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二十四节气|气清景明,万物皆显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
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
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三月节。按《国语》曰:时有八风。历独指清明风为三月节,此风属巽故也。万物齐乎巽,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行清墓祭,万物吐故纳新,我国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春和景明,踏青春游,拔河插柳,尽享春天乐趣。
一、穴位小科普
清明时节人体容易出现两大问题:
一是情志易抑郁。“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人们难免心中惆怅,就会引起气机不畅,发为郁证。在这个节气,肝脏最易受影响,轻者肝郁气结,久不纾解,会郁而化火,或与痰相合发为痰气郁结证,进一步累及他脏,则易出现心神失养、心脾两虚、肝肾亏虚的症状。
二是呼吸系统疾病与心血管疾病高发。清明时节,气候还不是很稳定。北方多风干燥,风沙、扬尘天气较多。加上百花竞放,空气中飘散的各种致敏花粉增多,很容易影响人体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从中医角度看,清明时人体内外阴阳平衡不稳定,气血运行波动较大,稍有不当,就会导致心血管、消化、呼吸等系统的疾病,支气管哮喘、皮肤病、冠心病等疾病常有加重。
以下几个相关穴位可以帮助预防、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
1.按太冲穴、合谷穴:恬淡情志
(1)定位
太冲穴:第1和第2趾间缝纹向足背上推,至第1和第2跖骨之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可感有一凹陷。
合谷穴:拇、示两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指间横纹正对虎口指蹼缘上,屈指,拇指尖所指之处,按压有明显酸胀感,即为此穴。
(2)功效 四关,指双手虎口处的合谷穴和双脚对应位置处的太冲穴。这四个位置是人体气机通畅的关键位置,按之有助舒畅心情,舒缓抑郁或发怒的情绪。
(3)操作 用拇指指尖用力点在穴位上,此时示指放在手或足内侧的对应位置上,相对用力,以加强点按力道,使穴区出现明显的酸胀感,甚至向四周放散。每穴点半分钟,然后改为揉法1min,揉时力道稍减轻,但也要保持一定向下点压的力量。四穴交替操作至情绪缓和为止,坚持1周左右,即可感到心情舒畅。点揉太冲穴不方便时,仅点揉合谷穴亦可缓解症状。
太冲
合谷
2.按曲池穴:调和气血,疏经通络
(1)定位 坐位。屈肘成直角(形如拱手作揖),肘弯横纹尽头处即为此穴。
(2)功效 有预防高血压的作用。
(3)操作 每天早晚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曲池穴,每次1~3min,可改善上肢瘫麻、哮喘等症。每日按压曲池穴1~2次,使酸胀感向下扩散。
曲池
二、功法小锦囊——易筋经第八势:九鬼拔马刀
1.口诀
侧首弯肱,抱顶及颈;
自头收回,弗嫌力猛;
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九鬼拔马刀
2.动作姿势
(1)脚尖相衔,足跟分离成八字形;两臂向前成叉掌立于胸前。
(2)左手屈肘经下往后,成勾手置于身后,指尖向上;右手由肩上屈肘后伸,拉住左手指,使右手成抱颈状。
(3)足趾抓地,身体前倾,如拔刀一样。吸气时,双手用力拉紧,呼气时放松。
(4)两手松开,左手按在背部,右手扶住脑后。
(5)吸气,抬头看右肘尖;呼气,低头看左脚跟。
(6)左右交换,反复5~10次。
3.功用
通过脊柱的旋转屈伸及四肢的屈曲、伸展等运动,能对全身经络进行有效刺激,特别是对颈、背部穴位的刺激,具有疏通玉枕、夹脊等要穴的作用;通过一开一合、一启一闭、一左一右、一呼一吸的运动,能使全身真气开、合、启、闭,摩动内脏,起到改善心肺、脾胃、肝肾等内脏功能的作用。
三、养生小妙招
从养生的角度来讲,清明是一个重要节气。古人云:“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四季不食脾,如能不食此五脏,乃顺天理。”
清明节又称“寒食节”,民间保留着清明禁火吃冷食的习惯,这一天不动灶火,忌食热食。清明时节,凡是损耗或阻碍阳气的情况都应避免。“阳气”升发是指脾胃的运动收缩,人们春季的食欲比较好,不过要注意饮食适度,保护脾胃的正常功能。
清明时节不宜食用“发物”,如笋、鸡等。可多吃些柔肝养肺的食品,如荠菜(益肝和中)、菠菜(利五脏、通血脉)、山药(健脾补肺)、淡菜(补肝肾、益精血)等。
荠菜
菠菜
清明踏青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采野菜。这个时候生长的野菜,比如马兰头、蒲公英、艾叶,大多具有消炎抗菌、清肠排毒的功效,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预防春天的流行病。艾叶可以揉进面粉做成“艾粑”或者“青团”,是老人和小孩喜爱的食品。
清明还是冷暖空气交替相遇的季节,人体常湿困、四肢麻痹,这时不妨用菊花与桑椹或者枸杞子泡茶。菊花能疏风清热,有平肝、降低血压等作用;桑椹有养血柔肝,益肾润肺的作用;枸杞子滋补肝肾且养血。除此之外,滋阴润肺、益气生津的银耳粥也是非常好的食物。
菊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