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
二十四节气|惊蛰至,春雷响,万物长
《惊蛰日雷》 宋·仇远
坤宫半夜一声雷,
蛰户花房晓已开。
野阔风高吹烛灭,
电明雨急打窗来。
顿然草木精神别,
自是寒暄气候催。
惟有石龟并木雁,
守株不动任春回。
何为惊蛰?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为干支历卯月的起始,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万物出乎震,乃生发之象。蛰是藏的意思。字面解释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蛇虫鼠蚁。
惊蛰时节,春雷乍动、雨水增多、气温回升,万物生机盎然,我国各地随着气温回升和日照增加,由南向北渐次进入春耕时节。
一、穴位小科普
春季五行属木,与肝相应,而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火过旺,会出现眼干、血压升高等现象,因此春季需养肝,梳理肝气。下面介绍几个穴位按摩。
1.按太冲穴:疏肝理气、降血压
(1)定位 第1和第2趾间缝纹向足背上推,至第1和第2跖骨之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2)操作 在穴位上用拇指指端用力按揉,使局部产生较强的酸胀感,每次按揉3~5min。
(1)太冲
2.按睛明穴、承泣穴:眼睛不适
(1)定位
睛明穴:闭眼,手指置于内侧眼角稍上方,轻轻按压可感有一凹陷处。
睛明
承泣
承泣穴:直视前方,瞳孔正下方,眼球与眼球下缘之间眶骨边缘处。
(2)操作 在穴位上用拇指指端用力按揉,使局部产生较强的酸胀感,每次按揉3~5min。
3.按耳穴——肝、眼
操作 在穴位上用力按揉,没事可多刺激刺激。
耳穴
二、功法小锦囊——八段锦:左右开弓似射雕
1.功用
抒发胸气,消除胸闷。
梳理肝气,治疗胁痛。
2.动作姿势
(1)预备式,左脚迈出三分脚,屈膝屈髋,成马步。
(2)双掌向内十字交叉于胸前,左臂在内,右臂在外,掌变拳,拳心向内。
(3)右拳向右拉至肩前,左拳成八字掌,左臂外旋,向左侧推出,与肩同高,坐腕,犹如拉弓射箭之势。动作略停,目视左掌方向。
左右开弓似射雕
(4)左八字掌变拳,左右臂内旋收回,成十字交叉于胸前,左臂在外,右臂在内。目视前方。
(5)左拳向右拉至肩前,右拳成八字掌,右臂外旋,向右侧推出,与肩同高,坐腕,犹如拉弓射箭之势。动作略停,目视右掌方向。
(6)重心右移,左脚微微收回,挺直站立。同时两臂分开,经体前下落至体侧,目视前方。
(7)左脚靠右脚,成并步站立,恢复预备式。
3.动作要领
(1)马步尽量低。
(2)拉弓时速度不需快。
(3)拉到底时,定格几个呼吸再收回。
三、养生小妙招
1.注意晚睡早起
《黄帝内经·素问》:“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意为:春季3个月,是推陈出新、万物复苏的时节。天地之间富有生气,万物欣欣向荣。
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在庭院里散步。披散头发,解开衣带,使形体舒缓,神志随春天的升发之气而畅然勃发。春天宜做一些和缓的运动,比如练练八段锦、做做五禽戏,让身体得到舒展、拉伸、不受束缚。
晚睡早起
2.继续防寒保暖
惊蛰时节温度不稳定,在阳光能够照射的地方会觉得很暖和,但是到了背阴处,仍让人感到深深的寒意。特别是在有风的日子,寒冷的感觉会更加明显。所以,此时要随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注意挡风防寒。尤其要注意踝部、膝部、脐部、颈部的保暖,因为这几个部位的肌肉、脂肪组织较为薄弱,对关节及内脏的保护能力不足,容易感受风寒,造成局部疼痛甚至是全身症状。在气温高又无风的日子里,要注意减少衣物,以防止出汗后受邪而感冒。
防寒保暖
3.多食汤羹补水
惊蛰时节,降水尚未增多前,人们会感到口、眼、鼻、耳、皮肤的干燥不适,要多吃一些水分含量高的食物,以“滋水涵木”,促进身体的舒展。补水是春天养生的关键,银耳、百合、荸荠、梨等食物都可以搭配起来煮成汤羹口服。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时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大家在享受春天的同时,要牢记以上保健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