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关于新时代中国外交的大国担当
随着国际力量对比消长变化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成为大势所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我国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要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要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彰显新时代中国外交的大国担当。
1. 积极做全球治理变革进程的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
(86)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数百年来列强通过战争、殖民、划分势力范围等方式争夺利益和霸权逐步向各国以制度规则协调关系和利益的方式演进。世界上的事情越来越需要各国共同商量着办,建立国际机制、遵守国际规则、追求国际正义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
中国始终是国际合作的倡导者和多边主义的支持者。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愿望从未改变,并用实际行动为之不懈努力。一九七一年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入一系列国际和地区组织及国际公约,参与国际事务日益广泛。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综合国力持续提升,更加积极、深入地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在国际秩序和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8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事关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要审时度势,努力抓住机遇,妥善应对挑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为我国发展和世界和平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发展中国家定位,把维护我国利益同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平衡,不仅要看到我国发展对世界的要求,也要看到国际社会对我国的期待。要继续发挥独特优势,既注重与发达国家沟通协调,又加强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坚持为发展中国家仗义执言。要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增强我们在国际上说话办事的实力。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但也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要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离不开理念的引领。全球治理规则体现更加公正合理的要求,离不开对人类各种优秀文明成果的吸收。要积极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继续丰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张,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
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要提高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参与全球治理需要一大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要加强全球治理人才队伍建设,突破人才瓶颈,做好人才储备,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2. 以公平正义为理念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88)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国际社会大家的事,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全球事务由各国人民商量着办,积极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各国应该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坚持公正合理、互商互谅、同舟共济、互利共赢,携手破解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通过充分协商形成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方案的共识和一致行动,使全球治理体系符合变化了的世界政治经济,满足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现实需要,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趋势。国家之间有分歧是正常的,应该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化解。国家之间可以有竞争,但必须是积极和良性的,要守住道德底线和国际规范。各国应将互尊互信挺在前头,把对话协商利用起来,坚持求同存异、聚同化异,通过坦诚深入的对话沟通,增进战略互信,减少相互猜疑,以交流促合作,以合作促共赢。大国更应该有大的样子,要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
要摒弃意识形态偏见和冷战思维,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反对搞“一国独霸”或“几方共治”。国际规则不是谁的胳膊粗、气力大谁就说了算,更不能搞实用主义、双重标准,合则用、不合则弃。全球治理变革过程应该体现平等、开放、透明、包容精神,遇到分歧应该通过协商解决,不能搞“小圈子”,不能强加于人。
(89)加强全球经济治理,主动适应和积极引导经济全球化发展。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经济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反全球化的呼声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足,值得重视和深思。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但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要主动作为、适度管理,让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释放出来,实现经济全球化进程再平衡;要顺应大势、结合国情,正确选择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路径和节奏;要讲求效率、注重公平,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
