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演讲者、教师和教练的启示
1.保证所有幻灯片格式一致
在上面几章中,你已经知道去掉文本内容、添加相关图片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在本章结束后,你知道随意放置图片会让听众耗费更多精力理解内容,并要为每张幻灯片创建一张新的脑内地图。
考虑到情境暗示效应,我们要保证每张幻灯片的组织形式一致,更具体地说,就是要保证这一张幻灯片上的图片和关键字与下一张幻灯片上的摆放的位置一致,大小也相同(图20),通过这种方式,听众可以快速并潜移默化地学习这种布局,形成预测能力,释放大脑资源,更深入地理解其他内容。事实上,我们对以相同布局呈现的内容的记忆效果会比那些随机出现、摆放位置不一致但内容相同的高出35%。

图20 保持一致性可以节约大脑资源
所以,选好一个布局,坚持使用下去!
热点问题1:
打破预期
“如果我打破了一致的布局会怎样?”
当空间布局和预测出现不匹配的时候,大脑会触发一种被称为“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的信号,自动强迫注意力集中到预测错误的地方。
例如,我想你对自己卧室的布置是有预测的。因此,如果有人偷偷溜进你的卧室,把你的床旋转90度,你再走进卧室时,注意力会条件反射地被这种变化吸引。
而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自动反应来促进学习。如果在演讲过程中,你想强调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或概念,那么让听众集中注意力的一个方法就是故意打破他们预测的一致布局。办法很简单:在使用几张布局相同的幻灯片之后,你默认听众已经形成了预测,因此,你放出不符合预期样式的幻灯片时,会引发失匹配负波,让听众别无选择,自动集中精神去看你放在屏幕上的任何内容(图21)。

