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与文明的异化
ETO是《三体》里虚构的组织,那现实中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组织呢?ETO中的降临派竟然以消灭人类为目标,实在令人感到瞠目结舌,在人类的内部,为什么会出现人类文明的对立面呢?这可以看作人和文明的一种异化现象。
异化是一个哲学概念。它指 主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会分裂出自己的对立面,变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 。在欧洲古典哲学史上,许多哲学家都对异化这个主题进行过深入的思考。
我们知道,哲学的主要话题之一就是人能否认识世界和如何认识世界。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认为,人类的心灵无法彻底认识现实世界。而生活年代略晚于康德的德国唯心论哲学家黑格尔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并最早对人的异化进行了论述。 黑格尔认为人的理念(即绝对精神)是一切的本源,它是主体,自然界只是人的理念的产物,是客体。一切自然客体都是理念主体的异化,主体与客体不完全相符。
黑格尔指出,理念不会被自然界的发展阶段束缚,它必定要克服自然界的牵制而追寻自己。因此,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注定出现毁灭自己的倾向,即自我否定,这正是构成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基础。在黑格尔的辩证法中,一切现存的必然毁灭,一切毁灭的都将重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矛盾的作用下,事物会不断地自我否定,从而走向自身的反面。因此,人性也注定处于变动中,会通过自我否定形成异化。与此类似,对一个文明来说,它也会产生异化,否定自身,而后向着不同于当前的、与己相反的方向发展。
人之所以不同于地球上的其他动物,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具有意识,可以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具有认识世界(包括我们自身)的能力。人们发现,认识自我往往是最困难的事情,这一过程也与异化紧密相关。黑格尔指出,认识自我不能仅仅参照“自我”本身,而必须参照一个跟自己存在差别的“非我”(即自我异化的产物)。自我为了持续存在,往往需要得到外在的肯定,即来自非我的肯定。在通过非我的肯定获得力量的同时,自我也会对非我产生精神上的依赖。
此外,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类在无法完全掌控的外界事物面前很容易感到孤独和渺小,从而产生不安和恐惧。这种感觉又会进一步驱使人寻找一体感和强大感,这是人的本能。这时,很多人会通过夸耀自己或鄙视他人的方式来“刷存在感”,似乎这样一来就能证明自己。更惊悚的一点是,我们在看到别人争先恐后地“刷存在感”时,自己很难抵挡住这种诱惑,因为不“刷”就意味着被抛弃,意味着孤独,不被外界认可似乎就意味着迷失了自己。这正是现代人所陷入的精神黑洞,是人性的异化在社会中被放大的结果,也是自我走向反面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