倡导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观。二〇〇八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面临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场动荡、国际贸易和投资持续低迷等多重风险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球经济治理需要与时俱进、因时而变。应该以平等为基础,更好反映世界经济格局新现实,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应该以开放为导向,坚持理念、政策、机制开放,适应形势变化,广纳良言,充分听取社会各界建议和诉求,鼓励各方积极参与和融入,不搞排他性安排,防止治理机制封闭化和规则碎片化。应该以合作为动力,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性应对,合作是必然选择,各国要加强沟通和协调,照顾彼此利益关切,共商规则,共建机制,共迎挑战。应该以共享为目标,提倡所有人参与,所有人受益,不搞一家独大或者赢者通吃,而是寻求利益共享,实现共赢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就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困境、有效解决经济领域突出矛盾提出四点主张。一是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以创新为重要抓手,挖掘各国和世界经济增长新动力,创新发展理念,创新政策手段,创新增长方式。二是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下大气力发展全球互联互通,让世界各国实现联动增长,走向共同繁荣。坚定不移发展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三是坚持与时俱进,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践行承诺、遵守规则,坚持多边主义,维护多边体制权威性和有效性。四是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让发展更加平衡,让发展机会更加均等、发展成果人人共享,就要完善发展理念和模式,提升发展公平性、有效性、协同性。
倡导共同走出一条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争取公平的发展,让发展机会更加均等。各国都应成为全球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不能一个国家发展、其他国家不发展,一部分国家发展、另一部分国家不发展。要坚持开放的发展,让发展成果惠及各方。各国要打开大门搞建设,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更加自由便捷地流动,构建开放型经济,实现共商、共建、共享。要追求全面的发展,让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在消除贫困、保障民生的同时,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要促进创新的发展,让发展潜力充分释放。各国要以改革创新激发发展潜力、增强增长动力,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
(90)加强全球安全治理,坚持推进国际共同安全。高举合作、创新、法治、共赢的旗帜,推动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加强国际安全合作,完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同,就是要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安全。安全应该是普遍的,不能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一部分国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国家不安全,更不能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安全应该是平等的,各国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安全事务的权利,也都有维护地区安全的责任。安全应该是包容的,恪守尊重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并照顾各方合理安全关切。要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实现共同普遍安全。
综合,就是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通盘考虑安全问题的历史经纬和现实状况,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协调推进地区安全治理。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突出的地区安全问题,又要统筹谋划如何应对各类潜在的安全威胁,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合作,就是要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地区和全球安全,通过坦诚深入的对话沟通,增进战略互信,减少相互猜疑,求同化异、和睦相处。培育合作应对安全挑战的意识,不断扩大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安全。要坚持多边主义和协商对话,加强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裁军机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可持续,就是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实现持久安全。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贫瘠的土地上长不成和平的大树,连天的烽火中结不出发展的硕果。应该聚焦发展主题,积极改善民生,缩小贫富差距,不断夯实安全的根基。要推动共同发展和区域一体化进程,努力形成区域经济合作和安全合作良性互动、齐头并进的大好局面,以可持续发展促进可持续安全。
反恐是全球安全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恐怖主义是人类的共同敌人。当今世界安全形势乱变交织,恐怖主义活动持续活跃,贫穷落后、极端思想等滋生恐怖主义的旧土壤并未消除,网络恐怖主义等助推恐怖活动的新问题层出不穷,对世界和平、稳定、发展构成持续冲击。应对恐怖主义威胁,是全球安全治理的一个突出难题。面对恐怖主义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反恐是各国共同义务,既要治标,更要治本。要加强协调,建立全球反恐统一战线,为各国人民撑起安全伞。
中国一直以建设性方式支持国际社会打击恐怖主义的努力。开展反恐国际合作,一是要摒弃“双重标准”,充分发挥联合国在国际反恐斗争中的主导作用,矢志一心,形成合力;二是要妥善解决地区热点问题,遏制住恐怖主义蔓延猖獗之势;三是要着眼长远,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措并举,从源头肃清恐怖主义滋生的温床。
核安全是全球安全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是保障核能持续发展的“安全阀”,是防范核恐怖主义的“防火墙”,是增进地区安全互信的“助推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建立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努力打造核安全命运共同体。人类要更好利用核能、实现更大发展,就必须应对好各种核安全挑战。强调发展和安全并重,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发展核能事业;权利和义务并重,以尊重各国权益为基础推进国际核安全进程;自主和协作并重,以互利共赢为途径寻求普遍核安全;治标和治本并重,以消除根源为目标全面推进核安全努力。
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是核能事业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更是推进全球安全治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完善世界秩序的重要环节。要以公平原则固本强基,以合作手段驱动发展,以共赢前景坚定信心,为核能安全造福人类提供强有力、可持续的制度保障。要强化政治投入,把握标本兼治方向;强化国家责任,构筑严密持久防线;强化国际合作,推动协调并进势头;强化核安全文化,营造共建共享氛围。
(91)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每一个国家在信息领域的主权权益都不应受到侵犯,互联网技术再发展也不能侵犯他国的信息主权。国际社会要本着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原则,通过积极有效的国际合作,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
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尊重网络主权。主权平等原则应该适用于网络空间。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网络发展道路、网络管理模式、互联网公共政策和平等参与国际网络空间治理的权利,不搞网络霸权,不干涉他国内政,不从事、纵容或支持危害他国国家安全的网络活动。
