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的是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是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坚持的根本立场。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这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和使命,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奋斗目标的充分体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我们要始终不忘初心使命,自觉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定人民至上的根本政治立场。
加强党性修养,要进一步站稳人民立场。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与我们党的领导人的经典论述中感悟和增强政治立场上的人民性。《共产党宣言》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这些经典论述都从理论上阐明了人民立场是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党员领导干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必须始终坚人民立场。
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中,感悟和增强人民立场。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实践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为人民的利益不懈奋斗。从革命初期的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让人民富裕起来,到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无不是以人民利益为中心来确定我们的阶段性工作目标和长期奋斗目标。在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人民群众始终同我们党同甘苦、共患难、心连心。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告诉我们,人民是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不论在什么阶段、什么时期,我们党员干部都要自觉坚守政治立场上的人民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讲了一个小故事,提到曾经有一位老革命、老将军回乡的时候,所坐的车子被乡亲们的奔驰等豪车堵了路。老将军的警卫员就有些不耐烦,但是老将军说:“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我看到这个情况很高兴,他把我的车堵了我很高兴。”总书记就说了句话:“这是我们的初心啊。” 我们知道,苏联共产党只有20名万党员时打败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政权;有200万名党员时打败了德国法西斯,保卫了政权;有2000万名党员时却自己打败了自己,失去了政权。究其主要原因,就是苏联共产党忘了初心,脱离了群众。
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心系人民群众安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抗击疫情,突显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真挚情怀和责任担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上至108岁的老人,下至出生仅30个小时的婴儿,我们不放弃一名患者,不放弃任何希望,一个个生命奇迹见证着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当年,红军为什么受欢迎?共产党为什么受欢迎?答案就是当年红军和共产党人为了推翻压在人民群众头上的“三座大山”,抛头颅、洒热血,付出巨大牺牲,才换来了国家的独立、人民的自由。重温“半条被子”故事,就是要求党员干部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愿思盼”,勇于担当作为,敢于攻坚克难,切实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求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对人民要始终灌注真情实感,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不变的初心使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们要继续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凝聚奋斗前进的磅礴力量,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