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
|
|
超声内镜的基本操作方法
本章重点以环扫及线阵式超声内镜为例介绍超声内镜的基本操作方法。
目前广泛使用的电子探头的超声内镜有电子环扫式超声内镜和电子线阵式超声内镜两种,前者不仅能够提供良好的环扫切面的超声图像,还提供了彩色多普勒功能;后者扫描平面与内镜长轴一致,穿刺进针的过程在超声图像的监视之下,还可提供清晰的图像和彩色多普勒功能。电子线阵式超声内镜不仅可应用于一般影像学检查,更可应用于许多介入诊疗新技术,如EUS引导下的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EUS-FNA)、彩色多普勒EUS检查、EUS引导下引流治疗和注射治疗,这些新技术都是传统的环形扫描的超声内镜难以完成的,使得EUS成为集诊断和治疗于一身的技术。
一、设备
目前,电子环扫超声内镜已经广泛应用。与传统的机械环扫式超声内镜相比,电子探头可提供更清晰的图像和超声多普勒等功能,大大减低了振铃伪像以及机械探头超声图像不稳定所带来的影响,也使声束有更好的透射能力。环扫式超声内镜仅适合于诊断用途,在EUS引导下穿刺取材和介入治疗等方面使用受限。
目前,世界范围内有3个厂家的环扫超声内镜使用广泛,包括宾得(Pentax)、奥林巴斯(Olympus)和富士能(Fujinon)。宾得和富士能的环扫式超声内镜均为直视视野,而奥林巴斯提供斜视(55°)视野的环扫超声内镜,较为常用的有宾得的EG-3670URK(图5-1)、富士能的EG-530UR2(图5-2)和奥林巴斯的GF-UE160 AL5(图5-3)。大部分环扫超声探头的频率为5M~12MHz。在镜身直径上,三种内镜稍有不同,富士能的镜身最细,为11.5mm,且弯曲性最佳;奥林巴斯的环扫超声内镜较粗,最粗部分(镜身和探头连接部)的直径为13.8mm。

图5-1 Pentax EG-3670URK超声内镜

图5-2 Fujinon EG-530UR2超声内镜
线阵超声内镜的超声视野与经腹超声相似,为与镜身平行的扇形超声视野,扇面角度为100°及180°。对于EUS引导下取材及介入治疗来讲,这种平行于镜身的扇形超声视野非常有利,因其可以对病变和进针(其他器械)的路径进行实时监视,从而对穿刺针和其他器械进行精确地控制。另外,线阵式超声内镜在工作管道前端提供抬举器,从而可以对从工作管道出来的穿刺针和其他器械进行角度上的控制。与环扫超声内镜相同,宾得、奥林巴斯和富士能三个厂家提供了主流的线阵式超声内镜。所有的线阵探头均为曲面设计,并位于斜视的内镜镜头前端。然而在前端设计、弯曲度、水囊控制和硬性部长度等方面,这些内镜各有不同。

图5-3 Olympus GF-UE160 AL5超声内镜
奥林巴斯线阵超声内镜包含3种类型:①最新型的是GF-UCT260(图5-4),与之前型号相比,它提供了更清晰的超声视野。它的工作管道直径为3.7mm,先端部直径为14.6mm。较大的工作管道直径可允许20G的器械通过,而较细的GF-UC140P-AL5仅可通过7F的器械。目前,奥林巴斯线阵超声内镜可使用彩色多普勒、脉冲多普勒、组织谐波成像功能。弹性成像功能在配备了EU-ME2超声主机上面可以使用。最近,奥林巴斯开发了直视的线阵超声内镜TGF-UC180J(图5-5),主要用于超声内镜下治疗,工作管道直径为3.7mm,先端部直径为14.6mm。这种直视的超声内镜的电子探头更短,超声扇面视野角度为90°,没有水囊安放位置和抬举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

