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演讲者、教师和教练的启示
1.幻灯片上不放(或尽量少放)文字
无论你喜不喜欢,幻灯片已经成为公司、学校和运动场馆中做讲解时的主流媒介了。不幸的是,很多人把它当成便宜便笺的替代品,在每张幻灯片上都堆满文字。(“如果我漏掉了某个重要的话题没讲,听众可以直接在我身后的幻灯片上读到”。)
现在你应该明白为什么这种做法行不通了。就像你不能一边看电视一边读书一样,听众也没办法一边听你说话一边读幻灯片上的内容:二者中肯定有一个会在布罗卡/韦尼克瓶颈前被挡住,然后消失。那么会发生什么呢?听众一般会在你和幻灯片之间来回跳跃,导致两边的重要信息都有遗漏。实际上,很多研究表明,以单一途径(口述或文字)接收信息的人比同时通过两种途径(口述和文字)接收同一信息的人理解和记忆得更好。
所以,下次再做演讲的时候,不要把文字都打在幻灯片上(图8)。(你如果担心自己记不住该说什么,可以使用提词卡来提示自己。)

图8 不要这样做!
等等——如果在幻灯片上添加文字会阻碍学习,那在上面放什么才能促进学习呢?这个问题我们会在下一章中讨论。
热点问题1:
关键词
“能不能在幻灯片上放少量词或短句?比如,是否可以放些关键词?”
有趣的是,我们只有在连续阅读多个单词时才需要在脑内将视觉文本翻译成听觉语言,比如阅读完整的句子、段落或文字满版的幻灯片。阅读少量的非生僻词时,我们可以绕过发音,直接理解其含义。
出于这个原因,如果每张幻灯片上的关键词比较少(一般来讲不超过7个),可能不会影响听众理解。在下一章中,我们会讨论在幻灯片上添加哪些内容可以促进听众理解。
热点问题2:
重复性文字
“如果我打在幻灯片上的文字和我说的内容一样呢?会互相干扰吗?”
答案很简单:会。
原因在于速度。一个人平均每分钟能说出130个英文单词,却能阅读220个英文单词,经过训练的人每分钟能读完1000个英文单词(这意味着有些人读完本章的速度比泡好一杯茶更快)。
因此,当听众遇到幻灯片上的文字和口头内容一样的情况时,他们会倾向于提前阅读或脱离讲解者的顺序阅读。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就又回到了老路上:无声阅读的文字和口头表达的内容互相冲突,进而遇到瓶颈。
抛开干扰因素不谈,一般来说,仅仅是逐字逐句朗读幻灯片上的文字也会让听众感到失望和无聊。他们在这种讲解下掌握的信息量甚至比不上把幻灯片带回家、坐在沙发上静静读完后吸收的。无论如何,照着读都是讲解者要极力避免的习惯。
2.讲义上不放(或尽量少放)文字
很多时候,在演讲、授课或辅导的过程中,讲述者会给听者提供讲义,作为口头演讲的补充材料。不幸的是,如果这些讲义里有文字,那么可以预料,上文提到的问题也会出现。听者要在讲述过程中阅读讲义,就只能屏蔽讲述本身。相反,听者如果要听讲述,就无法阅读讲义。因此,尽量把文字形式的讲义放在演讲完全结束后发放。如果你在演讲过程中一定要用到讲义,记得控制关键词数量(参见第15页),并参考下一章的内容,以获得更多灵感。
3.冲突时选择听讲而非看字
我们已经知道,在演讲时不要使用文字过多的幻灯片或讲义,但如果我们去听演讲,讲述者却不懂这个道理,我们该怎么办?你已经了解,为使演讲的收获最大化,你需要选择一个信息流,并坚持关注它。但是应该选择哪边?
我的建议(要承认的是,这只是一家之言)是始终把注意力放在讲述者身上。幻灯片是静态的,这一分钟和下一分钟没有任何区别,但讲述者一般会根据听众的情绪做出回应,于是会在演讲中增加趣事、题外话和即兴点评这些不会出现在幻灯片上的内容。出于这个原因,你可能会从讲述者那里得到更多比笔记更重要、更连贯的信息,或只是更大的信息量。

图9 浅记与深记
如果你实在担心错过关键内容,可以在演讲结束后复制一份幻灯片。这样,你就可以在舒适的家中全神贯注地阅读并理解它了。
热点问题3:
做笔记
“可以做笔记吗?听讲时写字会让我遇到布罗卡/韦尼克瓶颈吗?”
有趣的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你做的笔记的类型。
做笔记的方式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类别:浅记和深记(图9)。我们做浅记时的目标很简单,就是在演讲过程中尽可能多记下东西来,基本上就是草草记下演讲的全文。很幸运,这样的笔记不会引发布罗卡/韦尼克瓶颈,耳朵接收到的所有声音都会落在纸上。
这就是问题所在。只要做浅记,你就会发现自己几乎学不到任何东西。以法庭速记员为例,他们能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每分钟打出300多个英文单词,甚至在最混乱的庭审中也能几乎一字不漏地记下每个词。但如果你问速记员案件的特殊细节,他们一般只有一些短期记忆,对案件更大的背景或最终意义没有概念。这是因为做浅记时,唯一重要的是单词的发音和顺序,而不是这些内容背后的意义。
相反,我们做深记时的目的是理解讲述者的话,并通过对其重新组织掌握更深层次的含义。这些笔记一般显得很凌乱,字迹潦草,布满线条和涂鸦。不幸的是,我们这样做笔记时,瓶颈也会出现:当你专注组织语言时,讲述者的声音就变成了背景中的噪声。
研究不断证明,虽然深记可能触发瓶颈,减少从演讲中吸收的信息总量,但这种方式有助于强化对记录下来的想法的理解和记忆。换句话说,你学到的虽然可能更少,但很可能更扎实。所以,在做深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记录那些你觉得重要的内容。
这又导致了第二个重要的问题。许多人认为,用电脑记笔记的效果不如用传统的纸笔记录的。实际上,工具本身并不重要,每种工具都有适合记的笔记类型。很多人在键盘上打字的速度比手写速度快得多。出于这个原因,计算机更适合做浅记:人们在听到词的时候会自觉地打出来,仅仅是因为他们的手速跟得上。相反,手写更适合做深记:人们会在大脑里处理和组织信息,是因为他们知道不可能记下讲述者说的每一个字。
因此,用电脑记笔记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只是这种笔记一般是浅记(而不是深记)形式,导致学习效果不佳罢了。至于手写笔记,从本质上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只是这种笔记需要经过深度处理,因此学习效果更好。
4.录入电脑的文本和语音没什么不同
在设计数字课程或演示时,人们一般会同时采用文字和语音两种元素。只要使用者能控制好这些元素,根据需要随时切换,它们就会变成很好的设计选择。但如果不考虑受众需求,盲目地将它们组合在一起,问题就出现了。
你可能已经猜到,同时采用文本和语音两种元素,即便二者内容相同,也会影响受众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出于这个原因,设计时要考虑留出一些空间,方便受众对接触文字和语音的方式进行管理和控制。
此外,如今很多网站经常把文字材料嵌在音视频材料旁边。这会迫使听众的注意力在文字和音视频材料之间来回转移,因此在设计时要提供停止音视频材料播放的选项,并使其与文字材料有明确的界线。我也建议把音频或视频设计为弹窗,这样可以保证用户专注于视听材料而不受文字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