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世界意义
任何一种科学的理论,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作为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习近平法治思想不仅系统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规律、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总抓手和重点任务,而且站在世界历史和全球思维的高度,深刻把握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趋势,创造性地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中国方案。
|
第一节 |
|
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人类政治 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
人类政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理论变革和思想先导。习近平法治思想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宽广的世界视野,把握人类政治文明进步发展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深刻回答了当代政治文明进程新的重大课题,为推动人类政治文明进步提供了科学理论。
一、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
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成果、制度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重要表现形态,法治文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近代以来政治、经济和社会文明发展的制度成果形态。习近平提出“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 的重大命题,强调现代化与法治密切相关,法治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人类政治文明发展与法治发展内在联结,现代化与法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法治是规则之治。在现代社会,法治是以和平理性的方式实现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最佳途径和有效方式。法治把国家和社会生活纳入法治轨道,藉以形成有序、稳定、可靠、巩固的法治秩序,从而达到国家和社会有效治理的预期目标。
二、深刻揭示世界法治文明发展规律
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深刻揭示世界历史进程中法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和交流互鉴的规律,为全球化时代世界法治文明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法治文明发展多样性规律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深刻之处,就在于把握世界法治文明发展进程在不同的民族、国家和地区所呈现出来的不同历史特点,深入阐发世界法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原理。习近平强调,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阳光有七种颜色,世界也是多彩的。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 人类社会中的每一种文明,都深深扎根于本民族本国度的社会土壤之中。“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 因此,由不同的国情条件所决定,必然形成不同的政治和法治发展道路,设计和发展出多样的政治制度和法治体系,从而催生出各具特质的法治文明系统。
(二)法治文明发展交流互鉴规律
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决定了文明交流互鉴的内在必然性,而文明的交流互鉴又使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充满生机和活力。习近平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大力倡导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必须秉持文明的多样性理念,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必须恪守文明的平等原则,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必须提倡文明的包容精神,每一种文明都是独特的,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和珍惜。因此,推进人类各种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交融、互学互惠,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就法治问题开展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是当今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一个重要领域。
三、锤炼人类社会共同价值
各个文明系统虽处在不同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但无疑都存在着某些相通相近的价值因素。习近平以天下为公的远见卓识,对人类文明发展进程所积淀下来的共同价值进行提炼和概括,精辟阐述了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他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 。这一重要思想不仅引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步,而且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美好未来。
这一人类共同价值观是习近平对人类社会交往活动的理性总结。千百年来,企求和平,实现发展,促进公平,伸张正义,建设民主,保障自由,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不懈追求,也是人类的共同愿望。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公平和正义是衡量和评价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基本价值尺度,也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理念;民主和自由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重要政治价值,必须在尊重国家主权与不干涉内政的前提下维护和促进民主和自由。因此,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锤炼为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无疑顺应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趋向,体现了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关切。
这一人类共同价值观体现了习近平对当今国际关系状况的深刻反思。当今世界充满着不确定性,人类面临的挑战层出不穷,各种风险日益增多。习近平以历史、现实与未来相贯通的大智慧,纵览近代以来人类企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历史进程,对形成和发展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格局赖以遵行的基本理念进行了政治哲学意义上的梳理和表达,提出了人类共同价值观。
这一人类共同价值观彰显了习近平关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价值理念。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共同建设合作共赢的美好世界,是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进程面临的一个紧迫的重大时代课题,迫切需要崭新的国际关系价值理念的指引和推动。习近平鲜明阐述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理念,致力于建设公平公正的美好世界,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注入正能量,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国际道义的感召力。
四、推进人类政治文明进步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发展中国家走向法治现代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随着殖民主义体系的崩溃,广大发展中国家纷纷走上了民族独立的道路。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以西方法治为模本实行法治改革,结果丧失了法治发展的自主性,陷入了各种各样的发展陷阱。因此,如何走出一条符合本国实际的法治现代化道路,就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辛探索,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法治现代化道路。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双向互动推进法治化的有机统一,坚持法治发展的变革与连续性的有机统一,坚持借鉴国际法治经验与立足本国法治国情的有机统一,破除了法治发展领域的“西方中心主义”,为解决发展中国家法治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困境提供了经验借鉴。
(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世界法治文明进步提出了中国主张
人们通常把法系理解为具有某种共同法律文化渊源和传统的法律共同体之集合,如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中华法系、伊斯兰法系等。中华法制文明源远流长、经久相沿。在漫长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铸造了体现独特的民族智慧和品格的博大精深的法制文明系统,“形成了世界法制史上独树一帜的中华法系,积淀了深厚的法律文化” 。在当代中国,党领导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传承中华法制文明,创造人类法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把握人类法治文明发展大势的基础上,系统阐释中华法系和法制文明传统,正确解读中国现实、总结中国法治经验,回答人类法治进程中的普遍性问题,为世界法治文明进步提出了中国主张。
(三)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人类探索建设更好社会制度贡献了中国智慧
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的一个历史性课题,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提出了关于未来国家制度的主张,并领导人民为之进行斗争。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保障,也为新时代推进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设提供了重要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趋成熟定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完善,我国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在实践中显示出巨大优势,保障我国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发挥了重大作用。中国发展呈现出“风景这边独好”的局面,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更加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的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总结了新中国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设的经验,科学回答了当代中国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集中展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制度文明史的伟大创造,为人类探索建设更好社会制度贡献了中国智慧。
|
第二节 |
|
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全球治理体系 变革提供中国方案
当今世界正处在全球治理体系重构的历史进程之中。习近平以大国领袖的世界胸怀和责任担当,深入思考“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世界之问”“时代之问”,深刻洞察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走向,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提出了共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合理化的主张,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中国方案。
一、深刻揭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历史必然性
