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第2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居乐业、家庭和睦,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历来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心中的美好生活是什么样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怎样的新变化?为解决这一矛盾,创造和实现美好生活,需要坚持什么样的发展思想?认真学习本讲,让我们一起思考这些问题。

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举行。展厅内,一件件代表着发展新成果的展品吸引人们驻足。

“中国,加油!”“中国梦一定能实现!”……电子屏幕上滚动展示着观众们发出的一句句感言。这些喝彩与祈愿,汇聚成一种信心、一种力量,感召着更多的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模型

“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模型

展板图片:做好传统文化传承

展板图片:赢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

1.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2012年11月15日,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习近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习近平为中央军委主席

新时代孕育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征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时代变革中应运而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2.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人类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向前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随着长期的建设发展,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让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融入现代生活,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图为广东省广州市市民在进行健身活动

探究与思考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方阵中,有一支方阵格外引人注目,他们由工人、农民、教师、快递员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组成,这就是“美好生活”方阵。美好生活是什么?是环卫工人维护的整洁环境,是快递小哥便捷的物流服务,是医生护士的悉心照料,是最美家庭的幸福相伴,是老年模特队的神采奕奕,是残障人士的方便出行……彩车上“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生活场景一一呈现。

“美好生活”方阵

★ 你心目中的美好生活是什么样的?与长辈交流,问问他们在你这个年纪,心目中的美好生活又是什么样的。

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不够平衡,存在有长板、有短板的现象,制约了整体发展水平提升。发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谋划发展、制定政策,要始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既不落后于时代,也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生命,一场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医疗力量调遣行动迅速启动。全国各地、人民解放军数万名医护人员火速驰援;各种医疗抢救设备、物资向湖北、向武汉快速集中;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十几天内拔地而起,16座方舱医院先后设立。多套硬核战“疫”方案组合推出:诊疗方案迅速迭代,指导救治;“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的地毯式排查,确保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率领全国人民风雨同舟、携手前进,书写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最好答卷。

《不朽丰碑》宣传画

1.人民是社会进步的主体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需要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资料卡片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党和政府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脊梁,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关键是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要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的创造热情;要坚持由人民群众评判,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

2.坚持人民至上

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最持久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人民谋利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战争、赶走外国侵略者;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变一穷二白的国家面貌;领导人民实行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切都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

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这更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位于大凉山深处的四川省昭觉县三岔河乡考察,走进彝族群众家中,看实情、问冷暖、听心声

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既要坚持发展,做大“蛋糕”,又要让发展更有温度,努力分好“蛋糕”,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资料卡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经过8年持续奋斗,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已经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我们将继续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提升民生福祉水平。

下一章

复制

评论内容

评论时间

登录

加入书架

批注

保存

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有的都只是拼尽一生的力气去活着的人生,也许在生命的尽头,每个人都发现变成了自己不曾想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有的都只是拼尽一生的力气去活着的人生,也许在生命的尽头,每个人都发现变成了自己不曾想…

logo

掌阅AI阅读助手

掌阅AI阅读助手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海量优质出版物融合,构建出卓越的语义理解、内容总结和信息抽取能力,意在帮助用户更高效的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和使用知识。

知道了

20.00%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字体

笔记

  • 护眼

    翻页方式

    覆盖
    滑动

    行间距

字体选择

细字体

字体设置

系统默认

细字体

加粗字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 初中》

教育部

共24章
努力加载中...
目录
编辑
回复
删除
复制
取消
暂无划线,阅读页面长按可添加
暂无批注,阅读页面长按可添加
暂无书签
划线
批注
书签
编辑
回复
删除
复制
取消
大图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