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
安邦定国:民族复兴的坚强保障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维护国家安全,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维护和实现祖国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和坚强保障。
一 |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
1.统筹发展和安全
保证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头等大事。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当前,我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安全和发展环境,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复杂交织,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各方面风险可能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越是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 需要增强忧患意识,努力把保障国家安全各项工作抓实抓牢抓好。
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和目的,没有发展就没有安全,只有发展才会有真正的安全。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和保障,没有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环境,发展就无从谈起。
2.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新国家安全理念,统揽国家安全全局,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其主要内容是: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总体国家安全观,关键在“总体”,突出的是“大安全”理念,强调的是要涵盖政治、军事、国土、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生态、资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极地、生物等诸多领域,无所不在,而且将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拓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把我们党对国家安全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和境界,为破解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难题、推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 平安中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要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确保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3.维护重点领域国家安全
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具有系统思维和方法,做到“十个坚持”,正确处理“五对关系”,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
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要聚焦重点,抓纲带目,把确保政治安全作为首要任务,统筹推进各重点领域国家安全工作。
维护政治安全。政治安全的核心是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最根本的就是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维护国土安全。要提升维护国土安全能力,加强边防、海防、空防建设,坚决捍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有效遏制侵害我国国土安全的各种图谋和行为,筑牢国土安全的铜墙铁壁。
维护经济安全。维护经济安全首先要保证基本经济制度安全。要保障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安全。
维护社会安全。要积极预防、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妥善处置 公共卫生、重大灾害等影响国家安全的突发事件。
维护网络安全。要加强网络综合治理,形成从技术到内容、从日常安全到打击犯罪的网络治理合力。
维护外部安全。积极塑造外部安全环境,加强安全领域合作,引导国际社会共同维护国际安全。切实维护我国海外利益安全,保护海外中国公民、组织和机构的安全和正当权益,努力形成强有力的海外利益安全保障体系。
延伸阅读
2015年7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规定,加强国家安全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该法决定将每年4月15日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2020年9月16日,“网络青春力量”活动中“网络安全公益宣传大使”颁奖仪式现场
二 |
新时代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
1.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新时 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强国必须强军成为民族走向复兴、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
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听党指挥是灵魂,决定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能打胜仗是核心,反映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作风优良是保证,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这三条明确了加强军队建设的聚焦点和着力点,决定着军队发展方向,也决定着军队生死存亡。
延伸阅读
进入新时代,中国军队依据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要求,坚决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为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为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为维护国家海外利益,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2.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人民军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柱石,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人民军队是党缔造的,一诞生便与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始终在党的绝对领导下行动和战斗。90多年来,人民军队能始终保持强大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战斗力,经受住各种考验,战胜各种困难,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最根本的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全军对党要绝对忠诚。对党忠诚必须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
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军队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其本质内涵就是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军队唯一的领导者和指挥者,人民军队必须完全地置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党中央。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央军委领导全国武装力量,中央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这就从制度上明确了全国武装力量由中央军委主席统一领导和指挥。
延伸阅读
毛泽东曾经指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完全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政治特质和根本优势。千千万万革命将士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在挫折中愈加奋起,在困苦中勇往直前,铸就了拖不垮、打不烂、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钢铁雄师。在风雨如磐的漫长革命道路上,我军将士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忠诚,造就了人民军队对党的赤胆忠心,造就了人民军队和人民的鱼水情意,造就了人民军队为党和人民冲锋陷阵的坚定意志。
3.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必须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适应,军事能力必须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求相适应。党的十九大绘就了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总目标和路线图,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必须紧紧围绕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人才强军、科技强军、依法治军,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不断提高人民军队建设质量,努力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军民融合发展是兴国之举、强军之策,目标是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逐步实现国家各领域战略布局一体融合、战略资源一体整合、战略力量一体运用。
2017年7月30日,习近平主席检阅庆祝建军90周年阅兵受阅部队
延伸阅读
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核心要义就是“十个明确”,即:
明确强国必须强军,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
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必须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明确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建军之本、强军之魂,必须全面贯彻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明确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必须聚焦能打仗、打胜仗,创新发展军事战略指导,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全面提高新时代备战打仗能力,有效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
明确作风优良是我军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必须加强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惩恶,大力弘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
明确推进强军事业必须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全面提高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水平。
明确改革是强军的必由之路,必须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
明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统筹推进军事理论、技术、组织、管理、文化等各方面创新,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
明确现代化军队必须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推动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
明确军民融合发展是兴国之举、强军之策,必须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三 |
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
1.“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
延伸阅读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从我国实际出发,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经过深思熟虑提出的创造性科学构想。1978年11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说,“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我们会尊重台湾的现实。比如,台湾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动……那边的生活方式可以不动”。1982年1月,邓小平第一次正式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并且明确指出,不仅是台湾问题,港澳问题也同样适用。
香港、澳门回归以来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是完全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是有强大生命力的。“一国两制”也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
2.正确理解和处理“一国”与“两制”的关系
“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
延伸阅读
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并考虑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国家决定,在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的规定,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并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针,不在香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国家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由中国政府在《中英联合声明》中予以阐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特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简称《香港基本法》),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以保障国家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的实施。
“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我国是单一制国家,中央对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内的所有区域拥有全面管治权,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不是固有的,主权和管治权都在中央,其高度自治权是中央授予的。
“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在“一国”的框架内,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赋予特区政府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支持港澳同胞把香港、澳门管理好、建设好、发展好。
要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坚守“一国”之本,实现“两制”和谐相处、相互促进,推进“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实践行稳致远。
延伸阅读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作出了包括授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相关法律、中央政府在香港设立国家安全机构等重大制度安排。2020年6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简称《香港国安法》),并决定将该法列 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当地公布实施。制定《香港国安法》,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障香港的长治久安和长期繁荣稳定,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
3.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进程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必须继续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探索“两制”台湾方案,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祖国统一进程。
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根本的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这一历史事实和法理基础从未改变,也不可能改变。
延伸阅读
“九二共识”,指1992年11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岸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达成的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系、情之相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两岸开展经济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符合两岸同胞共同利益。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一条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声,也是通向祖国统一的光明大道。我们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台湾同胞。两岸同胞要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
学习思考
1.如何准确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主要内容?
2.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什么?
3.如何理解“一国”和“两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