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要健全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努力提高工会工作能力和水平。中国工会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加强基层工会建设是工会工作彰显活力的基础和关键。构建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是工会系统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构建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目标的具体举措,是深化工会改革创新、夯实工会基层基础、充分发挥工会组织职能作用的实践要求。
一、构建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的历史背景和基本内涵
1. 构建群团工作体系是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背景下对新时代党的群团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
群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群团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是党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奋斗的重要法宝。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联系的广大人民群众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依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群团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采取了许多重要举措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2015年1月,党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新时代党的群团改革和群团工作指明了方向。《意见》强调指出,群团组织要最广泛把群众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团结起来,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2015年7月,党中央在历史上第一次召开了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切实保持和增强党的群团工作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提出明确要求,强调群团组织要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挖掘服务资源。由此,群团改革自上而下如火如荼地逐渐展开,其中围绕增强群团组织的吸引力影响力,更广泛地联系群众、更好地服务群众,是群团改革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会议进一步就推动群团改革作出部署,指出要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随着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改革开放40周年的关键时间节点上,2018年2月,党中央召开了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全会作出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大决策,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在《意见》和群团改革的经验基础上,对新时代党的群团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指出要构建“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从而将群团工作体系纳入党和国家的机构职能体系。《决定》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目标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形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体系,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武装力量体系,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推动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协调行动、增强合力,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群众团体作为党领导下的协调行动的重要主体,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勾勒出更加清晰的顶层设计,再次对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作出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部分,提出要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包括健全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推动人民团体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把各自联系的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由此可见,构建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从党的群团事业健康长远发展考虑,着眼更好地发挥群众组织作用,提出的新的重要战略思想;是党中央高度重视群团工作,从群团改革实际出发,着眼不断深化群团改革、进一步增强群众组织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近些年来我们党不断加强和改进群团工作,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出发,实施的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的实践结果。
2. 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
《决定》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构建“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提出了要求。一是加强党对群团组织的全面领导,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群团工作的制度。加强党对群团组织的领导,是深化党的群团组织改革必须贯彻的首要政治原则。为此,要强化同级党委在同级群团组织中的领导地位,理顺党的组织同群团组织的关系;把群团建设纳入党建工作总体部署,不断完善党建带群建制度机制;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中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对群团组织中党的建设的领导,把党的主张和任务转化成群团组织的决议和群众的自觉行动。二是深化群团组织改革,推动群团组织力量配备、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要推动群团组织优化机构设置,完善管理模式,创新运行机制,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将力量配备、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更好适应基层和群众需要。要紧紧围绕坚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条主线,着力解决“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等问题,把群团组织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三是促进党政机构同群团组织功能有机衔接,更好发挥群团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要重视发挥群团组织在社会主义民主中的作用,支持和鼓励群团组织承担适合其承担的公共职能,增强群团组织团结教育、维护权益、服务群众功能,强化对群团组织的支持保障力度。