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死的小强
量子力学中有很多奇异的概念,诸如波粒二象性、量子纠缠和量子隐形传态,再加上观察者与被观察对象之间的互动关系,很容易让人感到莫名其妙、匪夷所思。其实,这种感觉很正常。自量子力学出现以来,一直有很多物理学家认为它的原理有悖于常识。量子力学的领军人物,被称为量子力学教父的玻尔就曾说过:“如果一个人第一次听说量子物理而不感到困惑,那他一定是没听懂。”
量子力学创立于20世纪20年代,是自17世纪现代物理学诞生以来,在物理学理论中发生的最深刻的革命。我们知道,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是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支柱。如果说相对论的提出表现的是爱因斯坦“独行侠”的形象;那么量子力学的出现则是一出千载难逢的“群英会”。量子力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其创始人也是一群年轻人——平均年龄不足30岁。其中有年轻的爱因斯坦、玻尔、海森堡、狄拉克等。在这场影响世界的科学革命中,这些年轻的物理学家起到了“奠定乾坤”的作用,物理学史上把常把这段时期称为“小伙子的物理学”年代。
在科学史上,很多新理念的普及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就拿大家今天耳熟能详的科技名词来说,有很多其实都是学说的反对者提出来的,用来表达嘲讽之意,例如“宇宙大爆炸”这个词。同样,量子力学的发展过程也充满了艰难,1个多世纪来,它简直就像一只“打不死的小强”。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量子力学史上的四个值得深思的小故事。
首先,让我们看看著名的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他在1900年最早提出“量子”这个概念。在物理学里描述量子大小的常数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即普朗克常数。普朗克本该是量子力学之父,但很可惜的是,他在学术方面其实相当保守。他在论文里特意强调,自己提出量子概念不过是一个为了计算方便而做出的数学假定,这个概念并没有实际的物理意义。当时,他完全没有意识到量子将会对世界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当长寿的普朗克在晚年看到量子力学日益成长壮大的时候,他感到无比懊悔。他在临终前曾经感慨道:“一个新的科学真理取得胜利的方式,并不是让它的反对者信服并看到光明所在,而是在反对者陆续死去的同时,熟悉它的新一代人逐渐成长。”
让我们再来看看爱因斯坦。提到他,我们都会想到著名的相对论。但实际上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获得诺贝尔奖并不是因为相对论,而是因为他提出的另外一个学说——光量子假说,而这一学说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爱因斯坦是当之无愧的量子力学的开创者之一。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后来,他几乎用自己后半生的全部时间来反对量子力学对世界所做的解释。他始终无法接受量子力学所揭示的世界本身的不确定性,认为这太离经叛道了,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上帝不掷骰子”。
在20世纪20年代召开的几次有众多世界顶尖物理学家出席的科学研讨会上,爱因斯坦就量子力学的话题,作为反方与玻尔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堪称科学史上最精彩的“华山论剑”。可惜的是,辩论最终以爱因斯坦的失败告终。只要是讲量子力学历史的书,都会写这段故事。正如前面所说,量子力学质疑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引入了很多新的概念,而这些概念从根本上动摇了几百年来由牛顿、爱因斯坦等物理学家所构建的经典物理学体系的基础,因此爱因斯坦直到去世都没能彻底接纳量子力学。
让我们一起进入下一个故事。我们已经讲过,电子在空间中是以概率波的方式存在的,而描述概率波的函数就是大名鼎鼎的“薛定谔方程”。薛定谔是量子力学的开创者之一,也是第三个故事的主人公。说到薛定谔,跟他的名字有关的“薛定谔的猫”似乎更家喻户晓。其实,“薛定谔的猫”是薛定谔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他希望用这个实验来说明量子力学是多么荒谬可笑。薛定谔和爱因斯坦一样,是经典物理学的坚定捍卫者。除他以外,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也是如此,他首次提出了物质波的概念,对量子力学的创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他也始终不能彻底认可量子力学。
然而,就算在这些顶尖物理学家的质疑下,量子力学还是通过了一个个考验,理论和实验没有出现冲突,体现了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