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莫怕苦,苦练出精兵
● 磨砺意志,强健体魄
多年前,一位记者随国防大学国防研究班访美时,近距离接触到了诸多美国军官,他们不仅在气质、思维、学识方面引人注目,强健的体魄也令人称赞。据悉,美国人体重超标占65%,可在记者接触的四位中将、十多位少将以及所有的校尉军官中,没有一人是胖子,他们都是体型均匀、身材修长,精气神儿十足。
当被问及为什么能够保持如此好的身材和体魄时,一位美军少将说了句耐人寻味的话:“我们不敢胖呀!美军军官的晋升标准中,对年龄、身高、体重的比例有明确的规定,测试超重则警告,警告无效则免职。美军军官的身体素质,都是在军校期间打下的基础。”
一个国家想要强盛,必须要有强大的国防作为保障,而强大的国防离不开身心素质过硬的军人。很多人不解:为什么军队有时要对士兵进行“魔鬼训练”?实际上,那些艰难的科目,累到要窒息的体验,为的是激发身体的潜能和意志,培养一种精神。我们都知道,意志这个东西不是与生俱来的,它要通过不断地磨炼,积累在身体里,在关键的时刻释放出来。
对军队来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和平年代,不是拥有了高科技就不再需要人力,军人必须得有好的身体素质和顽强的意志力,这才是“强大”的根本。否则,真正到了演习或战争中,很可能会无法承受突变的环境,心理防线突然崩溃,这样的军队是没有战斗力和生命力的。
委内瑞拉有一所猎人学校,因魔鬼般的训练和电影《冲出亚马逊》为人所熟知。每个国家的学员入学,都会在操场上升起该国的国旗,如果哪个国家有人退出,那个国家的国旗就会降下一次。走进猎人学校,每位军人代表的都是自己的祖国,都在为荣誉而战。
2015年6月,陆军某团副连长白冰在猎人学校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内心难以抑制激动的情绪。他在那里,接受了一场冰与火的考验,终生难忘,却也终身受益。
训练刚开始,校方就拿出了“魔鬼训练”的大招。
连续九天九夜,白冰没有睡过安稳觉,不是被凉水浇醒,就是被催泪瓦斯呛醒。每天只给不足3两的食物,却要负重30公斤的装备进行拉练。在一次攀登训练中,白冰刚刚登顶,就因为过度疲劳而出现了幻觉,向下坠落的那一刻,他下意识地抓紧攀登绳,从10米高处一滑到底,绳子上留下一道长长的血痕,疼得他倒吸凉气。
教官投来不屑的眼神,指着操场边的降旗处对白冰说:“是不是要去那儿?你这个懦夫!”白冰嘶吼了一声:“中国军人没有懦夫!”简单包扎后,他一跃而起,继续训练。翻高板、过云梯,受伤的纱布逐渐被鲜血染红。攀爬8米高的网墙时,因受到伤势影响,他重重地摔倒在地上。医生诊断后,确诊是左膝韧带撕裂,白冰不得不暂停训练。
教官无情地告诉白冰,如果他不参加训练,中国的国旗就要降下来。两天之后,白冰又被告知,如果选择继续休息,校方就要判他退出,这就意味着,五星红旗将当着所有学员的面被降下来。这样的一幕,白冰怎么能够允许它发生,并且是因为自己而发生!