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群团工作体系作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部分,对“健全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提出了要求。主要内容包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贯穿党治国理政全部工作之中,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通过完善制度保证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主体地位,着力防范脱离群众的危险。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始终做到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引领群众,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健全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推动人民团体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把各自联系的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以上两个决定,从“构建”到“健全”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对群团工作体系明确定义为“联系广泛、服务群众”8个字,并将群团工作体系作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的重要内容。“联系广泛”展现的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服务群众”践行的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充分体现了党对群团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群团组织的殷切期望,是对推进群团改革提出的新的明确要求。之所以提出这8个字,一方面,党的群团工作是党通过群团组织开展的群众工作,是党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奋斗的重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团组织做服务工作具有两重性,既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也要服务群众,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也不能畸轻畸重。”群众工作是党的一项根本性、基础性工作。党的群众工作对象众多、层次多样,党需要建立旨在广泛联系各方面群众的群团组织来帮助党做群众工作。另一方面,群团组织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与服务群众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为了把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提供支持,为了赢得群众的支持拥护,发挥群团组织优势,群团组织必须广泛联系群众,切实服务群众,从而才能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优势、体现特色、展示作为。
二、构建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
1. 构建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形成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对于工会来讲,就是建立健全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群众的工会工作体系,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把工会组织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更好地承担起团结引导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
在全总高度重视和安排部署下,各级工会组织结合实际,在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和工会改革创新全面铺开的基础上,通过推动深化工会改革创新,不断建立完善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2018年9月25日,全总印发《深化工会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将“形成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写入深化工会改革创新的指导思想中,并在目标任务中将这一工作体系细化为“健全完善工会组织体系、维权服务工作体系、制度机制体系等”。2018年10月中国工会召开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大会报告中,以“八个坚持”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的基本内涵进行了概括,以“四个立足”对重要论述的实践要求进行了分析,其中“第四个立足”是“立足全面深化改革新阶段,在构建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中开拓创新”,在部署今后5年工会工作的主要任务时,进一步提出“破解制约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形成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中国工会十七大通过的《中国工会章程》,将中国工会基本职责进一步完善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将“竭诚服务职工群众”作为工会基本职责新的重要内容。
按照中国工会十七大和《深化工会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部署要求,近两年来,各级工会围绕“形成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的目标任务,在优化强化工会职能、拓展服务职工阵地建设、夯实工会基层基础、推进网上工会建设、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工会干部队伍等方面,持续加大推进力度,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努力做到落地生根、见到实效。构建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体现了党对工会组织的要求。我国工运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维护社会安定的强大而集中的社会力量。工会组织要牢牢把握工人运动时代主题,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以主人翁姿态建功新时代,就必须尽可能地广泛联系广大职工,更好地服务职工,引导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进而才能完成党交给的重要任务。
二是体现了工会改革的目标。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是中国工会最鲜明的特征,是新时代工会工作的方向,也是工会改革的方向。在各级工会推进改革过程中,始终把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贯穿全过程,更紧密地把广大职工团结在党的周围,这是工会组织的重要政治责任,也是衡量改革成效最重要的标准。
三是体现了工会的本质属性。工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群众性是工会组织的根本特点,离开了群众性,工会组织就容易走向官僚化、空壳化。工会组织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开展工作和活动必须以职工群众为中心,让职工群众当主角,而不能当配角、当观众;工会必须经常深入职工群众,倾听职工呼声、反映职工意愿,深入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变成职工的自觉行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职工群众中去。
