关系全国四万万五千人的得失。”
在1989年那场政治风波之后,江泽民指出要在全党系统地深入地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的教育,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党的基本知识的教育。“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党,不可能是先进的党;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共产党员,不可能发挥先进战士的作用;拒绝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的人,就不会有真正的党性,就没有资格存身于工人阶级先锋队的行列。” 江泽民在1996年1月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毛泽东选集》和《邓小平文选》这几部书,选得比较精,我是摆在案头经常翻阅的,希望省部级以上领导也经常学习,这很有好处。”进入21世纪后,胡锦涛十分重视领导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多次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认真研读马列著作和毛泽东著作,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掌握和运用。
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肩负着非常艰巨繁重的任务,面临这十分复杂多变的形势,应对这个相当险峻尖锐的挑战,更加需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提高哲学素养,提升能力和水平,巩固政治定力。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发展,不仅在重大战略布局中充分运用和体现了哲学智慧,对哲学本身的发展作出了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弘扬了中国共产党学哲学、讲哲学、用哲学的优良传统。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一共进行了39次集体学习,其中,有三次是与哲学直接相关的集体学习,分别是:2013年12月3日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2015年1月23日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2016年9月29日的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市场及其影响。习近平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 2013年以来,习近平还在多个重要会议的讲话中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治国理政的战略意义和中国共产党人学哲学、讲哲学、用哲学的科学方法论。
从思想建党的巨大成效看,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三个阶段所取得的成果相一致,更是与救国、兴国、强国、复兴的历史进程同频共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指导下,学哲学、讲哲学、用哲学,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统一了全党的思想,保持了党的生命力、先进性和战斗力,顺利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开辟并正在进行着改革开放新的伟大事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
《实践论》《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光辉典范
写作于延安时期的《实践论》和《矛盾论》(简称“两论”),是毛泽东最著名的哲学代表作,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和精华所在。“两论”深深植根于中国社会实践的土壤,反映着中国共产党人真切的理论渴望和实践需求,从哲学层面解决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相互关系这一困扰中国共产党多年的根本性课题。“两论”驱散了长期被党内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笼罩着的思想迷雾,并以其闪射出的辩证思想光芒照遍现代中国革命广阔大地,从而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哲学旗帜,培育和塑造了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方法论的基本框架,也影响了现代世界的格局发展。从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道路越走越宽广。法国哲学家路易·阿尔都塞(Louis Althusser)在《保卫马克思》一书中认为,毛泽东的两篇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把马克思主义和人类思想推向了全新的高度。
《实践论》和《矛盾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一道具有中国实践哲学特色的独特理论景观,是中国革命的理性写意和实践写实的辩证统一,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发展重塑的标志性哲学论著,也是尔后毛泽东哲学思想进一步丰富发展的基石或出发点,并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史上的一座高峰。2011年5月13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讲话时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很重要是学习毛泽东同志的重要著作。因为毛泽东同志是我们党的主要缔造者和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源头和基础。……有些篇目需要反复精读。比如《实践论》和《矛盾论》。这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两篇代表性著作,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作出哲学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毛泽东同志就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社会科学家,他撰写的《矛盾论》、《实践论》等哲学名篇至今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他的许多调查研究名篇对我国社会作出了鞭辟入里的分析,是社会科学的经典之作。”
“两论”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范式。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始终存在着如何中国化的问题,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何和中国具体实践、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问题。这是一个关系中国共产党生死存亡的问题,也关系中国革命的得失成败。回答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社会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也意味着,解决这一重大问题,不是教条式照抄照搬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原则,也不是机械地听命于共产国际和苏联共产党的外部指令,而是需要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中国社会的实践基础,继承和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按照中国共产党革命实践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哲学智慧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
一方面,“两论”从认识论和辩证法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了哲学论证,从哲学层面论证和阐明了理论与实践、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理论框架和哲学范式,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飞跃过程中最重大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哲学创造。正如毛泽东在1938年10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强调的:“离开中国特点来读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两论”从深层次上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结合起来。《实践论》的副标题是“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这就从题目上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认识论,同中国传统哲学在知行观问题结合起来,赋予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以中华民族的文化形式。在《实践论》《矛盾论》中,毛泽东大量运用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故事、寓言、成语、俗话等形式来表达深刻的哲理,以中国元素形象生动地解析了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语言体系作了积极探索,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成功的典范。
