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的三体问题
三体问题最初源于天体力学,简单地说,指 三个天体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问题 。在实际研究这个问题时,我们一般会进行适当的简化。比如,我们会暂时不考虑这三个天体的体积、形状,而是把它们视为三个没有大小的质点,进而研究这三个质点在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当然,质点只是简化之后的物理学模型,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这么理想的物体。不过,当天体之间的距离远远大于它们自身的大小时,天文学家往往会进行这样的简化。)然而,即使被简化过,这个理论问题解决起来也十分复杂。
读到这里,你可能感到不解:如果这些天体之间只存在引力,那么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它们受到的引力大小,再找出运动规律,不就可以轻松解决三体问题了吗?
我们都知道,著名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在1687年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指出, 任意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引力,而引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换句话说,就是物体的质量越大,引力越大;二者的距离越近,引力也越大。我们可以看出,万有引力定律针对的是“二体问题”,也就是 两个天体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问题 。
确实,我们如果知道了两个天体之间引力的大小,就能够计算出它们的运动规律,并且精确地预测它们在某个时刻会处于什么位置。也就是说,解决二体问题是非常简单的。在宇宙中,由二个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普遍存在,我们一般称它们为双星系统,这种系统总能保持稳定的状态。
那么,如果在这个系统里多加一个天体,它们在引力作用下又会做怎样的运动呢?这就是三体问题的核心。然而,令人感到惊异的是,仅仅只是多加了一个天体,万有引力定律就仿佛真的不再“万能”了。
300多年以来,包括牛顿本人在内的很多数学家(例如拉普拉斯、拉格朗日)都对三体问题开展过研究,他们都希望能用数学公式完美地描述三个天体的运动规律。然而令人震惊的是,最终谁都没能成功地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发现,描绘三个天体在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竟然困难重重。牛顿甚至写道:“如果我没算错,同时考虑所有运动的起因,并根据精确的规律定义这些运动,是任何人类的智力都不能胜任的。”三体问题如同一片挥之不散的阴云,笼罩在科学“大厦”的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