四是体现了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满足职工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工会的奋斗目标。对群团组织来说,不能为群众服务,不能帮助群众排忧解难,群众就不会跟着走。工会是经济关系、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为职工群众服务是工会的天然属性和生命线。工会最大的优势是密切联系职工群众,最大的危险是脱离职工群众。工会要赢得职工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就必须广泛联系职工,做好维护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这是广大职工群众对工会组织的期盼。
2. “八个方面”制度构建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群众的工会工作体系。
作为群团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工作体系应该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健全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群众的工会工作体系。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准确把握全会对工会参与国家治理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围绕增强工会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在建机制、强功能、增实效上下功夫。特别是要按照全总十七届三次执委会的部署,在加快建立健全“八个方面”制度上下足功夫,着力健全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不断增强工会团结教育、维护权益、服务职工功能,把工会改革创新不断引向深入。
一要坚持和完善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制度,把广大职工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二要坚持和完善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制度,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推动健全保障职工主人翁地位的各项制度安排,健全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的制度、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制度、深化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制度等;三要坚持和完善强化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制度,根据形势变化,加强和改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制度、职工文化建设制度;四要坚持和完善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制度,创新体制机制,造就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大军;五要坚持和完善维权服务制度,完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制度,构建服务职工工作体系,完善职工普惠性服务制度,健全困难职工帮扶解困制度,推动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等涉及职工劳动经济权益的制度等;六要坚持和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推动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推动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七要坚持和完善深化工会改革创新制度,完善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制度,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制度等;八要坚持和完善加强工会系统党的建设制度,努力提高工会系统党的建设的质量。不断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推动工会各项工作制度化、法治化,以有力举措把工会改革向纵深推进、向基层延伸。
3. 把握好“联系广泛”“服务职工”与“工作体系”的逻辑关系。
构建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联系广泛”与“服务职工”是密切联系、相互统一的。“联系广泛”是前提和基础,“服务职工”是目标和关键。只有更好地实现了联系广泛,才能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起来,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送到职工心中;只有更好地服务职工,才能取信于职工,把广大职工吸引到党领导的工会中来,不断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两者是不能分割的。由于工会工作体系是群团工作体系的一部分,而群团工作体系是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工会工作体系也是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我们必须站在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到广大工会干部本身就处于联系职工群众的第一线,要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把党的决策部署变成职工群众的自觉行动,保证党始终同广大职工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就需要广泛联系职工,切实服务职工。
构建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首先应做到联系职工。要切实增强密切联系职工的意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人心向背决定着党的命运。工会来自于职工群众,根植于职工群众,服务于职工群众,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各级工会组织不断密切同职工群众的联系,是我们党巩固执政地位、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要不断改进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方法。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职工,倾听职工群众的心声,夯实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思想基础;把密切联系职工同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同工会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同本地区、本单位实际结合起来,找准工会干部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有效途径,树立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良好形象。要逐步完善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制度。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完善决策民主程序,完善对事关职工利益的重大事项的公示、听证、咨询制度,广泛听取和认真采纳职工意见,保障职工群众的民主权利,加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制度机制建设,建立完善联系职工工作责任制,改进考核评价机制,确保联系职工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在“联系广泛”基础上,必须做到“服务职工”。