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
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
中国是世界的希望
我是一名来自马来西亚的留学生。还记得我到北京的第二天,正好赶上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即“9·3阅兵”。那天我在宿舍和同学一起看直播,听到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努力。”我也禁不住为中国发展的表现和决心感到兴奋和激动。
借着这次参加“名家领读经典”课程的机会,我想从一个外国学生的角度,谈一谈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的阅读心得。
我从书中读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居于引领地位的宏伟奋斗目标,也是13亿中国人的共同梦想。习近平主席执政以来的改革及实践,都是围绕着实现这个目标展开的。从书中我了解到,习主席所提出的“中国梦”构想,并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而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体系,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有人说,现在的中国大学生不大关心中国的政治,都跑去研究欧洲和美国了。我也似乎感觉到,有些中国同学对美国的政治体系、制度,反而要比对中国的政治了解得多。相对而言,西方对中国了解得很少,因此就存在着不少偏见,这是一种知识交流的巨大不平衡。我希望通过学习来改变这种不平衡。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中国是近代以来真正捍卫独立自主的国家,没有像日本、韩国及许多东南亚国家那样追随美国。这种独特之处和强大的自信,却往往被视而不见,着实让人有些遗憾。有人抱怨中国有许多问题,但是却恰恰忽视了中国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他们可能很少去想:中国要在极短的时间里,同时解决发展本身的问题及其所带来的其他问题,这样的处境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未曾遇到过的,而尽管如此,今天的中国依然还是世界上社会问题和矛盾最少的国家之一,是世界上最安全最稳定的国家之一。中国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今天,全世界都在思考中国的道路,而作为中国人自己,这难道不值得关注,不值得自豪,不值得认真思考吗?
许多国家追随美国,仿效美国,但都不可能成为美国,最终也都会因为水土不服而问题重重。只有中国,自信地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而又又行之有效的发展道路,这也是许多像我这样的留学生来中国学习的原因。
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还能够看出,中国的对外关系理念是创造“新型国际关系”。这是一种以合作共赢为核心,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导向的国家间关系。我个人认为,这一理念非常具有感召力。习主席在2013年访问俄罗斯时发表演讲,提出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从中我也可以看出中国对这种新型国际关系建设的负责与诚意。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的迅速发展令人瞩目,世界上有人对中国的发展感到不舒服,有些外国媒体甚至故意渲染“中国威胁论”,这并不奇怪。比如,尽管殖民扩张理念、冷战思维在今天已经过时,但仍然有些国家认为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是中国在非洲建设“后花园”,其目的是增强在亚非拉国家的话语权。又如在马来西亚,媒体几乎时时在报道中国在哪里援建高铁、对外给予哪些经济援助之类。有些国家则仿照美国的腔调,宣传中国在搞“小动作”,认为中国目前大力倡导的“一带一路”,就是在建立以中国为核心的世界体系。老实说,在我来北京念书之前,也对此抱着将信将疑的心态。
到中国留学一年多,让我亲眼见到了中国的面貌,也彻底放下了心中的“包袱”。中国并不是外国人想象中那种专制、腐败、不正义的国家,相反,中国是以德治国、以法服众的文明国家。
然而,到中国留学一年多,让我亲眼见到了中国的面貌,也彻底放下了心中的“包袱”。中国并不是外国人想象中那种专制、腐败、不正义的国家,相反,中国是以德治国、以法服众的文明国家。新中国成立不久,周恩来总理就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得到世界各国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中国也始终奉行着这一准则,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大力援助亚非拉国家,完全是出于发展中国家之间真心实意的相互帮助。举个最明显的例子,在非洲爆发“埃博拉病毒”时,一批又一批的中国人赶来救援,而西方人和美国人在哪里?他们都跑了。可见,“中国梦”与“美国梦”是不一样的。我理解的“中国梦”是带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夙愿,希望全世界人民与中国人民一起朝着伟大的事业前进。
事实上,我认为,如果西方媒体能更多地关注到中国对世界的贡献,而中国的媒体能够更加理直气壮为自己进行宣传,信息和知识交流的不对称、不平衡将会改变,这无论对于外国人还是中国人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最后,我衷心希望中国可以成为亚洲的领头羊,带领其他亚洲国家、其他发展中国家一起建设更美好的未来。我也希望马来西亚与中国的关系可以得到改进和加强,以合作、互利、平等的理念维系睦邻关系。
北京大学 [马来西亚]杨钪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