图5-4 Olympus GF-UCT260超声内镜
超声视野更清晰,工作管道更大

图5-5 Olympus TGF-UC180J超声内镜
直视视野,主要用于超声内镜引导下介入治疗

图5-6 Pentax EG 3630U超声内镜
拥有轻便的手柄和良好的操作性,内镜视野清晰,外径纤细

图5-7 Pentax EG3830UT
拥有3.8mm的大钳道和抬举器,可通过10F引流管,使穿刺和引流变得更轻松
宾得公司的EG3630U是电子线阵式扫描,内镜视野为60°斜视,探头为100°10R凸型探头,探头可安置水囊,镜顶端有环形水囊固定凹槽,提供了2.4mm工作管道和抬举器(图5-6),利于做EUS-FNA。EG3830UT(图5-7)与EG3630U相似,但EG3830UT具有3.8mm超大腔道,去掉了EG3630U顶端的环形水囊固定槽,使探头扫描角前移,有利于进行各种EUS治疗(图5-8)。另外,改为条状的水囊固定槽,还可以避免水囊偏向探头背侧。最近,宾得公司开发了超细的超声内镜EG-327OUK,先端部直径仅为12mm。宾得线阵超声内镜可使用弹性成像、空间复合成像、彩色多普勒、脉冲多普勒、组织谐波成像等功能。

图5-8 Pentax EG3830UT
拥有3.8mm的大钳道和抬举器,可通过10Fr引流管,使穿刺和引流变得更轻松
富士能线阵超声内镜EG-530UT2的工作管道直径为3.8mm,先端部直径为13.9mm,弯曲部直径为12.1mm,扫查模式包括彩色多普勒、能量多普勒、脉冲成像等。
各个厂家的超声内镜均需配备特别的超声主机来提供超声图像。宾得和奥林巴斯的超声主机之前来自于2个主要的超声机厂家——日立(Hitachi)和阿洛卡(Aloka),这两个厂家在2010年合并为一家。日立为奥林巴斯和宾得分别生产了不同的超声主机,奥林巴斯的ProSound F75(图5-9)和宾得的“二郎神”主机(HI VISION Preirus,图5-10)均为大型的、独立的、可移动的超声主机。富士能的超声主机(Sonart SU-8000,图5-11)是小型的、可被放置于内镜塔(或台车)上面的。同时,奥林巴斯也有能小型的超声主机EUME2。所有这些超声主机在成像质量和特点方面均有差异。
这些超声机的功能强大,许多功能在EUS检查中很常用,以下以日立“二郎神”主机(HI VISION Preirus)为例介绍其常用的功能和控制方法(图5-12)。

图5-9 OLYMPUS ProSound F75主机

图5-10 PENTAX HI VISION Preirus主机
1.冻结(freeze)
是超声检查常用的按键。无论是为了更好地观察病变,测量目标大小,还是为了拍照、录像、贮存等,都离不开冻结按键。冻结后可以用轨迹球回放几十张超声图像,以便选出最理想的冻结画面。

