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现代性自然美学视域下自然美研究的价值
在当代形形色色的社会与人文科学领域,直接间接论及现代性的汗牛充栋的研究文献表明,“现代性”是一个“炙手可热”(甚至因此令一些人生厌)的话题,也是一个复杂得令一大批有识之士着迷并为此殚精竭虑、冥思苦想的言人人殊的理论难题。本书将现代性引入自然美与自然美学研究的真正动因,完全是问题性使然,而不是赶时髦或一味追逐学术热点。
文艺复兴以降,外在自然与人的内在自然(本性)一直是西方启蒙理性或现代性控制的对象,西方美学史上不同思想视域中的自然美观念虽然整体仍处于启蒙现代性框架内,但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各具特色地对抗此控制的独特表达,因而具有不同程度的审美现代性特征,同时对有别于其他美学分支学科的自然美学之问题系统具有深刻的构建意义。20世纪以来,汇入西方现代性洪流的中国美学自然美之思,带着自己的问题经历了从外在自然物之美到生态美学的历史嬗变。随着现代性与自然美学术的不断成熟,贯穿整个中国古典美学尤其是道家美学中的浑然天成之美自然美,可谓最具更新现代性旧有动力机制的重要资源,因而理应受到关心中国古典美学及中国美学未来学者的高度关注。
基于以上认识,本课题将经常与艺术美相提并论甚至有时被收编于艺术美学的自然美研究称为现代性的自然美学研究。笔者以为,此种现代性自然美学视域的自然美研究的价值,应该不只是针对自然美问题本身的,也是针对其他美学问题甚至是美学基本或关键问题的;不只限于美学学科内部的,也是跨学科或涉及整个人类思想的。
首先,现代性自然美学视域中的自然美研究对于自然美学具有学术意义。基于由内外在自然之区分(即作为自然物的自然与作为浑然天成本性的自然)而带来的两种自然美的区分,自然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从审美分类学角度以观,它不仅与艺术美学(包括文艺美学)、形式美学以及社会美学等相对,而且与优美美学、崇高美学、悲剧美学、喜剧美学等相对。简言之,所谓自然美学,即研究自然审美活动及其自然美的(审)美学分支学科。通过对自然审美活动中的自然美及其相关问题的追思,对自然审美意识发生及中西美学理论史上有代表性的自然美观念的系统研究与梳理,能使我们深切地理解自然美的概念、根源、本质、功能与意义,从而真正建立起有别于艺术美学且更具涵盖性的自然美学。
单凭概念本身而言,“自然美”似乎只有其表层不言而喻的义涵,即自然事物或自然现象的美。国内美学工具书与教科书也几乎都是如此界定自然美概念的。但在有的美学家看来,“自然美”并非一个自明的概念。朱光潜很早就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概念的困惑:“一般人常喜欢说‘自然美’,好像以为自然中已有美,纵使没有人去领略它,美也还是在那里……其实‘自然美’三个字,从美学观点来看,是自相矛盾的,是‘美’就不‘自然’,只是‘自然’就还没有成为‘美’……如果你觉得自然美,自然就已经过艺术化,成为你的作品,不复是生糙的自然了。”
不难看出,在朱先生审美即艺术、艺术即美的文艺理论美学观的视域中,自然美概念本身就不具备其存在的合法性。事实上,由于“自然”与“美”概念的各自复杂性,被人们普遍使用的“自然美”概念的复杂性仍然没有被美学界深入关注。
对自然美概念及其本质大有深入追究的必要:我们在用“自然美”这个概念时它究竟意味着什么?作为一种审美与美的类型,自然美概念的分类依据何在?或许我们还应该继续追问:自然美何以可能?自然美何以会成为一个美学问题?而且,它仅仅是一个美学问题吗?自然美的意义何在?……在此种种追问之途中,有别于其他美学分支学科的自然美学也就得以彰显自身并逐渐获得其独立地位,而这正是自然美研究的首要意义。
其次,现代性自然美学视域中的自然美研究对于整个美学具有学术意义。具体而论:
第一,从美学研究的关键问题看,通过自然美概念及相关问题的梳理与研究有助于对美的本质问题的理解或解答。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自然美曾经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而自然美之所以难以明断,就在于它可以牵带出美的本质问题。众所周知,我国的首次美学论争的核心即是所谓美的本质问题,而自然美又被视为是对美的本质问题解答的要害,以至被称为“美学的难题”“绊脚石”“危险三角区”“阿喀琉斯的脚后跟”及“美学家的试金石”
。即便在美的本质问题不再时兴的今天
,只要谈论美是什么的问题,自然美也仍然会成为一个绕不开的问题横亘于研究者面前。再如,西方当代环境美学所宣示的“肯定美学”与“介入美学”就是在对自然美研究中提出的。
第二,从美学的研究对象看,对自然美的研究与重视在客观与主观层面都有一种矫枉纠偏的意义,这对长期以来美学研究对象问题上根深蒂固的“艺术中心论”的固执与迷狂有可能产生一定的冲击。换言之,对自然美的研究是“与整个美学基本理论有关,也就是说,它将促使我们对流行的以艺术为中心的美学体系做出适当的修正和调整”
。此外,对自然美的深入理解,还有助于理解它与艺术美的关系,进而深入把握艺术美乃至社会美、形式美的本质特点。事实上,尽管以艺术为中心的美学体系“几乎不关心自然美本身,然而,在涉及对艺术经验的分析的关键问题时,它却反复地将我们对艺术品的审美态度与对自然的审美态度做比较”