“两论”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建设的哲学范式。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开展了全新的民族民主革命斗争,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大国里,在敌我力量极为悬殊的情况下,怎样才能将革命引向胜利的彼岸。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课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确立思想建设和哲学引领的自我主张,实现对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文化自觉。从1921年成立到1937年这16年中,在领导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曾先后犯过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倾机会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右倾机会主义使中国共产党丧失了革命领导权,导致大革命失败。大革命失败后,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有人简单地照搬俄国革命模式,使中共党内连续出现三次“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教条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经典和理论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在制定革命政策时主观化,给中国革命带来的直接恶果,就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只能进行长征去开辟新的根据地。血的教训表明,教条主义披着马列主义的外衣,迷惑性大,危害性大。中国共产党人在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后,还需要在哲学上和思想上进一步厘清一系列问题:党为什么不走俄国式革命的道路?党的革命道路为什么是自己开创的?回答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坚定走中国式革命道路信心的关键。“两论”的发表,一方面,总结中国革命经验,全面正确认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国革命的道路如何选择?这些关于中国革命道路选择的哲学思考,“两论”从认识论和思维方式的高度予以科学阐述。另一方面,通过揭露“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思想根源,教育全党从思想上、理论上分清正确路线和错误路线,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带领全党摆脱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思想倾向,又逐渐形成解释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中国特色哲学智慧,即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飞跃,锻造了一个具有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先进政党。
“两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光辉典范,集中展现了独特的中国性格和中国思维。“两论”既有与作为外来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密切联系的一面,更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由外来哲学转化为中国哲学的一面。就前者而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发源地西欧而演变为世界性哲学,将批判精神和实践精神带给了非西方民族,唤起了东方中国和中华民族的觉醒。就后者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在这一过程中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实际情况、革命实践相结合,融入中国革命的思想世界之中。对于毛泽东来说,正是由于前一方面,他才在中国哲学自身的资源外获得了一种能够再造中国的新的哲学力量;正是由于后一方面因素,他才成功地用这种新的哲学力量掌握了广大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从而真正实现了中国思想的新引领、中国历史的大飞跃。“两论”的基本思想已融入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学习《实践论》《矛盾论》要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
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人无学,则不明理”,“人之有学,则有力”。陈云说,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学习《实践论》《矛盾论》,基础在学,关键在做。要做到学思践悟、知行合一,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是学习“两论”的根本要求。
学而信,就是要通过学习“两论”,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支柱。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共产党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动力源泉。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是自发阐述的,而是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来自对真理深刻清醒的认识,来自对真理深深的折服。1936年,毛泽东与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曾说:“1920年冬天,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其中一本就是《共产党宣言》。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 毛泽东所说的三本书,就是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考茨基撰写的《阶级斗争》以及柯卡普所写的《社会主义史》。实践证明,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越深入、越彻底,理想信念就越坚定。只有坚持不懈地学,原原本本地学,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到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才会深刻认识其真理性,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增强政治定力,为崇高理想信念奋斗。
学而思,就是通过学习“两论”,坚持问题导向,实现融会贯通、内化于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思考、实践……是一个螺旋式升华、循环往复的过程。思考是学习的深化,是将学习认知转化为自我感悟、内化于心的重要一环,更是领会原著所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关键。要学懂马克思主义理论,浅尝辄止、蜻蜓点水是不行的,必须下大力气、下苦功夫,用心读,仔细悟。有的人学习时照本宣科、死记硬背,人云亦云、食而不化,装点门面、走走形式,这些都是学风不正的具体体现,应该坚决避免。正确的学习态度应该是,深入、系统、持久地学习,在学习中思,在思考中学。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得出的某些具体结论,坚持问题导向,紧密联系我国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紧迫问题进行深入学习思考,特别是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武器来掌握,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生命活力。
学而行,就是通过学习“两论”,推进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内化于心后要外化于行。毛泽东曾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学是用的基础、是用的前提,用是学的目的、是学的深化。学而不用则废,用而不学则滞。中国共产党人提倡的学习,从来不是空洞的教条式的学习,而是为满足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事业需要的学习。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落实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要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增强战略性、系统性思维,分清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既看存在问题又看其发展趋势,既看局部又看全局,提出的观点、作出的结论要客观准确、经得起检验,在全面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努力揭示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
我们要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的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鲜活的思想,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必须联系实际、善学善用,这才是真正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方法。如果学习不能联系实际,不能转化为行动,思想理论就会落空,就容易陷入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泥潭。
我们还必须紧密结合地方实际、部门实际、行业实际、岗位实际,干中学、学中干,防止学用脱节,废除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的形式主义学习方法,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实践的哲学、实干的哲学要求,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研究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做实现中国梦的实干派、行动派。
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学是基础,思是学的延伸和深化,行是学和思的目的与归宿。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党性修养、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的精神营养,转化为促进发展、推动工作的能力和本领,才能切实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