图5-11 FUJINON S

图5-12 日立“二郎神
2.字符(character)
给图像加字符注释。在冻结图像之后,按此键,出光标,用轨迹球将光标移到目标位置,输入注释内容。
3.测距(calip)
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用来测病变或脏器的长、宽、深。按此键后出现光标,用轨迹球将光标移至目标位置,按ENTER键出现另一光标,移至合适位置,屏幕的左上显示出两点间的距离,可重复上述操作直至获得一系列的距离数据。
4.模式切换与增益(gain)
超声主机键盘中央有五个大旋钮,自右向左分别用于调节B超、彩色血流图和多普勒频谱、能量图、弹性成像和M超。旋钮中央的按键用于模式的开启,而外面的旋钮用于调节相应用模式下的增益。增效的功能在前面超声基础部分已做了介绍,主要是调节超声相关显示模式的敏感性。
5.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FI)
上一条提到的第2个旋钮按键用于开启和关闭CFI显示模式。
6.深度(depth)
用于调节显示深度,随深度变化所显示图像的大小也会变化。
7.频率(frequency)
用于调节超声频率,使其在5MHz、6.5MHz、7.5MHz、9MHz、10MHz和12MHz之间切换。
8.数字组织谐波成像(DTHI)
开启组织谐波成像功能,减少干扰。
此外,图像摄录设备也同样重要,拍摄图像和录像将有利于临床会诊、观察疗效以及科研、教学工作的开展。超声主机和内镜主机提供多组视频输出,可用于连接录像机、视频打印机和热敏打印机等,也可安装快速成像相机,还可以连接于电脑EUS管理系统。几年来,我们自行开发了EUS信息管理系统,可同时全程自动拍摄内镜和超声两组影像,数码压缩存储,并印制载图报告,操作时无需人为干预,方便快捷,本书中大部分图像通过这种方式拍摄。
二、术前的工作
由于目前各方面技术的限制,EUS一般还不能像体表超声或常规内镜那样作为筛选检查。因为,消化道解剖形态的变异较大,限制超声探头的位置,不能像体表超声那样容易地显示整个脏器的全貌,仅在有需要高分辨率图像的明确指征时才进行EUS。
在进行EUS前,操作医生应当首先复习患者的病史,全面了解患者的临床资料,明确EUS要解决的问题,更好地进行EUS还是必要的。
进行EUS前要完成的工作:
1.确定患者是否符合EUS的适应证,有无禁忌证。
2.复习全部的影像学检查,如CT、MRI、体表超声。
3.对于消化道腔内的病变,应复习内镜检查的照片、录像,或进行内镜检查。
4.对有需要进行EUS引导下细针穿刺的患者,应当了解其有无凝血功能障碍。
三、患者的准备
同普通胃镜基本类似。
1.作为一种有创的检查方法,首先应当向患者交代EUS和相关介入操作的并发症,患者需签署EUS和EUS介入操作的知情同意书。
2.询问患者有无乳胶过敏史,如果患者有乳胶过敏史,应避免在超声内镜的前端安置水囊。
3.在上午检查的患者,检查前一天的晚餐,患者可进食易消化食物,晚8点以后开始禁食,当日空腹来检查。如果在下午检查的患者,当日清晨应禁食,但无糖尿病者可以适当喝些糖水,即在检查前应空腹6~8小时。对于做内镜穿刺的患者,应禁服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物一周以上,而且血小板计数不低于80×10 9 /L,凝血酶原时间比值INR<1.5。
