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顾氏外科简介
顾氏外科创建于1862年,至今已有160余年历史。肇始者顾云岩祖籍上海崇明,后迁居浦东悬壶济世,开创了顾氏外科流派。第二代传人顾筱岩以治疗疔疮、有头疽、乳痈、疡科、外科杂症誉满沪上,主张“外之症实根于内”,研创芩连消毒饮及“苍耳子虫”治疗疔疮,在没有抗生素的年代,抢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被封为“疔疮大王”,与当时伤科名医石筱山、妇科名医陈筱宝并称“上海三筱”。顾筱岩总结实践经验,勇于创新,充实了顾氏外科学术内涵。第三代传人顾伯华汇通中西,创新发展了顾氏外科学术思想,夯实了中医外科临床实践和理论的基础,成为顾氏外科最杰出的继承者和发展者。20世纪60年代,顾伯华主编了我国第一部外科统编教材《中医外科学》,20世纪80年代出版了《实用中医外科学》,毫无保留地将顾氏外科内治心要、验方、秘方及外用药的配制方法、手术操作方法全部奉献出来,同时构建了中医外科学的学术体系。正是这个不同凡响的举动,成为顾氏外科实现巨大跨越的关键一步,顾伯华成为现代中医外科学的奠基人与开拓者。第四代传人陆德铭、马绍尧、唐汉钧、朱培庭、陆金根、顾乃强、顾乃芬、顾乃芳等,全面秉承顾氏外科精髓,在现代中医外科领域处于领军地位。他们成为中医外科界的泰斗,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是顾氏外科可持续发展的中流砥柱。第五代传人阙华发、陈红风、刘胜、曹永清、李咏梅、张静喆等,以传承顾氏外科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为己任,以专科专病诊治研究为重点,不断拓展顾氏外科的学术内涵,成为新时期推进顾氏外科发展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第六、七代传人正着手从宏观到微观全面开展顾氏外科流派学术内涵的传承、创新、发展工作。
通过七代人的努力,顾氏外科逐步形成了疮疡、乳腺、皮肤、肛肠、急腹症等具有中医特色和优势的中医外科学术体系,是目前国内唯一具有完整的传统中医外科学术体系和建制的临床学科。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起先后被列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全国中医外科界唯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外科协作组牵头单位)、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所属中医外科实验室被认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理三级实验室。顾氏外科流派成为上海市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基地及第一批64家全国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单位。顾氏外科疗法因其独特疗效已被列入第三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