维护和平安全。各国应该共同努力,防范和反对利用网络空间进行的恐怖、淫秽、贩毒、洗钱、赌博等犯罪活动。不论是商业窃密,还是对政府网络发起黑客攻击,都应该根据相关法律和国际公约予以坚决打击。维护网络安全不应有双重标准。
促进开放合作。各国应该推进互联网领域开放合作,丰富开放内涵,提高开放水平,搭建更多沟通合作平台,创造更多利益契合点、合作增长点、共赢新亮点,推动彼此在网络空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构建良好秩序。既要尊重网民交流思想、表达意愿的权利,也要依法构建良好网络秩序,这有利于保障广大网民合法权益。大家都应该遵守法律,明确各方权利义务。要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同时,要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要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促进共同繁荣;保障网络安全,促进有序发展;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促进公平正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我们希望与国际社会一道,尊重网络主权、发扬伙伴精神,做到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把握信息革命历史机遇,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开创数字合作新局面,打造网络安全新格局,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携手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92)加强全球环境治理,开创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平衡,人与自然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近年来,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使各国经济社会发展雪上加霜。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社会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勇于担当,勠力同心,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大自然是包括人在内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大自然孕育抚养了人类,人类应该以自然为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不尊重自然,违背自然规律,只会遭到自然报复。自然遭到系统性破坏,人类生存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
坚持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类需要一场自我革命,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生态兴则文明兴。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朴素的真理。要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摒弃以牺牲环境换取一时发展的短视做法。要顺应当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方向,抓住绿色转型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以创新为驱动,大力推进经济、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坚持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可分割的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环境,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按照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从而达到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的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生态环境关系各国人民的福祉,必须充分考虑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优良环境的期待、对子孙后代的责任,探索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消除贫困的协同增效,在绿色转型过程中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增加各国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多边主义。要坚持以国际法为基础、以公平正义为要旨、以有效行动为导向,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的目标和原则,努力落实二〇三〇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强化自身行动,深化伙伴关系,提升合作水平,在实现全球碳中和新征程中互学互鉴、互利共赢。要携手合作,不要相互指责;要持之以恒,不要朝令夕改;要重信守诺,不要言而无信。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基石。发展中国家面临抗击疫情、发展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等多重挑战。要充分肯定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所作贡献,照顾其特殊困难和关切。发达国家应该展现更大雄心和行动,同时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韧性,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支持,避免设置绿色贸易壁垒,帮助他们加速绿色低碳转型。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采取切实行动应对气候变化,更加积极、建设性地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方。中国力争二〇三〇年前实现碳达峰、二〇六〇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需要中方付出艰苦努力。
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坚定践行多边主义,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方秉持“授人以渔”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南南务实合作,尽己所能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从非洲的气候遥感卫星,到东南亚的低碳示范区,再到小岛国的节能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有实效。中方还将生态文明领域合作作为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内容,发起了系列绿色行动倡议,采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等一系列举措,持续造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各国人民。
(93)推动完善新疆域治理规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秉持和平、主权、普惠、共治原则,把深海、极地、外空、互联网等领域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相互博弈的竞技场。要完善新疆域的治理规则,确保各国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在制定新疆域治理新规则时,要充分听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意见,反映他们的利益和诉求,确保他们的发展空间。中国提出《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将以此为基础,同各方探讨并制定全球数字治理规则。