4.麻醉。咽部麻醉可以用2%丁卡因或0.8%达克罗宁溶液喷雾于咽喉部黏膜表面,也可以嘱患者口服含有消泡剂的利多卡因或达克罗宁胶浆。为减少泡沫、提高成像质量,可在检查前口服西甲硅油30~50ml。同时,在口服利多卡因胶浆基础上,检查前20分钟加服链霉蛋白酶颗粒,也可进一步消除胃内黏液,提高成像质量。肌注地西泮10mg的镇静作用有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静推咪达唑仑或吸入一氧化二氮(笑气)进行“清醒镇静”,效果更为理想。“清醒镇静”既能使患者不适感降至很低,又能使患者配合医生的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必须监测患者的脉搏、血压和血氧。
对于有特殊要求的患者,可以在麻醉师的帮助下,行双异丙酚静脉麻醉,能使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完全无痛苦,但检查过程中患者无法配合操作,要求操作者具有丰富的经验,尤其要注意避免误吸的发生。
5.开始进行EUS时患者多采用左侧卧位或俯卧位,尤其在静脉麻醉下进行消化管壁扫查需要大量注水时或胰腺囊肿引流可能导致胃内进入大量引流液时,建议采取俯卧位,可减少误吸的发生,也有学者认为,患者采用俯卧位,有时可以更好地显示胰头和壶腹部。为了方便患者在检查时改变体位成俯卧位,患者可以采用ERCP的体位,在左侧卧位时左臂置于身后。也有学者认为,为更好地显示胃窦可以令患者采用右侧卧位,但应用这种方法术者很难操作,常常令患者很痛苦。而且在操作过程中患者翻转体位,极容易造成致命的误吸,建议慎用。
四、设备的准备
1.连接
将超声内镜分别连接于超声主机及内镜主机,并接上相应的负压吸引器和注水泵。
2.水囊的安装
超声内镜的水囊可使探头表面与消化道壁保持最佳的距离,使要显示的目标置于超声探头的焦距范围内,以获得清晰的图像。近年来,随着超声内镜设备的进步,超声探头的近场视野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焦距范围更大,水囊已经逐渐成为一个“不必备”的装置。尤其在扫查消化道周围器官时,水囊的作用更小。水囊为一次性使用,电子线阵式超声内镜和电子环扫式超声内镜的水囊差别较大,使用前正确将其置于探头前端。水囊内注水检查水囊质量。将吸引开关置于B侧,然后按负压吸引钮排除气泡。
五、操作方法
(一)插镜
初学电子线阵式超声内镜,首先应对该内镜的特点有个了解。这种内镜前端有一凸型电子探头,使其较常规内镜的硬性部长,虽是斜视视野,但物镜距内镜前端较远,操作起来类似于十二指肠镜(侧视镜),甚至更难些。所以在国外申请注册EUS医生应当能熟练进行十二指肠镜的ERCP(逆行胰胆管造影)和乳头肌切开取石等操作。我们体会,要做好EUS除应当具有良好的超声学基础外,还应当具有较好的十二指肠镜的操作基础,这样学习和应用EUS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多年仅从事胃肠镜检查的医生,往往操作这样的斜视内镜感到十分困难,主要是习惯性地按直视镜的方法“循腔进镜”的结果,建议初学超声内镜操作的医生,多在模型上练习,以避免在实际操作时发生困难。
另外,在实际操作中,若进镜阻力大,应适可而止,及时终止检查,或更换直视内镜检查,切不可盲目、暴力进镜。
与之相比,Pentax及Fujinon的电子环扫式超声内镜对胃肠镜医生来讲,掌握起来更为容易,虽然硬性部也较长,但直视超声内镜操作起来与胃镜或结肠镜基本相同,内镜视野盲区小,患者的痛苦也相对较小,因而有希望成为一种普查性的检查工具。
1.电子线阵式超声内镜插镜方法(图5-13)
患者左侧卧位或俯卧位,在口腔中放入口垫。在内镜的前端尽量不要涂硅油或耦合剂,否则容易影响内镜视野,在插入之前,内镜前端涂水是简单有效的润滑方法。
首先将超声内镜插至咽部,当遇到阻力时,有时在内镜视野中可以看到部分披裂,说明内镜已至食管入口处,嘱患者吞咽,当患者做吞咽或呕吐动作时,左手将大螺旋稍向上,右手顺势轻柔地将内镜插入食管。由于超声内镜的特点,某些患者可能很难通过舌腭弓进入咽部,可使患者头部后仰再插镜。