要增强党的宗旨意识。充分认识到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这就需要把职工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把服务职工的满腔热忱变为实际行动。抓住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认真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基本职责,把群众观念牢牢根植于心中,哪里的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哪里的工会就要站出来说话。要坚持职工利益无小事的理念,顺应职工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把工作重心放在广大职工身上,健全完善维护职工权益、服务职工群众的各项制度机制,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满腔热情做好服务职工工作。做好服务职工工作,还要不断拓宽服务职工领域,创新工作方式,提高服务本领,及时回应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让工会在职工需要时能够看得见、找得到、信得过、靠得住。
最后,“工作体系”是“联系广泛、服务职工”能否实现的制度保障,应充分体现制度创新、统筹协同的改革思维。工会工作体系的构建涉及工会工作的方方面面,既包括工会内部各职能部门职责的改革完善和工作协同,也包括工会与党政部门、其他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的衔接沟通。要将工会工作体系构建作为工会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建立健全工会制度体系的重要抓手,将构建工会工作体系融入全面深化改革和国家治理体系大格局中考虑和推进,通过制度设计,打破制度障碍、数据壁垒,在联系广泛上拓展新渠道、搭建新平台、建设新机制,在服务职工上探索新方式、整合新资源、创设新载体,通过工会工作体系将这些工作逐步固化下来,形成服务职工的长效制度机制。
三、构建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的有效举措和实现路径
1. 以加强基层工会建设为重心构建工会工作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工会离职工最近,联系职工最直接,服务职工最具体,是工会工作的基础和关键;要从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高度出发,始终坚持正确方向,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代表性,着力强化服务意识、提高维权能力,着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保障水平,切实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的重要论述,着眼于新形势新任务新变化对工会工作提出的新挑战,站在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高度,指明了新时代基层工会工作的前进方向、目标任务、方法路径。基层工会组织是工会履行基本职责的最小承载单位。工会工作的重点在基层,薄弱环节也恰恰在基层。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三新”经济发展已经步入“快车道”,新冠肺炎疫情催生新就业形态,货车司机、快递员、网约送餐员等平台就业、灵活就业群体持续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其规模数量将越来越大,已成为劳动关系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据初步统计,自2018年至2020年8月,全国新发展货车司机、快递员、护工护理员、家政服务员、商场信息员、网约送餐员、房产中介员、保安员等八大群体会员约654.7万人,如何发挥好工会组织作用,把他们有效地吸引过来、组织起来、稳固下来,这与过去传统的工作方式有很大差异,给工会组建乃至整个工会工作加快转变方式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构建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必须坚持重心下移,抓住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发挥基层工会作用这个关键环节。
不断夯实基层基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基层工会建设“三个着力” 的重要批示精神,健全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业小三级工会组织体系,加强县级和中心城市行业工会建设,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建设,探索自贸区等新经济体工会组织建设,加快新领域新阶层组织建设,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促进工会组织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延伸,形成完善的组织体系,实现工会组织体系向下延伸、全面覆盖,做到哪里有职工、哪里就要有工会组织。创新工会组织形式和入会方式,通过网上入会、源头入会等多种方式,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新产业新业态、开发区(工业园区)为重点领域,以快递员、网约送餐员、货车司机等八大群体为重点对象,开展入会集中行动,加强互联网重点企业工会建设。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把更多的工会资源向基层倾斜,把更多的工作精力投入基层一线,着力解决基层工会任务重、人手少、经费不足等实际问题,为基层工会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要坚持依法建会、开门办会、从严治会、人才兴会,重点指导城镇和开发区(工业园区)做好工会组建和会员发展工作。建立健全联系职工群众的长效机制,通过开展常态化、制度化下基层活动,建立基层联系点,密切工会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与基层企业、一线职工的联系。
扩大工会组织对农民工的覆盖面。认真落实《中华全国总工会农民工工作规划(2016—2020年)》,深入开展“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深化党建带工建机制,建立健全提高农民工等群体组织化程度的长效机制,多渠道助力农民工入会。认真研究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下的从业人员入会条件、工会组织建设工作创新等重要课题,创新入会方式和工作方法,完善农民工会员会籍管理;加强与人社、住建、工商联、企联和行业协会等的沟通合作,整合资源,多渠道助力农民工入会,最广泛地把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着力提高农民工的组织化水平。高度注重启发农民工的工会意识,启发他们自愿加入工会的觉悟,实现从“要我入会”到“我要入会”的转变,把更多农民工吸引到工会中来、吸引到工会活动中来。要吸收更多优秀农民工加入基层工会委员会和工会领导机关,更好发挥农民工代表的作用,增强工会对农民工的广泛性代表性,拓宽农民工民主参与渠道。
加强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工会在大局中的作用、在职工中的影响,既取决于基层工会总体数量,更取决于基层工会建设质量。要坚持以“六有”(有依法选举的工会主席、有独立健全的组织机构、有服务职工的活动载体、有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有自主管理的工会经费、有会员满意的工作绩效)工会建设为统领,以规范工会选举、深化会员评家为重点,深化建设职工之家工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有步骤、分层次推动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扩面提质。以推动《工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和《基层会员代表大会条例》有效落实为抓手,推动规范落实到基层工会选举和会员代表大会各环节,继续以“双亮”(工会组织亮牌子、工会主席亮身份)为前提,以“六有”为基准,以“双争”(争创模范职工之家、争做职工信赖娘家人)为动力,以“评家”(会员评议职工之家)为手段,深入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把建设职工之家与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相结合,让更多的基层工会组织成为职工群众信赖的职工之家。
