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软实力”概念辨析
1. 硬实力(hard power)与软实力(soft power)
软实力与硬实力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在二者的区分中更易明晰各自的内涵。本文采用约瑟夫·奈关于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界定。他指出:“硬实力指的是通过惩罚的威胁或回报的承诺迫使他者去做本来他不想做的事情的能力。无论是经济胡萝卜还是军事大棒,长期以来,诱致或强迫他者就范的能力一直是权力的核心要素。”“软实力是一种通过让他人做他人自己想做的事情而获得预期结果的能力。这是一种通过吸引而非强迫获得预期目标的能力。”

表2:力量
(参见:约瑟夫·奈著,吴晓辉、钱程译:《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东方出版2005年版,第8页。)
2. 国际形象(international image)
国际形象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外延极为广泛、不易把握的概念。本书采用吉林大学王家福教授在《国际战略学》一书中关于国际形象的定义。所谓国际形象,“是指国家结构的外在形态,是国家传统、民族传统与文化传承在当代世界空间的特性化脉动的映像化张力,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历史文化传承中所形成的国家素质及其信誉的总尺度。相对来说,国家形象更彰显其精神文明的当前态势。”
王家福教授指出,国际形象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个层次是特定国家的整体传统;第二个层次是特定国家近半个世纪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的综合形态;第三个层次是近十多年来,特定国家的经济政治状况和社会文化风貌等。”
3. 国际责任(international responsibility)
国际责任是“责任”一词在国际问题研究中的运用。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责任”一词有两条基本内涵:其一,分内应做的事;其二,没做好分内应做的事,因而应当承担的过失。
换言之,责任是社会成员对社会所负担的与自己的社会角色相适应的应为的行为和社会成员对自己实际所为的行为承担一定后果的义务。根据责任的这种涵义来界定国际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说,“国际责任”就是国际社会中的行为体,尤其是主权国家,对国际社会所负担的与自己的国际角色相适应的应为的行为和对于自身实际所为的行为承担一定后果的义务。
4. 国际制度(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新自由制度主义代表人物罗伯特·基欧汉(Robert O.Keohane)给出的“国际制度”的定义是,“规定行为的职责、限制行动以及影响行为者期望的持久的互为联系的一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规则”。
基欧汉认为,国际制度的外延将包括国际组织、国际条约、国际惯例等。鉴于以联合国为代表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当代国际法和国际制度建构中的核心地位和典范作用,在本文中,“国际制度”特指以联合国为代表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5. 中国软实力(China's soft power)
中国软实力是指中国运用文化、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等软性资源,增强他国对中国发展模式、发展道路、国际治理理念的理解与认同,促进他国树立正确的中国观,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影响他国政策制定与行为,推动中国特定国家利益的实现,增进国际共同利益拓展的能力。
6. 中国软实力战略(China's soft power strategy)
中国软实力战略是以塑造国际形象为切入、以履行国际责任为巩固、以建设国际制度为保障,通过三者的有机整合与系统运作,提升中国软实力,维护和拓展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国家利益的系统工程。该战略旨在为中国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为中国硬实力发展注入新动力、探索构建世界新秩序的新路径。从更深层次说,该战略谋求强化中国特色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核心价值体系的合法性,彰显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的合理性,提升中国外交战略和未来战略空间打造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