图5-13 PENTAX EG 3630U进镜经过
(A)内镜进入口腔,视野下显示舌,此时应当向下压大螺旋,以弯曲内镜头端使其顺利进入口咽部;(B)内镜头端进入咽部有时可显示会厌,向上轻抬大螺旋;(C)当遇到阻力时,有时在内镜视野中可以看到部分披裂,说明内镜已至食管入口处,嘱患者吞咽,左手将大螺旋稍向上,右手顺势轻柔地将内镜插入食管;(D)因EG3630为斜视内镜,通过食管时只能观察到一侧食管壁,循腔进镜时应当将管腔调至内镜视野的下缘处;(E)推进内镜至贲门处,如果通过贲门有困难,可以略向左转镜身并适当调节螺旋,使其通过贲门;(F)进入胃腔后,观察胃底体交界处;(G)向下调节大螺旋,保持胃腔处于视野下缘处,使内镜顺利进入并通过胃体;(H)通过胃体后向下控制螺旋,继续进镜显示胃角,并准备通过幽门;(I)向上抬大螺旋显示幽门,记住幽门的相对位置;(J)然后将螺旋调回并稍向下调大螺旋,使幽门处于视野外(下方),然后进镜;(K)当胃窦远端小弯侧的胃壁突然改变角度并接近视野,有时可以见到幽门管的上缘,说明内镜的前端已进入十二指肠球部;(L)稍推进内镜,可显示十二指肠球部黏膜;(M)将镜身略向右旋并向外拉手柄,同时小螺旋向上调,大螺旋略向下调,一般可以看到内镜向前推进;(N)拉直的同时,控制小螺旋,活动大螺旋,使内镜不断向前推进至降部;(O)镜身完全拉直后,可见到十二指肠乳头,此时内镜的探头常常已至十二指肠的降部远端或水平部
镜身通过食管并不困难,如果通过贲门有困难,可以略向左转镜身并适当调节螺旋。当进入胃腔后,镜身向右旋转沿皱襞寻找胃体部,通过胃体后显示胃角,并准备通过幽门。由于线阵超声内镜的视野特点,其通过幽门要难于其他内镜。首先向上调大螺旋,显示部分幽门影像,记住幽门的相对位置,然后将螺旋调回,稍向下调大螺旋后进镜,一般都能通过幽门。操作熟练者也可在内镜视野对准胃小弯的情况下直接将内镜插入幽门(图5-14)。内镜头端通过幽门时只可以见到胃窦小弯侧的角度发生改变,有时可以见到幽门管的上缘,因为内镜头端进入十二指肠时,内镜视野仍然在胃中。此时应立刻向右转身,并拉直镜身。这一点与十二指肠镜的操作不同,因为有些超声内镜前端探头较长,如果刻意将内镜视野推入十二指肠再转身拉直,可能会使肠黏膜划伤,拉直镜身的方法与操控十二指肠镜或小肠镜手法类似,将镜身略向右旋并向外拉手柄,同时小螺旋向上调,大螺旋略向下调,一般可以看到内镜向前推进,并且十二指肠环形皱襞和乳头部进入视野,说明镜身被拉直。这时,内镜进入了十二指肠降部。初学者如果控制超声内镜的探头进入十二指肠降部存在困难,也可在X线下操作,将有助于拉直镜身。由于超声内镜镜身较粗,硬性部分较长,患者配合相对普通胃镜差,如果使用斜视视野的超声内镜,在咽部、贲门肿瘤近侧、十二指肠等部分容易造成穿孔。特别是应用斜视内镜时,如果在食管、十二指肠等狭窄管腔处发现管腔位于视野正中央时(类似于直视内镜见到的影像),应当注意是否已发生了穿孔(图5-15)。