3. 坚定维护多边主义
(9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的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开放包容,不搞封闭排他。多边主义的要义是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世界前途命运由各国共同掌握。在国际上搞“小圈子”、“新冷战”,排斥、威胁、恐吓他人,动不动就搞脱钩、断供、制裁,人为造成相互隔离甚至隔绝,只能把世界推向分裂甚至对抗。一个分裂的世界无法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对抗将把人类引入死胡同。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摆脱意识形态偏见,最大程度增强合作机制、理念、政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坚持以国际法则为基础,不搞唯我独尊。国际社会应该按照各国共同达成的规则和共识来治理,而不能由一个或几个国家来发号施令。联合国宪章是公认的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没有这些国际社会共同制定、普遍公认的国际法则,世界最终将滑向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给人类带来灾难性后果。毫不动摇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多边机构是践行多边主义的平台,也是维护多边主义的基本框架,其权威性和有效性理应得到维护。多边主义离不开联合国,离不开国际法,也离不开各国合作。世界需要真正的多边主义。不能以多边主义之名行单边主义之实。要坚持原则,规则一旦确定,大家都要有效遵循。“有选择的多边主义”不应成为我们的选择。
坚持协商合作,不搞冲突对抗。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差异不是对立对抗的理由,而是合作的动力。要尊重和包容差异,不干涉别国内政,通过协商对话解决分歧。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诉我们,当今世界,如果走对立对抗的歧路,无论是搞冷战、热战,还是贸易战、科技战,最终将损害各国利益、牺牲人民福祉。摒弃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理念,坚持互尊互谅,通过战略沟通增进政治互信。要恪守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拒绝以邻为壑、自私自利的狭隘政策,抛弃垄断发展优势的片面做法,保障各国平等发展权利,促进共同发展繁荣。要提倡公平公正基础上的竞争,开展你追我赶、共同提高的田径赛,而不是搞相互攻击、你死我活的角斗赛。
坚持与时俱进,不搞故步自封。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是大发展的时代,也是大变革的时代。二十一世纪的多边主义要守正出新、面向未来,既要坚持多边主义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也要立足世界格局变化,着眼应对全球性挑战需要,在广泛协商、凝聚共识基础上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
(95)坚定支持加强联合国作用。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自成立以来,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出了有目共睹的重大贡献。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一贯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支持联合国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联合国诞生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硝烟中,寄托着全世界对共建和平、共享发展的崇高理想,也是各方为实现这一愿景而搭建起来的平台。当前,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都在发生深刻的调整变化,一些威胁和挑战在增加,各方对联合国的期待也在上升,希望联合国发挥更大作用。联合国的地位同以前相比不是下降了,而是上升了,世界比以往更加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联合国。新冠肺炎疫情放大了全球治理体系中不适应、不匹配的问题。各方应该思考如何加以完善,而不是推倒重来,另搞一套。世界上只有一个体系,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套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联合国是多边主义的旗帜,应坚定不移地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积极有为地维护国际和平和安全,持之以恒地推进共同发展。中国支持联合国安理会进行合理、必要改革,以更好履行联合国宪章赋予的职责。联合国安理会要发挥集体安全机制作用,常任理事国要作表率。搞单边主义和霸权必失人心。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世界是一次严峻考验。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世界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联合国?在后疫情时代,联合国应该如何发挥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下倡议:
第一,主持公道。大小国家相互尊重、一律平等是时代进步的要求,也是联合国宪章首要原则。任何国家都没有包揽国际事务、主宰他国命运、垄断发展优势的权力,更不能在世界上我行我素,搞霸权、霸凌、霸道。单边主义没有出路,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由各国共同维护普遍安全,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共同掌握世界命运。要切实提高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使联合国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利益和意愿。
第二,厉行法治。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根本遵循,也是国际秩序稳定的重要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加以维护。各国关系和利益只能以制度和规则加以协调,不能谁的拳头大就听谁的。大国更应该带头做国际法治的倡导者和维护者,遵信守诺,不搞例外主义,不搞双重标准,也不能歪曲国际法,以法治之名侵害他国正当权益、破坏国际和平稳定。
第三,促进合作。促进国际合作是联合国成立的初衷,也是联合国宪章重要宗旨。靠冷战思维,以意识形态划线,搞零和游戏,既解决不了本国问题,更应对不了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要做的是,以对话代替冲突,以协商代替胁迫,以共赢代替零和,把本国利益同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努力扩大各国共同利益汇合点,建设和谐合作的国际大家庭。
第四,聚焦行动。践行多边主义,不能坐而论道,而要起而行之,不能只开药方,不见疗效。联合国要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以可视成果为导向,平衡推进安全、发展、人权,特别是要以落实二〇三〇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契机,把应对公共卫生等非传统安全挑战作为联合国工作优先方向,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框架突出位置,更加重视促进和保护生存权和发展权。