白冰强忍着疼痛,回到了训练场。旁边的外国同伴看到他受伤的手,和一瘸一拐的腿,劝慰他说:“都伤成这样了,退出算了。”可白冰却说:“国旗就是中国军人的生命,只要生命不息,我就要让中国的国旗高高飘扬。”
为了磨砺特种兵的心理素质,锤炼顽强的意志,校方还安排了“虐俘”训练,用藤条抽得队员满身伤痕,然后在身上涂满蜂蜜,夜晚绑在原始丛林的大树上,白冰深刻地体会到了虫蚁蚀骨的痛痒感。1小时,2小时……陆续有外军特种兵承受不了这样的折磨,主动选择了退出,而白冰却咬紧了牙关坚持着。第二天早上,看到身体已经肿了近一圈的白冰还在坚持着,教官终于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在猎人学校,白冰度过了半年多的时间。对待所有的训练科目,他都拿出了钢铁般的意志和铁血的精神,无论是水上机降、战斗潜水,还是野外生存,都没能吓倒和难倒我们这位可爱的中国军人,他最终以拔尖的成绩,被校方誉为“坚强的中国军人”。
特种兵接受如此残酷的训练,为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能在真正的战斗中,少受伤,在遭遇危难的时候,可以保持顽强的意志,有生存下去的能力。一人如此,一支军队更是如此。当士兵们精力旺盛、体能充沛地去应战时,往往更容易得胜。只有平时多流汗,上战场才能少流血!
● 危难面前决不做逃兵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季,一座城市被敌人紧紧地包围了。如果在第二天下午之前,援兵无法赶到的话,情况会很糟糕,整座城市都可能被敌人践踏,直接危及国家的命运。守城的将领决定,派一名勇敢的士兵渡河到对岸的另一座城市求助。
士兵接到命令后,一刻都不敢耽搁,马不停蹄地来到了河边的渡口。平日,渡口都泊着好几条木船,可自从战争开始后这一个月来,所有的摆渡者都逃难去了。士兵很着急,没有船怎么渡河呢?时间有限,如果今天过不了河,搬不来救兵,明天整个城市就可能被攻陷了,战友们都将成为俘虏,百姓更是可怜。
士兵站在岸边,眼见着太阳落山了,夜幕降临。冬天的黑暗和寒冷,加剧了他的恐惧和绝望。要不直接游过去吧!可是,河面足足有几百米,刺骨的河水只会让自己葬身在河底。这简直成了士兵一生中最煎熬、最纠结的一个夜晚,在这个巨大的拦路虎面前,他觉得自己走投无路了。屋漏偏逢连夜雨,不一会儿,竟然又刮起了北风,下起了鹅毛大雪。
这是一个勇敢的士兵,他不想背负逃兵的标签。面对刺骨的寒冷,他没有退缩,哪怕一分钟。想到自己肩负的使命和整座城里的百姓,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他盼望着,等到天亮也许会有船,哪怕是微乎其微的可能,也一定要坚持。
他缩成一团,紧紧抱着同样被冻得瑟瑟发抖的战马,相互取暖。他更感受到,自己的气息越来越微弱。面对漫长的黑夜和刺骨的寒冷,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声音:不能睡,要醒着,要活着,要完成任务!
终于,黑夜过去了。当他气息奄奄地睁开眼睛时,天空已经露出了鱼肚白。他拍拍身上的雪,站了起来,抚摸一下同样勇敢顽强的战马。时间不允许他们休息,士兵牵着马走到河边。他惊奇地发现,昨天挡在他面前的那条大河,已经铺满了雪,结了厚厚的一层冰。
士兵尝试着在河面上走了几步,惊喜地发现,冰冻得很结实,完全可以从上面走过去。欣喜若狂的他,牵着马轻松地走过了河面。最后,他搬来了救兵,保住了城市,而他也被授予了勇敢者的奖章。
这是一个关于勇士的故事,也是很多军校经常用来教育学员的案例。军人的生涯不是一帆风顺的,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不能踏上看似安全的退路。在训练场上,在战场上,逃避是懦弱的表现。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和痛苦,都要积极前进,逃避的人是没有前途的。
在不少军事和体能训练中,士兵们都要参与高难度、高惊险的训练活动,这是为了提升克服困难、战胜自己的勇气。
所有的士兵都知道某项任务该怎么做,也都反复练习,可每次真正挑战的那一刻,还是忍不住犹豫,或是有短暂的停顿,可没有人会选择做逃兵。最后,每个人都会鼓起勇气,奋力完成,去克服心中的恐惧。
对一些强度较大、有些危险的训练,很多士兵会觉得吃不消,甚至用狂奔和喊叫的方式来逃避内心被扩大的恐惧。但其实,所有的危险和困难都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克服。在进行训练前,教官早已经仔细检查过每一个障碍,知道什么时候该喊停,什么时候要保持沉默。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磨砺身心意志的过程,也是提升勇气的过程。体验过了恐惧,才能学会在不断有恐惧出现的时候,依然保持沉稳和镇定。