图5-14 将EG3630插入
60°斜视视野的特点决定:当前端部对准幽门时,内镜视野对准胃小弯

图5-15 线阵超声内镜通过幽门
(A)超声内镜操作过程中在食管、十二指肠等狭窄管腔处发现管腔位于视野正中央时,易发生穿孔;(B)超声内镜前端探头硬性部较长,且斜视视野,右旋拉直镜身过程需格外小心,易引发穿孔
当检查特殊的部位时,有时需要特定的操作方法。如:针对胃窦大弯侧的病变(如常见的胃窦异位胰腺等),当我们用线阵式超声内镜进行检查时,需要将探头的方向对向胃窦大弯侧。具体操作方法与拉直镜身方法相似,将内镜推进至胃窦远端,然后向右旋,同时拉镜与之相配合地将大螺旋向上调,使超声内镜的探头向其背侧弯曲,而探头正对准大弯侧的病变。然后通过水囊法或水充盈法,观察病变。
2.电子环扫式超声内镜插镜方法
操作方法与直视胃镜基本一致。值得注意的是,超声内镜的硬性部较直视胃镜长,虽然一般情况下通过咽部、贲门并不困难。但由于不能做U反转,会有部分胃底穹窿部盲区。当内镜进入十二指肠球部后,为顺利进入十二指肠降部也需借助拉直镜身的手法来进行操作。
(二)操控探头的基本技法
1.探头接触组织的方法
要清晰显示组织的结构,需具备两个条件:①探头与消化道壁之间没有气体。②要显示的目标处在探头的超声焦距范围内。为了实现这两个条件,采用以下方法:
(1) 直接接触(图5-16):
在不充盈水囊的条件下,探头直接接触黏膜进行扫查,适于较大病变或消化道周围器官的病变。在探头和胃肠道黏膜表面之间的气体会阻隔声束,影响超声图像的形成。如果探头紧贴组织,能去除气体屏障,从而得到清晰的图像。在应用直接接触法时,能有效地显示消化道管腔外的脏器。但如果要显示消化道管壁内的病变,应避免探头对组织施加过大的压力,以免影响显示消化道壁结构。另外,控制探头对病变的压力,观察病变形态的改变,也有助于鉴别病变的性质。例如:当我们鉴别消化道外肿大淋巴结的良恶性时,增加探头对消化道壁的压力,壁外的淋巴结形态发生明显改变,说明淋巴结质地较软,更倾向于诊断为良性淋巴结,反之,增加压力后,淋巴结形态变化不大且位置固定,则更倾向于诊断为恶性淋巴结。
(2) 水囊法(图5-17):
在水囊内注入约5~15ml无气水,水囊接触消化道壁进行检查,使目标在适当的超声焦距范围内,从而得到清晰的目标影像。此法适用范围较广。当我们要显示消化道管腔内水不容易停留的位置,如食管、胃窦、十二指肠,就要用水囊法。通过水囊使探头和消化道壁之间没有气体,同时,也保持了探头和消化道壁之间的距离,使消化道壁正处在超声焦距范围内,从而得到清晰的超声图像。但应当注意的是,水囊对消化道壁的压力不宜过大,有研究表明,对食管使用水囊法时,当压力>10kPa时会使食管壁的超声五层结构显示为三层结构。所以在使用水囊法时,水囊内注水的量要适中。有时水囊充水后,需将大螺旋略向上调,这样探头背向对侧管壁,从而使探头与管壁之间有更大的距离。