改进基层工会工作管理体制。要不断推进基层工会工作民主化,进一步增强工会组织对职工群众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完善工会联合会组织架构,强化职工在建会中的主体地位,加大会员在企业民主管理和工会事务的集体话语权。推进基层工会组织和工会会员实名制管理,在企业中大量发展和培养工会积极分子。完善企业和基层工会主席权益保障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健全企业兼职工会干部工作补贴制度,加强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改进工会经费使用管理,解决好工会组织体制与财务管理体制脱节问题。强化对基层工会干部的激励和保障,落实他们应有的待遇,使基层工会干部在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保障、履职上有保护、职业上有发展,保护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2. 以深化工会改革创新为动力构建工会工作体系。
改革创新是时代发展的最强音,也是工运事业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工会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会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构建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在建机制、强功能、增实效上下功夫。当前,与新时代党对工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以及时代发展、社会变化和职工需求带来的新情况新任务相比,工会联系职工、服务职工工作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如工会体制机制与劳动关系、职工队伍的新变化不够适应,还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工会工作载体和手段还不够丰富,与职工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工会服务内容还不够完善,服务力度和覆盖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工会基层基础薄弱的短板需要进一步补齐;一些工会干部的改革意识和担当精神还不够强,深入基层、服务职工的作风不够扎实,做职工群众工作的本领还有待增强;等等。这些都需要不断深化工会改革,在构建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中开拓创新。
深化工会改革创新关键在深化,深化既体现在改革的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上,也体现在重大改革举措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上。全总2018年9月25日印发的《深化工会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提出了7个方面30条具体举措。各级工会要按照工会十七大对工会改革创新的部署,将“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有机结合,着力在“深化”和“创新”上做文章,切实增强工会组织团结教育、维护权益、服务职工功能,构建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把工会组织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要坚持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工会改革方向。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优化工会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上下联动、整体推进,持续深化改革,将工会改革进行到底。要着眼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强与中央和地方机构改革衔接协调,强化优化职能,聚焦主责主业,破解制约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切实提高职工群众对工会改革的获得感、认可度。密切上下级工会关系,健全完善定期报告工作、重大事项请示报告、信息报送、工作通报、指导服务等制度,加强工会领导机关部门、产业、直属单位工作统筹。加强工会领导机关对下的指导服务。研究制定基层工会各项业务工作模块手册(指引、指南)。加强工作规划管理,提高机关运行规范性。调整相关全国产业工会设置,地方根据产业发展实际建立健全产业工会组织体系。理顺地方工会与全国产业工会、领导机关部门与产业工会、企业集团工会与地方工会及产业工会关系。加大对产业工会工作的支持保障力度。做好工会系统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
3. 以切实加强网上工会工作为载体构建工会工作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网上工作作为工会联系职工、服务职工的重要平台,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20年4月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64.5%。互联网重塑了社会发展方式和治理模式,日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越来越成为获取公共服务的新平台。新形势下,促进互联网和工会工作融合发展,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工会工作新形态是大势所趋。据统计,我国职工上网人数达2.77亿,职工使用互联网呈现移动化趋势,趋向于通过互联网表达意见和参与公共事务。每天海量的网络信息在亿万职工的键盘指尖上流动,职工群众期盼他们的心声能够得到工会娘家人的回应。可以说,职工群众大部分都在网上,互联网已经成为工会工作新的阵地,做好工会网上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日益增强。
积极建设智慧工会,强化互联网思维,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手段推进工会工作,促进互联网和工会工作融合发展,构建网上工作平台,打造工会工作升级版,是中国工会十七大提出的明确要求。新形势下,构建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必须顺应时代要求,认真贯彻国家网络强国战略,运用新思维、新手段、新技术,改变传统的工会工作方式,通过智慧工会建设,进一步密切工会与职工群众联系,做到职工在哪里、网络就延伸到哪里,职工的需要在哪里、服务就要送到哪里;借助互联网在职工中构建“朋友圈”,在工作中架起“连心桥”,做到联系服务群众“全天候”。
加强工会网上平台建设。把建设通用平台作为基础性工作,建立健全结构清晰、数据准确、动态管理的工会工作和会员信息基础数据库,打通数据壁垒、消除信息孤岛,推动各级工会、工会各部门相关信息互联互通,切实提高信息采集率与数据准确性,用信息化手段掌握职工需求动态,畅通职工沟通渠道。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在信息时效性、互动性、传播率、送达率方面的优势,运用场景式服务、智能引导等新颖形式,通过加强工会网上服务,实现“在指尖上移动、在移动中完成”,打造方便快捷、务实高效的服务职工新通道。通过宣传推广智慧工会服务,增强职工群众对工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做强网上舆论引导工作,聚焦工会工作和职工群众需求,掌握工会领域网上话语权、主导权,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引导,掌握网上工作主动权,不断提高网上宣传引导的时、度、效,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政治引领,团结引导职工听党话、跟党走,持续提升工会的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开展好“网聚职工正能量、争做中国好网民”主题活动,建设积极健康的工会网络文化,引导职工争做好网民、凝聚正能量。