没有恐惧,勇气是培养不出来的,意志是锤炼不出来的。在战场上,没有勇气的士兵,注定会成为逃兵。所以,在面对高强度的训练、看似难以跨越的困难时,咬牙坚持住,所有的优秀将领、英雄人物都是这样成长起来的,绝无例外。
● 人物故事|梁万俊:人在最关键的时刻,要保住最重要的东西
这是一个试飞员的感人事迹。
试飞,不同于一般的飞行,新型战机的研制定型,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试飞来检验设计标准。每次飞行,都要求试飞员将战机的技术性能飞到极限。换句话说,试飞员不但要完成高难度、高风险的飞行科目,还要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的意外情况。
有一位空军特级试飞员,他安全飞行了近2300小时,先后完成了数十项重大科研任务,成功处置多起重大空中特情,为国家挽回了巨额的经济损失,赢得国际声誉,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
他,就是空军特飞员、某试飞部队队长梁万俊。
·惊天一落,震撼中国
2004年7月1日,四川成都,经过了一夜的风雨洗礼,万里晴空,是个试飞的好日子。
空军某部特级试飞员梁万俊,早早地来到了飞机场。准备完毕后,下午1时09分,他登上了新型战机,执行“加力边界”科目试飞任务。飞机很快滑出跑道,14分钟后,迅速爬升至12000米的高空,此时飞机距离机场120公里。
当梁万俊完成了第一组试验后,意外发生了。
他按照规定做完了加力边界动作后,突然发现油量指示异常,功率箱油量本来不应该动,可它却在往下降。梁万俊瞬间判断,飞机漏油了,随即就向指挥员报告,同时关加力,调转机头对向了机场。在这一系列动作完成的同时,听筒里传来了指挥员“立即返场”的命令。
在返航的过程中,飞机漏油的情况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仅仅4分钟的时间里,油量就从550升下降到129升。当他们还没来得及对飞机漏油做进一步的判断时,飞机油箱内的油已经全部漏完了,此时飞机的高度已经从12000米下降至4800米,距机场20公里。
出现了如此严重的故障,飞机失去了动力,就相当于成了一个自由落体。所有人都觉得,飞机是回不来了。当时的情景,梁万俊记忆犹新,他说:“一般有动力的时候,下降过程中,我们控制的话,速度在500~600米的时候,它下降率一般十几米,那么我这个没动力就是20多米,比正常的速度下降快。这个就是一个特殊情况,你紧张都没有用,紧张对我没有帮助。”
从事飞行工作20年,虽然也经历过不少的突发事件,但这一次的空中停车无疑是他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当飞机急速下降到4300米时,梁万俊要是选择跳伞,没有人会提出异议,可是在那一瞬间,他做出了另一种选择:“我要迫降,把这架飞机带回去。”
空滑迫降?这在世界航空史上都是极为少见的,选择迫降就等于选择了危险。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万分之一的疏忽,都可能会机毁人亡。梁万俊心里自然也知道这些,可他想的是,科研新机关系着我国在国际航空界的声誉,关系着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很可能会影响战机研制。
这时,飞机距离机场仅11公里,失去动力的飞机和机场是180度对角,若空滑至地面,必须依靠电能调整飞机姿态,完成三转弯,把机身对准跑道。梁万俊心想,一定要保全试验数据,保住科研新机,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得尝试!他决定了,开始高空远距迫降。
在部队领导的支持和引导下,梁万俊精准地修正着飞机的速度和高度偏差,平稳地驾驶着飞机穿过云层,向机场方向飞去。1分钟后,飞机出现在机场上空,降落的机会只有一次,必须一次性成功。
13时43分,随着一声口令,梁万俊操纵着飞机对正跑道,飞机成大锐角,以每小时361公里的速度风驰电掣般地扑向跑道。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梁万俊驾驶的飞机。飞机以超出常规100公里的速度接地,刹车、放伞,在巨大的轰鸣声中轮胎刹爆,拖出两道长长的轮印,最后稳稳地停住!