图5-16 直接接触法示意图

图5-17 水囊法示意图
另外,水囊还有固定内镜的作用,有学者为了防止内镜在拉直过程中脱出十二指肠,在水囊注水起到固定内镜的作用。也有学者在进行经十二指肠EUS-FNA时,为了提高穿刺的操作性,将水囊内注水以固定内镜,但使用这一方法,要注意避免穿刺针刺破水囊。
(3) 水充盈法(图5-18):
在消化道腔内注水,使探头和消化道壁之间没有气体,也使探头和消化道壁之间能保持良好的距离。此法还可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图5-18 水充盈法示意图
1)大量注水法:
一次注入大量的水,注水量常常多达500~2000ml,可使胃腔内完全充满水,甚至可以使食管下段也充满水。但注入太多水,患者痛苦,且容易造成误吸,尤其是静脉麻醉的病人,应注意避免。
2)抽吸注水法:
注入少量的水(200~300ml),内镜进至检查部位抽尽胃内气体,使探头浸于水中,此法显示胃体、胃底和部分胃窦消化道壁、结肠及直肠层次效果最好。
3)持续注水法:
用注水泵持续经工作管道注水,使消化道管腔内的水处于动态充盈状态。适于显示消化道管腔内水不易停留的部位,如显示食管、胃窦远端和十二指肠的管壁结构,尤其是在显示十二指肠壁的病变时,这一方法非常有效。虽然该方法可提高图像质量,但会增加患者痛苦,还要注意防止误吸等并发症,尤其在患者恶心、呕吐严重时,应尽量缩短检查时间。
4)翻转体位法:
注入少量的水(一般不超过500m l),嘱患者平稳翻身操作,术者转至检查床对侧操作,适于显示胃窦远端的胃壁病变,同前一个方法类似,应尽量避免使用,使用时应注意防止误吸等并发症。
当向食管内注水时,特别是观察上段食管病变时,为了防止误吸,应使患者呈俯卧位或半俯卧位,应尽可能使其嘴角朝下。
在进行EUS操作时,也并不是单独采用某一种接触目标方法,而是几种方法的有机结合,以保证得到最佳的声像图。
2.特殊的操纵内镜方法
(1)旋转镜身:
环扫式超声内镜插入消化道后,超声影像类似于CT和MRI。360°的切面,无需反复做旋转镜身的操作。电子线阵式超声内镜影像为100°的纵轴切面超声视野,检查时必须不断向左(逆时针)向右(顺时针)旋转镜身,才能避免漏诊。
旋转镜身是内镜的基本操作方法,操作电子内镜,可以以左肩为轴,也可以以左腕为轴,用左手持手柄旋转,这样右手可以解放出来,以便推进镜身、操作超声主机和穿刺针。以腕为轴可以将内镜旋转180°,以肩为轴也可以将内镜旋转180°,两种方法同时使用,术者身体在保持正直的情况下,就可以将内镜旋转360°。术者还可以借助身体转动来达到旋转镜身的目的。如果操作纤维内镜,术者则必须转动身体。
通常术者面向超声机端正持镜时探头面向患者背侧,左旋时探头向患者右侧转,右旋时探头向患者左侧转。当超声探头面向患者腹侧时,左旋时探头向患者左侧转,右旋时探头向患者右侧转。
(2)沿血管(胆管)走行扫查:
主要针对血管和胆管等结构,操作内镜移动探头的位置,维持血管(胆管)的横切面始终显示在声像图中,使探头从血管(胆管)的一端扫查至另一端,追踪血管(胆管)的来源和去向。
可用于鉴别血管(胆管)和其他无回声结构、观察血管(胆管)内病变和病变侵犯血管(胆管)的程度和了解胆管形态。同时这也是重要的定位方法,如沿脾血管扫查可以帮助显示胰腺体、尾部。
(3) 三维EUS的操作手法(图5-19,图5-20):
当需要对某些病变进行三维EUS检查(3D EUS)时,虽然线阵式和环扫式超声内镜都可采用,但环扫式超声内镜得到的EUS三维影像质量更佳。在检查时,术者要控制超声的切面匀速扫过病变,这样才能得到理想的三维模型。在进入采集模式后,环扫的超声内镜可能扫查病变时通过匀速进镜或匀速退镜得到三维模型。而线阵式超声内镜很难匀速平移,术者只能采取匀速转镜的方法进行扫查,所以得到的三维模型容易比例失调。

图5-19 环扫EUS的三维扫查示意图
术者匀速进镜或退镜,使超声切面匀速扫过病变,从而得到病变的三维模型

图5-20 线阵EUS的三维扫查示意图
术者采取匀速转镜的方法扫查病变,使超声切面匀速扫过病变,从而得到病变的三维模型
在食管、胃体部和直肠更易得到好的三维影像,而其他部位操作难度较大。
(三)检查
运用这些基本技法和插镜方法,控制探头在消化道腔内位置进行检查。根据EUS的检查目的,决定检查的范围,也可以选择全面的检查。对上消化道EUS检查而言,可以先将超声内镜插至十二指肠降段,根据超声标志,从降段开始扫查相应的超声切面,边退镜边扫查,对十二指肠球部、胃窦、胃体、胃底、贲门、食管周围的超声切面分别进行观察,如果要显示消化道管壁的结构,还需在这些部位注水。
单纯的食管及纵隔的EUS检查大概需要10分钟左右,要显示胃壁及胰胆病变大约需要15分钟,而要进行各种EUS注射及引流治疗,往往需要20分钟以上。
(杨飞 孙思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