(96)参与并引领二十国集团合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或主持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期间,就推动二十国集团合作、加强国际宏观政策协调等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二〇〇八年国际金融危机最紧要关头,二十国集团临危受命,秉持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把正在滑向悬崖的世界经济拉回到稳定和复苏轨道。二十国集团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就国际经济事务进行充分协商的重要平台、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在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和增长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影响和作用举足轻重,也身处应对风险挑战、开拓增长空间的最前沿。二十国集团不仅属于二十个成员,也属于全世界,目标是让增长和发展惠及所有国家和人民,让各国人民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日子都一天天好起来。二十国集团要从历史大势中把握规律,引领方向,展示战略视野,确保世界经济开放、包容、平衡、普惠发展。
面对重大突出问题,二十国集团有责任发挥领导作用,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开拓路径。要树立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意识,让二十国集团走得更好更远,真正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器、全球增长的催化器、全球经济治理的推进器。二十国集团应该根据世界经济需要,调整自身发展方向,进一步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从侧重短期政策向短中长期政策并重转型,巩固作为全球经济治理主要平台的地位。应该继续加强二十国集团机制建设,确保合作延续和深入。广纳良言,充分倾听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声音,使二十国集团工作更具包容性,更好回应各国人民诉求。
二十国集团成员汇聚了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总量占世界近百分之九十。各成员处在不同发展阶段,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利益差异和观点分歧很正常。关键是要弘扬伙伴精神,本着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态度,平等协商、求同存异、管控分歧、扩大共识。大国之间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不仅符合自身利益,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战役中,二十国集团再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努力稳定和恢复经济。二十国集团要构筑全球抗疫防火墙,畅通世界经济运行脉络,发挥数字经济的推动作用,实现更加包容的发展。
(97)积极推动亚太区域合作。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和全球经济合作的先行者、引领者、开拓者,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对促进亚太区域和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亚太大家庭的一员,中国一贯重视并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各领域合作,一直是亚太区域合作的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或主持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倡导构建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引领打造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开放型亚太经济格局,推动实现共同发展、繁荣、进步的亚太梦想,坚定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指明了未来亚太合作的方向与目标,指引亚太经合组织合作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造和实现亚太梦想就是坚持亚太大家庭精神和命运共同体意识,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共同致力于亚太繁荣进步;就是继续引领世界发展大势,为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就是让经济更有活力,贸易更加自由,投资更加便利,道路更加通畅,人与人交往更加密切;就是让人民过上更加安宁富足的生活,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共同构建开放包容、创新增长、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亚太命运共同体。
第一,坚持开放包容。亚太地区要继续领风气之先,坚决维护和平稳定,坚定捍卫多边主义,坚持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毫不动摇支持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开放的贸易和投资,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继续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早日建成亚太自由贸易区。中国欢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完成签署,也将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在推动自由开放贸易的同时,经济技术合作也不能放松。要继续落实亚太经合组织高质量增长战略和包容行动议程,照顾发展中成员关切,特别关注妇女等群体面临的特殊困难,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包容和可持续增长。
第二,坚持创新增长。要主动把握时代机遇,充分发挥本地区人力资源广、技术底子好、市场潜力大的特点,打造竞争新优势,为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开辟新可能。要全面落实亚太经合组织互联网和数字经济路线图,促进新技术传播和运用,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消除数字鸿沟。要完善经济治理,努力营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第三,坚持互联互通。要继续推进落实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畅通人员、货物、资金、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实现亚太地区无缝联接。要促进各方发展规划和互联互通倡议彼此对接,形成合力。中方将同各方携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亚太互联互通建设搭建更广阔平台,为亚太和世界经济注入更强劲动力。
第四,坚持合作共赢。要深化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不断提升区域合作水平,做大亚太合作蛋糕,实现共同繁荣。要在协商一致基础上推进务实合作,妥善处理矛盾和分歧,维护亚太合作正确方向,让亚太经合组织行稳致远。
