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
法治兴则国家兴
法 治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事关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如何理解依法治国的意义?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有哪些要求?阅读本讲内容,我们将对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进一步了解。
一 |
奉法者强则国强 |
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韩非子的“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强调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他在2014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还提到“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指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意思是:国家不会永远富强,亦不会长久贫弱。执法严格,则国家富强;执法不严,则国家贫弱。
1.依法治国的追求历程
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法治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始终把法治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来考虑、谋划、推进,依法治国取得重大成就。
资料卡片
新时代,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出了新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门进行研究,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九大明确到2035年,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要基本建成。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党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
2.全面依法治国的意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党的十九大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全面依法治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法律是成文的道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全面依法治国,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要务。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把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好、贯彻好、落实好。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就是依法执政,依法执政首先是要依宪执政。在我国,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新时代,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更好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法律保障。
二 |
密织法律之网和强化法治之力 |
2020年5月28日,经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四十五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在不断探索实践中,逐步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抓手,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要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和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我国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对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2.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的主体,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的基础,三者有机统一、缺一不可。
2013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
聚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点任务,着力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以良法促进发展;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确保法律有效实施;推进公正司法,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实现司法公平正义;推进全民守法,加大全民普法力度,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开展全民普法,把法律交给亿万人民群众,是人类法治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图为快乐普法活动走进大学校园
探究与思考
管用而有效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如何让法治成为全民的信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人民群众的法治信仰,就是建立在这种“守法者得利,违法者受罚”的司法、执法过程中,建立在这种管用有效、已定必行的法治体系上。
★ 请结合材料,谈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作出了哪些努力。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从我国实际出发,继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法治文明成果,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努力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青少年要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法治素养,做遵纪守法的现代公民。
资料卡片
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重点抓好的工作,提出了11个方面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