,而这正说明了自然美问题对于理解、解决艺术美问题的重要意义。
第三,从美学研究的根本目的看,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与现代人文学科的骨干学科,美学——特别是作为基础学科与理论学科的原理意义上的美学——的终极意义在于追求与建构人类价值体系,实现人的审美化生存,而借助自然美这一特定的问题、视角,通过对自然美问题全方位、多层面的研究,就能为理解并实现美学的上述目的助一臂之力。例如,通过对自然美两重概念内涵及关系的辨析与梳理,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审美活动的人性显现与人性建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彰显美学作为第一哲学的独特价值。
再次,现代性自然美学视域中的自然美问题具有跨学科意义。一旦在传统的艺术哲学美学、文艺理论美学或文艺心理学美学之外进行开拓,加入自然美学等非艺术学美学,美学的视野就会变得宽广,美学本身也就具有了一种跨学科结构。自然美问题在美学学科的跨学科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也能就此得到真切理解。
具体而言,自然美问题的跨学科意义主要体现在美学或作为美学分支学科的自然美学同美学之外的其他学科及其分支学科的交叉融合而促成的新的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的兴起与繁荣上。如生态学、环境学、环境生态学、自然旅游学、自然哲学与美学或自然美学融合而产生的生态美学、环境美学、环境生态美学、自然审美哲学、自然旅游美学等。这既可以说明作为美学问题之一的自然美对于其他学科的贡献,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自然美对于美学学科的意义。比如,自然美对于所谓新自然哲学的意义。人们以为存在两种自然哲学:一是所谓旧自然哲学,它把自然作为外在的对象和存在者来认识与把握,这实际是自然科学的作风,严格来说已经属于科学而非哲学;一是所谓新自然哲学,它以思考自然本身为己任,强调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关系,显现自然、敞开自然是其任务,“新的自然哲学可能不再以一个知识门类出现,而是一种广泛的思想运动”
。不难设想,在这样一个广泛而全新的自然哲学的思想运动中,自然美观念无疑会占据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再如,在曾经沉寂多年的美学与环境学、生态学等现代新兴学科的相互促动而产生并兴盛的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带动下,自然美一直可谓美学研究与发展的一个学术增长点。
最后,现代性自然美学视域中的自然美研究具有实践意义。这就是自然美问题研究对于推进丰富多样的自然审美文化建设、有效解决当今文化实践中的各种矛盾等方面的现实功能。提起这一点,人们很容易想到自然审美与自然美本身及其研究对于理解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切实意义。的确,我们很难设想一个对山水自然、生态环境充满热爱、珍惜、欣赏并敬畏的人会肆意践踏、破坏、污染它。但自然美研究的实践意义还不只限于此。众所周知,正是在人与自然的交往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自然观,因而可以说自然观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表达。而且随着人与自然交往的不断发展升华,又使一种新的自然观成为可能,这就是人的自然审美活动及其自然美观念。毋宁说自然美是人的一种审美自然观。
一旦不只在非人工世界的总称内涵上理解自然,而且在包括人在内的所有事物的一种本性内涵上理解自然;一旦把自然美不仅理解为外界自然事物在审美活动中发生的美,而且理解为一切虽系人工事物及人类行为但在审美活动中却给人以自然而然的非人工性的美,那么,自然美研究的现实人生实践意义就不难理解了。可以说,作为人的一种现实审美类型,更作为人的一种本真存在方式,自然审美与自然美的实践意义即在于我们能将与自然事物照面时真正把握到的一种自然而然的美,自然而然地推及到人与自身,人与自然界、人生社会、艺术世界等各个人生场域之中的实践活动中。鲍桑葵曾写道:“人所以追求自然是因为他已经感到他和自然分开了。”
在无数巧夺天工的人工造物爆炸式地充斥我们生活的全球化时代,在人工智能技术一路高歌、突飞猛进的互联网加时代,关注自然美的现实意义,正在于在对自然事物与自然现象之美的欣赏与中,有可能促使我们对人工造物的执着性有所警醒与节制,从而进入本然本真而自由的存在中。
不过,要想对此有更其自觉地理论认识,必须借助现存的那些重要的自然美学之思。让我们首先从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开始我们的现代性自然美学研究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