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
家内成员去世之后有三个归所——墓地(或墓园)、家庭神龛和宗祠。墓地是逝者遗体的居所;其余二者则是灵魂的居所。
自然,只有富裕家庭有能力在墓园上耗费巨资,但一块“好”墓地是每个家庭的心头大事,无论贫富。富人以自家墓园为傲;穷人则以嫉妒视之。任何一个具有经济能力的家庭都有自己的墓地,对一个家庭来说,一块合适的墓地和一栋适合的民居同等重要。将家人葬在公共墓地的家庭会成为人们同情的对象。
一个极其富有的家族或许会拥有大片墓地。C家以曾有先人担任过中华民国北京政府的内阁成员而闻名,他们家的墓园之一就坐落在洱海湖畔两座山峰之间的坡地上,占地约35英亩。将斜坡平整出阶地,可追溯到的最早先祖被安葬在最高处的阶地,更为晚近的先祖则差不多按顺序安排在不同阶地上。墓园不一定用围墙圈起来,但每块墓地都有牌坊,上刻铭文以表明家系。C家墓园中有如此若干坐落于不同阶地的牌坊。这表明这片墓园曾在不同时期因需求增加而数次扩建。远祖所在仅证明斜坡顶部一带是其家族墓地,经年累月,下方的坟墓逐渐增多,现今在最低处的牌坊之外又增加了几组零星的墓葬群。
原则上,安葬顺序必须考虑辈分、年龄和性别等一系列因素。辈分高、年龄大的长辈应葬在高处的阶地;在同一层阶地中,年长者应葬在年幼者左侧。夫妻应并置安葬,且男左女右。人们认为左边地位更高。但在真正安葬时,却很少完全遵从这些原则。大多数墓园不仅坟墓位置杂乱无章,夫妻之墓相隔甚远的情况亦很常见。有时夫妻两人甚至被安葬在了不同的墓地。我们对Y家族两块墓地的布局图进行分析便可清楚地说明这一情况。Y家族十分富庶,保留着一份族谱的考究抄本,上面记载了家族的十六代人。据此,我们没有理由相信他们已不再恪守传统标准。

图8 Y家族墓地
无括号的数字表示安葬者的辈分。有括号的数字表示安葬者的支系。无数字的墓碑属于无法在族中定位的坟墓。单虚线表示父子关系。双虚线表示夫妻关系。
显然,两块墓地几乎都没有遵照辈分原则(generation principle)。先祖被葬在比近几代祖宗更低的位置。有些情况下他们甚至被葬在同一阶地。拿旧墓地来说,始祖的坟墓本应坐落在最高处,现在却降等到极其下方的阶地上。而且,兄长多被葬在幼弟右侧而非左侧。有的夫妻并肩长眠,有的则遥处两地。家族中杰出男性的坟墓坐落于墓地的显赫位置,其妻子有时却被降级葬在其他墓地。

图9 Y家族的一块新近墓地
违背基本原则安置坟墓的情况极为常见。Ch家有块稍小的墓地,其中一级阶地上依次坐落着这些坟墓:

这些亲属称谓是以报告人“自己”(Ego)作为出发点而言的。祖父和祖母的坟墓被上一辈的坟墓隔开,曾祖母被葬在曾祖父的左边而非右边。
在Y家的墓地中,宗族为最杰出的成员及其妻子特别修建了一座祠庙。
诸多原因导致了墓葬中违背辈分、年龄和性别等社会范畴基本原则的现象。首先,墓地面积有限。一般而言,土地的价格限制了许多家族的墓地面积,因而大部分家庭所拥有的单个墓地规模不会超过一两个阶地。即使墓地面积较大,随着坟墓逐代增加也会日益拥挤。这也许是人们很少关注坟墓相对位置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家族中获有崇高荣誉的族人理当在下葬时予以特殊考量,同时他们也会将光耀荣誉加至其身所处的墓地。我们可以从图示墓地清楚看到这一点。为了给旧墓地增添荣耀,孝子贤孙们显然发现有必要把家中两位最为显赫的成员的妻子葬在这里,而非与其丈夫同葬。这一做法几乎在各个墓地都能够看到。个体成就超过其他原则成为决定坟墓等级排布的首要因素。
另一个密切相关的原因是个体竞争的行为。不仅是整个墓园,而且个人坟墓都需要根据堪舆选址。堪舆,或通常称为“风水”,用来确定民居、墓地、坟墓、城墙的位置,或者任何活人或死者的居所。就墓地的选址而言,人们坚信子孙后代的繁盛有赖于祖先的安息之所。在西镇以及大理周边地区,人们通常以背山面湖的风水宝地为墓地。除了这一总则,还有诸多细节,在此我们无法一一详明。显然,墓地位置必然有高低之别。严格来说,如果在一个家族墓地内,阶地愈高则愈为上佳或愈兴旺,那么依照风水,一个家族的墓地恰巧位于另一家的正上方,就会把这家的好运占走。奇怪的是,事实并非如此。此种原则只在同一块墓地内部竞争时适用。在西镇,不仅有许多“偷葬”现象(例如,穷人偷偷将去世的家人葬在高门大户的墓地中,以分得兴旺人家的好风水),而且同宗的族人之间也要为各自直系祖先在同一片墓园中争取“更好”的位置。人们认为父母墓地安置得“越好”,他们子孙后代的在世生活就会越成功。风水先生经常会说某块墓地扩展(“发”)了宗族的某个分支。每个坟墓的位置都由风水先生单独选定,以获得在整个墓园内的最佳风水“优势”。
影响墓地排布的第四个原因是,有时家族突然遭逢厄运,他们无力照料死者的安息之地。祖先坟茔杂草丛生、湮灭难寻。如果有族内后人重振家业,通常都会翻修祖上墓地,这时他们就会发现先祖坟墓与辈分小许多的家族成员坟墓可能并排而立,甚至还可能位居后者下方。
族内男性对已故祖宗的责任不仅在于为他们选择一块“风水”宝地落葬,还必须尽其所能修缮坟墓。等级高的坟墓价格不菲。通常,坟墓由坚硬的花岗岩建造而成,墓前立一大块平整的墓碑,位于拱形墓门之下。墓碑上刻碑文,上方写着纪念家族全体祖先的套语。其余碑文分为三个部分。中间部分说明死者的封号、姓名、性别和年龄。右侧一行或几行为创作和书写碑文之人的头衔和名字。左侧刻着死者直系后代的名字以及立碑时间。碑上所刻死者的封号多多益善。如果男性或女性死者生前并未赢得封号,就刻虚假封号。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男性用“皇清待赠逸士”,女性用“孺人”,意为死者正待大清皇帝赐封;另一种方式则是在墓碑上端刻写“皇恩优赉”,意为此人曾受君恩隆盛,往下的碑文说明乡里咸称此人为“慈淑孺人”(女性),或为“谆懿逸叟”(男性)——前者意为“一位慈蔼贤淑的老妇”,后者意为“一位德行端正的隐士”。一般来说,创作和书写碑文的人的名头应比死者的高;这些名头亦可为家族增添荣耀。墓碑左侧所刻的子孙名字,既包括生者,也有尚未出世的子孙,通常有两三代人。如果有人询问,那家人就会告诉他哪些确有其人,哪些是给未来子孙准备的名字。

图10 W. F. CH的祖父的墓碑
1943年夏天时,一座花岗岩墓需耗资30000元。许多家庭都无法在一年内负担这笔开销。他们不得不和建造在世居所一样分步修建坟墓。此外,和选择风水宝地建宅相同,个体首先考虑的还是他的直系先人——父母和祖父母。我可以列举出与上述Ch家情况类似的无数墓地,有些坟墓精心建造,紧邻着的坟墓不过堆土或铺石而已。通过进一步观察,我一般会发现,享有较好坟墓的死者的直系后代非富即贵。在Ch家的例子中,该家族的现任族长告诉我,家族墓园中最为讲究的两座坟墓(3号和6号)是他祖父母的坟墓(他的父亲仍然健在,母亲安葬在另一块墓地),他和他的父亲打算等到经济允许时就修缮7号和8号两座坟墓(这是他的曾祖父母的坟墓,由稍次的花岗岩建造)。
提前为年迈的父母备好棺木、修好坟墓也颇为常见。空墓与真墓常常难以区分。空墓由花岗岩建造而成,墓碑刻有完整碑文。待到下葬的时候,人们移开坟墓后方的石板,将棺材放入墓内,再把石板盖好。在某个固定应去上坟的日子,一些家族成员会将一张红纸贴在近亲的坟上,空墓上贴“福”字或“寿”字,真墓则贴“长眠此地”等此类字样以示缅怀。在世父母看到后事皆为妥当,甚是心满意足。我就曾在清明节碰见一位老人站在自己的墓旁同客人聊天。
有些墓前石碑还绘以彩漆。年轻人常常为给父母或祖父母的墓碑上色而殚精竭虑。和在世居所一样,体面的墓地令人脸上有光。在某个固定的祭拜日,一家之主会带着他的客人四处参观,并绘声绘色地讲述他如何多番努力,终于成功拥有这一块“风水”极佳的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