推进“互联网+”工会普惠性服务。顺应互联网深度融入职工学习、工作、生活的趋势,适应当前信息科技发展移动化、云端化、平台化、模块化、分布化、信用化、智能化等特点,跟踪探索互联网和信息化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坚持高标准、集大成,开发全国统一的工会服务职工App,实现全国“一张网”,发挥网上工会、智慧工会的最大效能。探索建立工会网上服务平台,建设会员实名制与普惠性服务综合管理系统,打造全国工会系统服务职工网络载体,通过完善门户网站、建立全国统一的工会工作和会员信息基础数据库、开通新媒体、开发实用性强的移动客户端等具体措施,以“一片心、一叠卡、一张网、一个家”为抓手,以建设“互联网+”工会工作新格局为手段,实现服务对象全覆盖、服务时间全天候,使职工得到工会更方便、更有效的服务。不断整合资源,推动网上普惠性服务实现广覆盖、普惠制、多样化、社会化发展。丰富服务内容,实现服务对象从特殊群体向全体会员转变,服务方式从工会“定菜单”向职工“点菜单”转变,服务手段从线下为主到线上线下互动融合转变。
建立符合智慧工会规律的制度机制。要建立智慧工会建设的标准体系。互联网扁平快捷的特点,有利于加强工会系统上下之间、横向之间的联系协调,实现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形成工作合力。加强互联网与工会业务深度融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探索与网信、人社、民政、公安、商务等政府部门网络的互联互通,汇聚联系服务职工的网络资源。建立智慧工会配套技术标准体系、数据交换体系、资源目录体系等标准规范,逐步出台工会信息化建设标准体系,实现标准一致、对接通畅,协调推进智慧工会建设。要完善智慧工会建设的动力持续机制。智慧工会建设是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的系统工程,基础投入大,运维成本高,需要用好各种资源力量,为智慧工会提供持续动力。应主动融入国家网络强国工作大局,由主要依靠工会资源提供服务,转变为充分依靠党委政府、高效利用工会资源、善于运用社会市场资源提供服务。有效利用国家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着力整合全国工会系统网上资源,减少重复建设,促进合理共享,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要健全智慧工会建设的考评体系。推动智慧工会建设,就要依托信息技术和制度创新,优化再造服务流程,建立线上线下互动机制,对与职工入会、权益维护等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探索推行网上受理、办理、反馈,做到“应上尽上、全程在线”,让信息多跑路、职工少跑腿,实现一键通达、马上就办。加大人力财力物力投入,配强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的工作力量,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加大对工作流程规范、服务实效的管理和跟踪,形成职责明晰、积极作为、协调有力、长效管用的考核评价体系。
强化智慧工会建设的网络安全防护。智慧工会运用了大量网络信息技术,将汇聚亿万职工会员信息数据,网络安全至关重要。推进智慧工会建设,必须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工会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强化网络安全信息统筹机制,提高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指挥能力,做到关口前移,防患未然。认真落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责任,履行好监管职责,深入开展工会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术,补齐短板,夯实基础,整体提升工会组织的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4. 以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为保障构建工会工作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团干部队伍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党的群团工作的重要组织保证;时刻都要牢记自己是党的干部,必须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努力做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干部。工会干部队伍是做好新时代工会工作的重要组织保证,构建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必须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工会干部队伍。
提高工会干部政治能力。各级工会全面加强工会系统党的建设,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建立健全保障“两个维护”的制度机制,把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工会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广大工会干部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推动实践、指导工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增强斗争精神,强化政治担当,敢于亮剑、善于斗争,始终保持工会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
提高工会干部专业能力。当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群体不断增多,社会流动更加频繁,劳动领域利益诉求多元化复杂化,职工队伍的内部结构、整体素质、权益保障等方面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工会工作对象不断增加、工作范围不断拓宽、工作内容不断增多、工作任务不断加重,对工会干部联系职工、服务职工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各级工会要努力营造促进工会干部学习的氛围,为工会干部学习积极提供必要条件,特别关心爱护基层工会干部的学习、成长。广大工会干部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重点围绕团结动员职工建功新时代、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加大维权服务力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深化工会改革创新等,组织开展务实管用的专业培训,进一步丰富专业知识、增强专业素质,提升维权服务能力。
提高工会干部群众工作能力。群众性是工会组织的根本特点,提高做职工群众工作的能力是对工会干部的基本要求。各级工会要加强对工会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完善联系职工群众的制度机制,实现下基层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建立基层联系点,同职工结对子,深入职工群众、关心职工群众,依靠职工群众开展工作,倾听他们呼声,关心他们疾苦,为他们排忧解难,始终同职工群众心连心,坚决防止“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加强调查研究,建立工会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制度化常态化机制,探索走出工会理论研究新路子,提升群众工作本领和执行制度、参与国家治理的能力,把工会组织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努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工会干部队伍。广大工会干部要加强增强做群众工作本领,努力走在时代前列、走在职工群众前列,在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在企业生产一线、在职工群众的伟大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让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最可信赖的娘家人、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