(98)推动金砖合作机制发展。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金砖国家共同致力于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成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力量和国际体系的积极建设者。中国高度重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或主持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就金砖合作提出一系列重要主张,积极推动金砖合作走深走实,不断为金砖合作的发展指明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砖国家携手同行,成长为世界经济的新亮点。金砖国家探索进取,谋求共同发展;务实为先,推进互利合作;敢于担当,力求在国际舞台上有所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金砖国家坚持“平等相待、求同存异”,“务实创新、合作共赢”,“胸怀天下、立己达人”三条重要启示,强调金砖国家不搞一言堂,凡事大家商量着来;金砖国家不是碌碌无为的清谈馆,而是知行合一的行动队;金砖国家从发起之初便以“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为准则,成为国际社会的一股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砖国家要发扬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合作伙伴精神,朝着一体化大市场、多层次大流通、陆海空大联通、文化大交流的目标前进,构建金砖国家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弘扬多元文明、加强全球经济治理“四大伙伴关系”,扩大和巩固金砖国家“朋友圈”。
着眼金砖合作长远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点希望:深化金砖合作,助推五国经济增加动力;勇担金砖责任,维护世界和平安宁;发挥金砖作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金砖影响,构建广泛伙伴关系。这为开创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提供了战略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倡议,共同建设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促进创新和工业化合作,联手加快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和转型升级,得到金砖国家领导人一致认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砖国家应该在团结合作历程中携手奋进,为人民谋幸福,为世界谋发展,营造和平稳定的安全环境,谋求开放创新的发展前景,促进互学互鉴的人文交流。深入推进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在贸易和投资、数字经济、互联互通等领域不断打造合作成果,助力五国经济发展,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99)改革完善国际贸易、投资、金融治理机制和架构。国际贸易是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是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基石。中国是多边贸易体制的积极参与者、坚定维护者和重要贡献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共同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体制。中国支持对世贸组织进行必要改革,让世贸组织在扩大开放、促进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增强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改革的目的应该是让世贸组织更好发挥作用,关键是要维护开放、包容、非歧视等世贸组织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而不是推倒重来。“特殊与差别待遇”是世贸组织的重要基石。这一原则不能否定,否则将动摇多边贸易体制的根基。要保障发展中国家发展利益和政策空间,要坚持各方广泛协商,循序推进,不搞一言堂。
面对未来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挑战,不但要确保金融安全网资源充足,也要让国际金融架构的代表性更加合理,共同构建公正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更好反映世界经济现实格局。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国际上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亚投行应该加快促进本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为亚洲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秉承开放包容的区域主义,欢迎所有有兴趣的国家积极参与,实现合作共赢;坚持多边主义,同现有多边开发机构相互补充、加强合作,共同促进亚洲和世界经济繁荣。
应该聚焦共同发展,把亚投行打造成推动全球共同发展的新型多边开发银行;勇于开拓创新,把亚投行打造成与时俱进的新型发展实践平台;创造最佳实践,把亚投行打造成高标准的新型国际合作机构;坚持开放包容,把亚投行打造成国际多边合作新典范。
通过各成员国携手努力,亚投行一定能成为专业、高效、廉洁的二十一世纪新型多边开发银行,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平台,为促进亚洲和世界发展繁荣作出新贡献,为改善全球经济治理增添新力量。
新开发银行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和推动下达成的金砖合作旗舰项目,也是首个总部落户我国的国际金融机构。中方积极参与并引领新开发银行筹建工作,二〇一四年七月,金砖国家签署成立新开发银行的协议。二〇一五年七月,新开发银行在上海正式开业。在中方支持下,新开发银行成立以来运营和机制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多边金融机构。
4. 加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100)公共卫生问题是全球性挑战。我国在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履行国际义务、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全面展示了我国秉持国际人道主义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二〇一四年埃博拉疫情在西非肆虐之际,我国率先驰援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三国,开展了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援外医疗行动,先后提供了四轮总价值七亿五千万元人民币的紧急援助,派出一千多人次专家和医疗人员赶赴一线参与救援,在疫区及时援建治疗中心,在国际援非抗疫行动中发挥了示范作用。
二〇一七年一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世界卫生组织时指出,卫生问题是全球性挑战。推进全球卫生事业,是落实联合国二〇三〇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卫生组织是卫生领域影响最大的联合国专门机构,在全球卫生事务中发挥着领军作用。中国积极参与世界卫生组织应对各项挑战的努力,愿同世界卫生组织加强协作,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作出努力。
(101)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给人类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给国际社会带来重大挑战,不仅是对各国执政能力的大考,也是对全球治理体系的检验。
中国全力以赴开展抗疫行动,为世界争取时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本着对人民负责、为世界担当的坚定信念,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迅速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在最短时间内构建起全民动员、联防联控、公开透明的防控体系。经过艰苦努力,付出巨大代价和牺牲,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中国成为世界上率先控制住国内疫情的国家之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世界最多的人口,做好国内疫情防控本身就是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的重大贡献。中国用力量、智慧与牺牲为世界守住疫情防控的关键防线,为全球抗疫提供了信心、积累了经验、树立了典范。
