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演讲者、教师和教练的启示
1.在幻灯片上(主要)放图片
在上一章中我们已经知道,在幻灯片上堆满文字会逼迫听众在听你说话和阅读文字之间做出选择,而他们不可能同时做两件事。那么,我们应该在幻灯片上放什么呢?你可能已经猜到了答案:图片。
如前文所述,对图像和语音的处理可以同时进行,而且二者结合还有助于听众解读和理解被呈现的内容。事实上,当图像和文字结合时,人的记忆力(比起单独呈现)会有20%的提升。此外,已有证据表明,在演讲中加入图片可以提高听众的参与度、接受度和喜爱度。总体来说,已有科学研究证明,在幻灯片上用图片代替文字,会让听众认为你准备得更充分、更专业,让他们更喜欢你。这可不是开玩笑!
热点问题1:
数量
“每张幻灯片上可以放多少图片?”
在意识到图片的力量后,我们总会做得有点儿过火。逻辑非常清晰:既然加1张图片可以提高记忆力,那么加10张图片应该可以让记忆力爆表吧?但不幸的是,图片并不是越多越好。
我们从前文中了解到,人类分析和识别图像的速度非常快(大约只有0.2秒)。但不幸的是,这个速度仅限于一次处理一个复杂图像的情况(图17)。如果要理解同时出现的多个复杂图像,只能处理完一个再处理下一个。这不仅会增加解读的时间,还会消耗注意力资源,削弱对各幅图像的记忆。实际上,如果我同时向你展示多幅视觉场景,你的记忆水平会比看到单幅场景时降低50%。

图17 每张幻灯片上放一张图片就够了
因此,在设计幻灯片时,试着想象你正在和朋友一起看相册。你绝不会把一堆照片杂乱地摊在桌子上,一边翻找一边追忆往事。自然而有效的做法是一张接一张浏览,依次分析和讨论这些照片。
热点问题2:
图表
“那么图表呢?我们只需要0.2秒就能理解它们吗?”
如果这一章中的内容你什么都没记住,也请记住这一点:图表和其他图像不一样(图18)。我们之所以能在眨眼间看懂复杂的场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多数场景都存在潜在的模式或“主旨”。例如,如果我给你看一张包含1000棵树的图片,你不需要在对每棵树进行分析后才将图片识别为一片森林。

图18 大脑处理图表的方式与处理典型图片的不同
不幸的是,图表很少有这种主旨。相反,图表的意义在于其中的具体细节——每个数字、字母和图形都承载着理解整体含义所必需的信息。出于这个原因,我们看图表的速度很慢,想看懂图表也不容易。实际上,每次幻灯片上弹出一张图表,都像是丢出了一幅“威利在哪里”
的图片:尽管知道要去哪里寻找和演讲有关的信息,但听众必须走完一个复杂的迷宫才能理解自己看到的东西。你可能已经猜到,听众必须分出注意力和精力来解析图表,这个过程总会以影响听讲为代价。
演讲的过程中如果需要出现表格,你可以选择分步展示。例如,你可以从解释坐标轴开始,在图表上每叠加一层就讲解一次,图表上每出现一个新部分就解释一次。这个过程可以快速地向听众解释图形代表的信息,确保他们在恰当的时刻关注正确的信息,而不会把宝贵的认知资源用在解析复杂的图形上。
另一个好方法是明确地突出某些图形,引导听众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值得解析的区域上。幸运的是,我们会自动关注那些打破图像统一性的部分,无论这种统一是哪种形式的。心理学家称之为“弹出效应”(Pop-Out effect,图19)。大片黑色中的一点 灰色 ,大片标准字体中的一点 加粗 ,大片小写字母中的 大写字母 都很显眼。当听众知道应该看什么时,他们会更容易理解你的观点。

图19 弹出效应
热点问题3:
相关性
“图片需要和我当前的话题相关吗?”
很不幸,“投入”和“学会”并不是同义词。你吸引了听众的注意力,使他们投入你的演讲,只能说明他们准备好学习了……但这并不能保证他们真能开始学习。
我提出这个问题是为了强调一点:有研究证明,在演讲时加入一些可爱、傻乎乎或不相关的图片确实能提高听众的投入程度,但很可能影响学习效果。另有研究证明,添加与演讲相关的图片可以帮助听众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最终提高学习效果,但可能降低投入程度。
因此,图像是否需要与演讲相关,取决于你要达到怎样的目的。在演讲初期,你的目标应该是保证听众参与进来,愿意听你说下去,那么不相关的图片就会成为你最好的搭档。但在演讲后期,你的目标是让听众理解并记住你在讨论的问题,不相关的图片就会变成你最大的敌人。明确添加图片的终极目的,可以帮助你决定添加与演讲有多大相关性的图片。
2.在讲义上(主要)放图片
幻灯片需要遵循的原则,演讲中发给听众的所有讲义同样适用。在上一章中我们看到,附带文本信息的讲义会强迫听众在阅读和听讲之间做出选择。幸运的是,印有图片的讲义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人们可以一边听讲一边研究讲义上的图片。因此,要尽量保证演讲过程中提供的讲义内容大部分是图片而非文字资料。同时也要注意前文提到的关于数量、相关性以及图表自身特征的问题。
3.用图像辅助数字化呈现
演讲、书面文字和视觉图像会遇到的问题,在数字化的呈现方式中同样不能避免。因此,你在开发包含语音或书面文字元素的新程序、新网站的时候,也要利用图片来提升呈现效果。如前文所述,如果添加图片是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兴奋地参与进来,那么图片的相关性就不那么重要了。但是,如果添加图片是为了更好地传递信息、深化理解,那么就要保证图片和文字信息是相关的。
4.小心“爱登堡效应”
人们都喜欢时尚、魅惑与浮华的东西。只要看看电影视觉特效技术的发展有多迅速,就会发现越是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就越受欢迎。在学习时也是如此。看到制作精良的视频或演示文稿时,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比起枯燥、朴素的演示方式,这样的演示能帮助自己理解得更透彻,学到更多。
这就是问题所在:这是一种幻觉。无论视频或演示文稿看起来多么有魅力,实际的学习过程都是一样的。这种幻觉被称为“爱登堡效应”。你如果看过“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大卫·爱登堡(David Attenborough)拍摄的精致的自然类节目,很可能会着迷,并坚信自己会记住片中每一个瞬间。然而事实是,在看完节目一周后测试对其中内容的记忆时,你的记忆水平很可能会和通过更直接、更简单的呈现方式了解同样内容的人一样。
也就是说,在设计演讲或课程时,不要担心细枝末节。如果你只有两个小时准备演讲材料,而最终目的是让听众更好地理解并学到东西,那么你的时间最好花在完善内容、观点和故事,而非努力制造光鲜亮丽、富有魅力的视觉效果以震撼听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