当今世界发展和变革风起云涌。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有力推动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深刻变革。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深入发展,促进了商品、人员、技术和资本的全球流动,世界经济空间不断拓展。国际格局加速演变,世界多极化进程势不可挡,“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是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 。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正处于历史转折点。
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全球发展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全球化遭遇挫折,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思潮抬头,世界经济发展环境险象环生。全球发展失衡,贫富差距、南北差距扩大问题依然严重,恐怖主义、重大传染性疾病、能源安全、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挑战更加严峻,国际秩序受到冲击。全球治理明显滞后,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问题突出。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更加凸显了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国际社会对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呼声愈益高涨。
习近平深刻认识和把握国际力量对比消长变化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的世界大势,深入阐述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强调“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对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源于国际力量对比变化” ,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期望获得更多发展资源和空间,要求在全球治理中享有更多代表性和发言权。因此,必须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使之“符合变化了的世界政治经济,满足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现实需要,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趋势” 。这一重要思想指明了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本质特征和前进方向。
二、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指明方向
面对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加快展开的历史进程,习近平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提出“公平正义的全球治理是实现各国共同发展的必要条件” ,强调应该共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合理化,进而提出了一系列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政策主张,对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公平正义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价值尺度,是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价值准则,也是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价值引领。习近平指出:“公平正义是世界各国人民在国际关系领域追求的崇高目标。在当今国际关系中,公平正义还远远没有实现。” 因此,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必须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变革与公平正义相悖的国际规则和制度安排,共同致力于建设公平正义的全球治理体系。
首先,共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在国际事务中,必须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家不论大小、贫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不仅在权益上平等,而且在国际规则上平等,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的权利。经历了疫情洗礼,各国人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要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反对任何形式的“新冷战”和意识形态对抗。国与国相处,要把平等相待、互尊互信挺在前面,动辄对他国颐指气使、干涉内政不得人心。各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只能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去管,世界上的事情只能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这是处理国际事务的民主原则,国际社会应该共同遵守。
主权是国家独立的根本标志,也是国家利益的根本体现和可靠保证。主权平等,是数百年来国与国规范彼此关系最重要的准则,也是联合国及所有机构、组织共同遵循的首要原则。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主权平等,推动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中国坚定维护自身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也支持其他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维护自身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国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即使再强大也永远不称霸。
在国际事务中,不能搞“一国独霸”或“几方共治”。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不能把一个或几个国家制定的规则强加于人,也不能由个别国家的单边主义给整个世界“带节奏”。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垄断国际事务的想法是落后于时代的,垄断国际事务的行动也肯定是不能成功的。” 各国要在涉及各自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照顾彼此重大关切。对于国家之间的分歧,倡导通过对话和谈判,加强沟通协商,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
其次,共同推动国际关系法治化。习近平指出:“法律的生命在于付诸实施,各国有责任维护国际法治权威,依法行使权利,善意履行义务。” 要推动各方遵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用统一适用的规则来明是非、促和平、谋发展。要坚定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2020年,习近平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指出,世界上只有一个体系,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套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我们要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各国和国际司法机构应该确保国际法平等统一适用,不能搞双重标准,不能“合则用、不合则弃”,真正做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在国际社会中,法律应该是共同的准绳,没有只适用他人、不适用自己的法律,也没有只适用自己、不适用他人的法律。我们应该共同维护国际法和国际秩序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各国都应该依法行使权利,反对歪曲国际法,反对以“法治”之名行侵害他国正当权益、破坏和平稳定之实。
最后,共同推动国际关系合理化。要适应国际力量对比新变化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特别是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说话。纵观近代以来的历史,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尽管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但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呼声不容忽视。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和公平正义,使全球治理体系符合变化了的世界政治经济,满足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现实需要,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趋势。国家之间有分歧是正常的,应该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化解。国家之间可以有竞争,但必须是积极和良性的,要守住道德底线和国际规范。大国更应该有大的样子,要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变革全球治理体制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努力使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必须反映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坚定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考量,深入思考当代全球发展的根本问题,创造性地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明确提出要“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 ,这标志着当代中国对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重大时代课题给出了清晰的答案,有力推动了全球治理理念的创新发展。
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是一个内涵丰厚、意义深刻的重大命题。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关系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关系给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定方向、定规则,关系各国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长远制度性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必须坚持共商共建、合作共赢。习近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的事情越来越需要各国共同商量着办……很多问题不再局限于一国内部,很多挑战也不再是一国之力所能应对,全球性挑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来应对。” 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必须坚持全球事务由各国人民商量着办,形成一致行动,共同协商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难点问题,以对话代替冲突,以协商代替胁迫;必须坚持全球事务由各国共同参与、合作共建,扩大共同利益,加强互利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以合作代替对抗;必须坚持全球事务由各国人民共同治理,以共赢代替零和,在共赢中实现共享,确保改革和建设的成果惠及各方,让世界各国人民都能共享全球治理的益处。
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彰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反映了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要坚持以开放为导向,不搞排他性安排,防止治理机制封闭化和规则碎片化;以合作为动力,共商规则,共建机制,共迎挑战;以共享为目标,寻求利益共享,实现共赢发展。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凝聚了国际社会新的共识,贯穿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进程各领域、各方面,有力推动了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进步。
思考题
1.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如何科学揭示世界法治文明发展一般规律的?
2. 如何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
3. 如何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关于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