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廉政故事
四知拒金
历史上有个著名的故事,东汉人杨震做过荆州刺史,后调任为东莱太守。他去东莱上任时路过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是杨震任职荆州刺史时举荐过的官员。王密听说杨震路过,为报答当年提携之情,白天空手去见了杨震,晚上则准备了十斤金子想送给杨震。王密说:“现在是深夜没有人知道。”杨震却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听后很惭愧。杨震为官清廉,有老朋友、长辈劝他为子孙购置产业,杨震说:“让以后的世人称他们是清官的子孙,我用这个留给他们,不是也很丰厚吗?”这就是一种觉悟。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7年1月6日)
延 |
深 |
阅 |
读 |
杨震,字伯起,陕西华阴人,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学者。他50岁开始做官,为官清廉,两袖清风,后来做了朝廷的大官。
因为“四知拒金”的故事,后人称杨震为“杨四知”“四知太守”“四知先生”,直到明代的莱州府署大门内,还有杨公祠、四知堂。
杨震不但洁身自好,还敢于挺身而出批判官场恶习。对皇亲贵戚,他也敢直言不讳。汉安帝的舅父耿宝、皇后的哥哥阎显等,向杨震推荐自己的亲友入朝做官,杨震知道这些人无才无德,都断然拒绝。
这样的人品、家风,成为对儿孙最好的馈赠。史书记载,杨震家门四世清白、家风廉正。其子杨秉最初不出来做官,而是居住在乡里教书,到40多岁时才出来做官。他为官清廉公正,有杨震的风范。有过去的老部下以百万钱相送,他闭门不接受这笔钱财。杨秉之子杨赐做官做到了太尉,杨震的曾孙杨奇、杨彪,都保持了祖上清廉之风。杨震“清白吏子孙”的家风,千古传颂。
习近平讲述杨震“四知拒金”、把清廉留给子孙的故事,正是为了说明觉悟对一个人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重要意义。有觉悟方能辨是非、明公私,有觉悟方能养正气、祛邪气。觉悟是检验一个人思想品质的“试金石”,面对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矛盾,是选择前者还是后者,靠的就是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