中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抗疫国际合作方向。流行性疾病不分国界和种族,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国际社会只有共同应对,才能战而胜之。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密集开展元首外交,多次出席国际会议,与数十个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会见或通电话,商讨抗疫大计,传递中国愿同国际社会同舟共济的真诚意愿,倡导携手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强大合力,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一是坚决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国际社会应该加紧行动起来,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尽早召开二十国集团卫生部长会议,加强信息分享,开展药物、疫苗研发、防疫合作,携手帮助公共卫生体系薄弱的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能力。二是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要集各国之力,共同合作加快药物、疫苗、检测等方面科研攻关,力争早日取得惠及全人类的突破性成果。要探讨建立区域公共卫生应急联络机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速度。三是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发挥领导作用,制定科学合理防控措施,尽力阻止疫情跨境传播。建议二十国集团依托世界卫生组织加强疫情防控信息共享,推广全面系统有效的防控指南。四是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各国应该联手加大宏观政策对冲力度,防止世界经济陷入衰退。要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二十国集团成员应采取共同举措,减免关税、取消壁垒、畅通贸易,发出有力信号,提振世界经济复苏士气。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三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深入系统阐述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提出要全力搞好疫情防控、发挥世界卫生组织领导作用、加大对非洲国家支持、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恢复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国际合作等六点建议。在主持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倡议,要尽最大努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降低疫情负面影响,共同打造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要坚定不移携手抗击疫情,坚定不移推进中非合作,坚定不移践行多边主义,坚定不移推进中非友好。习近平总书记宣布中方将继续支持非洲国家抗疫、对非减缓债、支持非洲复工复产和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重要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球健康峰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早日战胜疫情、恢复经济增长,是国际社会的首要任务。二十国集团成员应该在全球抗疫合作中扛起责任,同时要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着力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水平。
第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抗击疫情是为了人民,也必须依靠人民。实践证明,要彻底战胜疫情,必须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突出位置,以极大的政治担当和勇气,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尽最大努力做到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一个病患者,切实尊重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同时,要保证人民群众生活少受影响、社会秩序总体正常。
第二,坚持科学施策,统筹系统应对。面对这场新型传染性疾病,要坚持弘扬科学精神、秉持科学态度、遵循科学规律。抗击疫情是一场总体战,要系统应对,统筹药物和非药物干预措施,统筹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应急处置,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二十国集团成员要采取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加强相互协调,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顺畅运转。要继续通过缓债、发展援助等方式支持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困难特别大的脆弱国家。
第三,坚持同舟共济,倡导团结合作。这场疫情再次昭示我们,人类荣辱与共、命运相连。面对传染病大流行,要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团结合作、共克时艰,坚决反对各种政治化、标签化、污名化的企图。搞政治操弄丝毫无助于本国抗疫,只会扰乱国际抗疫合作,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更大伤害。
第四,坚持公平合理,弥合“免疫鸿沟”。疫苗应该成为全球公共产品。当前,疫苗接种不平衡问题更加突出,要摒弃“疫苗民族主义”,解决好疫苗产能和分配问题,增强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疫苗研发和生产大国要负起责任,多提供一些疫苗给有急需的发展中国家,支持本国企业同有能力的国家开展联合研究、授权生产。多边金融机构应该为发展中国家采购疫苗提供包容性的融资支持。世界卫生组织要加速推进“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
第五,坚持标本兼治,完善治理体系。这次疫情是对全球卫生治理体系的一次集中检验。要加强和发挥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作用,完善全球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更好预防和应对今后的疫情。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充分听取发展中国家意见,更好反映发展中国家合理诉求。要提高监测预警和应急反应能力、重大疫情救治能力、应急物资储备和保障能力、打击虚假信息能力、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能力。
在全力抗疫的过程中,中国始终不忘国际道义与大国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同世界卫生组织保持良好沟通,同各国加强合作,积极为国际抗疫合作贡献力量,发挥全球抗疫物资最大供应国作用,共同维护地区和世界公共卫生安全。中国坚持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合作举措。中国率先承诺,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发展中国家战胜疫情提供更多帮助。中国的倡议和行动为坚决打好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注入了强大信心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