所有人都激动起来,大家相互拥抱、击掌、欢呼、流泪,该型战机的一位老专家,抱着梁万俊失声痛哭。因为,他半辈子的心血都在这架飞机上,而梁万俊保住了它!
·关键时刻保住最重要的东西
“鹰是天空中最娴熟的飞行家,但是他却有比鹰还要优秀的飞行技能。万米高空之上,数险并发之际,他从容镇静,瞬间的选择注定了这次飞行像彩虹一样辉煌。生死关头,惊天一落,他创造了奇迹!为你骄傲!中国军人,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这惊天一落,让梁万俊成为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他避免了一次重大事故,带回了宝贵的试飞数据,缩短了科研进程,也挽救了整个项目。不管从哪方面说,他的这一落都是世界航空史上的一个奇迹。
有人问梁万俊:“为什么要尽最大可能把飞机带回去?这是一个很危险的决定。”
梁万俊沉思了片刻,说了一句话:“人在最关键的时刻,要保住最重要的东西。”
随后,他讲了自己生活中的一件事情:一年春节,他和妻子带着刚满一岁的儿子去看望岳父母。抱着孩子的梁万俊刚走到岳父家门口,因走廊灯坏了,一脚踩空,和儿子一起从楼梯上摔了下去。妻子吓坏了,可走到亮处一看,儿子毫发无损,而梁万俊的后背却摔得青紫,膝盖也受了伤。原来,就在摔倒的那一瞬间,他本能地把儿子举在上面,自己的背部先着地了。后来,他跟妻子说:“作为试飞员,关键时候肯定什么也来不及想,脑子里唯一的念头就是,要保住‘最重要的东西’,关键时刻对待飞机就像抱着自己的孩子一样‘死守不放’。”
生命可贵,仅有一次。可是,作为空军试飞员,肩上扛的是一个时代的重任,是国家的荣誉,也是千万人民的利益。他没有理由在关键的时刻选择保住自己的生命,放弃科研成果,放弃全军荣誉。
·勤学苦练,争做精兵
梁万俊的惊天一落,绝非偶然的成功,那是优秀的飞行技能、过硬的心理素质、强烈的责任心融合在一起的结果。如果没有平日里的勤学苦练,就不可能在危险来临之际,从容镇定地应对,创造出惊天的奇迹。
有一年,梁万俊在组织新机理论学习时,被一名试飞员提出的关于发动机原理方面的问题卡住了。虽然那个问题属于飞机设计专家领域的知识,可还是引起了他的反思:要做一名优秀的试飞员,必须对飞机的整体与局部、系统关联和设计制造都有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从容应对。
此后,梁万俊放弃了大量的休息时间,开始收集整理资料,自学军事、科技、航空等方面的知识,学得越多,越觉得自己欠缺得多,这种压力促使着他不断进步。2005年,他被评为“全军自学成才十大标兵”。
事实上,飞行员的淘汰率是很高的,能够当上飞行员的,往往都是尖子里面的尖子。1982年,与梁万俊一起入伍的航校那批同学共100人,而今仍然在飞行的就只剩下两三个人,当试飞员的只有他一个。从这个数字上看来,他似乎是无数次淘汰筛选出来的,应该可以松口气,可他知道,试飞员驾驶的都是最先进的科研样机,如果因为自己操作不当而出现问题,那就面临着和飞机一起被淘汰的危险。只有不断地要求自己进步,补充学识,锤炼技术,才能成为自己所在领域里的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