图21 打破一致性可以吸引注意力
记住:这个策略只有在听众适应了当前的布局、形成预测后才有效。如果每张幻灯片的样式都不一样,听众就无法构建脑内地图,你也就无法达成打破预测的效果。因此,要谨慎使用这一技巧。
热点问题2:
给信号
“还有哪些办法可以把听众的注意力引导到某些信息上?”
给信号是个简单到令人难以置信(相对它的低利用率而言)的办法。具体做法是通过突出特定区域来吸引听众注意力。例如,你租了一架尾部能喷出长长烟雾的飞机在天空中写情书。如果你想确保你的伴侣看到这条信息,只需要指着天空说:“看那儿。”就是这么简单。而且与情境暗示(需要多次重复隐晦的信息)不同,给信号是明确的动作,可以立刻把人的注意力导向一个重要的区域。
在会议和演讲中,给信号的方式很简单,比如在展示的内容上勾勾画画,或是指向或圈出某特定内容。但你会发现,这么简单的方法人们却很少会用。事实上,下次你耗费精力解读复杂的图表,或是想知道目前讲到了讲义哪一页的内容时,可以回想一下这一点。
2.保证讲义和文件格式一致
情境暗示可以(也应该)被用在讲义和其他文件上。如果你确定了一个可预测的格式,听众就会下意识地关注某处,快速、轻松地找到他们需要的信息。这样能够减少理解材料所需付出的努力,释放学习和记忆所需的认知资源(不过,请参考第74页的第5条,一条重要的警告)。
热点问题3:
纸质版还是电子版
“哪个学习效果更好,读纸质材料还是电子材料?”
我很惊讶围绕这个话题竟然有如此大的争议。冒着激怒一部分读者的风险,我认为这个问题很值得讨论。
如果材料比较简短(不超过两页),纸质版和电子版没有太大区别。但如果材料不止几页,纸质版的效果总是优于电子版的。
这是因为纸质材料有着清晰而稳定的空间布局。也就是说,印刷品中的信息存在于一个明确不变的三维空间中。例如,如果你正在阅读这本书的纸质版,这句话永远都在这里。在这些书页化为灰烬之前,你总能在左页下方的位置看到现在你在读的文字。这个位置会成为你正在构筑的记忆的一部分,以及将来回忆这条信息时的线索。
而电子版缺乏这种静止不变的空间布局。比如,当你浏览这本书的PDF版时,这句话会出现在屏幕底部,然后来到中央,最后从顶部消失。如果没有信息出现的物理位置,你就无法利用空间布局引导今后的回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电子阅读器取消了滚动条,允许读者“翻阅”数字页面。这稍微好一些(这种格式的信息拥有了二维的位置),但仍然无法体现纸质品第三维的厚度。
尽管如此,PDF和电子阅读器相对纸质材料还是有很多优势(可以改变字体大小、搜索关键字、夜间阅读有背光照明等)。因此,和纸质版相比,电子版的适用范围更广。但是,如果考虑到学习和记忆效果,纸质版仍然是理想的媒介。
3.在设计网页和应用时使用一致的格式
网页设计的一种趋势是将内容按顺序列在一个好像永远拉不到头的页面上(需要一直下拉滚动条)。正如之前介绍过的,如果信息没有被固定在清晰、准确的位置上,我们对它的理解和记忆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如果你做网站的目的是让用户更容易看到和更有效地学习和记忆内容,那么在网页中使用静态统一的格式能帮助用户下意识地掌握空间布局,并顺利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如果要使用滚动条呈现信息,有两种方法可以帮助用户提高学习效果:一是引入静态图像。如果每块内容都被固定在一张特殊的图片上,用户很有可能通过图片来定位和回忆这些信息。二是引入静态按钮或外围元素。有些网页上的菜单栏、链接和广告会随着屏幕不断滚动。但不幸的是,你可能也已经猜到了,这些随着屏幕移动的内容无法被锚定在任何地方。因此,如果你能把这些元素固定在网页上,用户就有机会锚定它们,并在今后使用时回忆且找到相关内容。
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应用程序界面。大多数智能手机上的图标尺寸都是一样的,以大致相同的布局排列在屏幕上。这样设计是有原因的:用户可以准确地知道能在哪里找到需要的应用(即便换了新手机)。这种一致性释放了大脑资源,让用户可以更多地与程序交互,而不仅仅是努力找到它们。
4.保证视频课程的视角一致
在电影和电视剧的拍摄中,有一种错误叫“越轴”(cross-ing the line,图22)。简言之,场景中有两个或以上人物时,就会存在一条无形的180度轴线,决定了人物的运动轨迹要始终朝着同一个方向。影视从业者都清楚,摄影机一旦越过这条线,观众就会感到困惑和出戏。

图22 越轴现象——影视拍摄中的忌讳
也许最好的例子就是电视上的体育节目。在一场比赛中,所有的摄影机都会被架设在场地的一侧,这样球队就只会朝着一个方向移动(比如,红队总是从右向左跑),直到四分之一场休息或半场休息后交换场地。试想一下,如果比赛进行到一半,摄影机突然越轴,红队莫名其妙地开始从左向右跑,作为观众,你肯定会感到非常困惑,于是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搞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上。你完全忘记了比赛,开始自问是不是错过了什么:现在是中场休息吗?是重播吗?
为保证观众观看视频的学习效果,要保持相同视角。摄影机越轴的次数越多,观众就越难预测视频走向,就要花更多精力去更新脑内地图。
5.有时需要避免可预测的空间布局
虽然空间可预测性是提高学习效果和记忆水平的有效方法,但有时学习和记忆并非我们的主要目的。
例如,想象一下你在建筑工地工作,每次换班前都要填一份安全检查表。在这种情况下,你如果每天看到的都是同样格式的检查表,很快就不会再注意它的每一项,而是会凭惯性一个接一个勾选下去。我们在这种情况下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空间排布的高度可预测性导致我们想也不想地打钩。
因此,在使用这一技巧时,一定要清楚自己想要怎样的结果。如果有过度自信的问题,就要考虑经常调整格式。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确保每个人都能集中注意力和认知资源来关注不断变化的布局。这虽然有可能影响记忆力,但可以帮助你达到学习以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