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公党建的历程及现状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一文将改革开放以来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历程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萌芽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1991年)、扩大探索阶段(1992-1997年)、规范提高阶段(1998-2002年)、创新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在第一阶段,各地开始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进行了初步探索。但由于受思想认识、政策指导和党建理论研究滞后等影响,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整体上进展缓慢。在第二阶段,邓小平南方谈话后,非公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也积极推进,各地非公企业党组织数量迅速增加,党组织覆盖面也随之不断扩大。在第三阶段,十五大所提出的“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之得到了加速发展,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也扎实推进。在第四阶段,十六大强调“两个毫不动摇”,新修订的《党章》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的职责任务,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从此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企业党建工作从注重组织覆盖向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并重转变;从注重抓党组织建设向注重发挥党组织作用转变;从一般性要求逐步向规范化制度化转变。” 这四个阶段,清晰地勾勒出非公企业党建的发展历程。
那么,非公企业党建的现状如何呢?这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概括。首先,非公有制企业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不断扩大,党在这一领域的组织基础和执政基础进一步夯实。近年来,“各地突出规模以上企业 这个重点,注重创新组织设置,做到条件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大力推进党的覆盖网建设。据党内统计公报,到2008年底,全国238.5万户非公有制企业中,有38万户建立了党组织,占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企业总数的99.4%”。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基本实现了党组织全覆盖。其次,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发展工作和党员人才工程稳步推进,这一领域的党员队伍不断壮大。“2008年,我国在非公有制单位中共发展在岗职工党员12.6万名,非公有制单位在岗职工党员总数达到358.2万名。”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形成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与非公经济发展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双赢局面。第三,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不断增强,党在这一领域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有效提升。第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制度不断健全,党在这一领域的组织运行机制初步形成。第五,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带动工建、团建扎实开展,呈现出党的组织和群团组织建设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
为什么非公企业党建能在十六大以后,特别是十七大以来有如此大规模的进展呢?原因有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
宏观方面,各地党组织对于两新组织党建逐渐予以重视,有针对性地加强引导,促使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蓬勃发展。例如,北京市“针对组织建设相对薄弱、流动人员、青年群体相对聚集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通过抓楼宇、抓规模、抓重点、抓示范,2010年同比2005年新组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4300余个,新覆盖非公有制企业3.6万余家,组织覆盖率提升了30个百分点” 。
从微观方面而言,除党的建设的大环境有利于非公企业党建的发展以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非公企业党建对于非公企业所发挥的特有功能。换言之,除外因外,更重要的是内因在起作用:非公企业老板们逐渐意识到加强党建工作对其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这里又可以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有些老板本身就是共产党员,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国家的前途十分关心,愿意为党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例如本书第三章介绍的金秋集团的董事长刘振江,他就是一位关心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共产党员企业家。他心系国家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前途和命运,对党建工作有很高的热情。他曾经主动找到金秋集团所在地的上地街道社工委,要求为本地非公党建工作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现在他是上地街道社工委的副书记。第二种情况通过以下的研究可以体现出来:“已有研究者对此进行观察得出,开展企业党建工作能使企业更容易得到上级党委、政府在政策上的指导以及资金、技术、项目、信息等多方面的帮助,是获得各种政治资源的有效途径。这种政治资源大体可概括为以下多个方面”,比如:政策性信息资源 ,专有(特惠)性政策资源 ,信用(声誉)性政治资源 ,权力性政治资源——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等头衔 ,人才资源 。换言之,“党建工作能使非公有制企业获得各种政治资源以及由此派生出的政策性、社会性和经济性等资源,是企业取得党和政府认同、社会认同、员工认同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保护产权,降低交易成本,为企业发展积累必要的社会资本” 。农村背景的非公企业老板入党动机及其功能也为上述观点提供了佐证。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生刘燕舞2008年至2009年在河南、山东、湖北、湖南、贵州、江西、浙江等七省的十个村对农村基层组织演变所作的调查中,涉及了非公企业老板的入党状况和动机的问题。该调查发现,农村的经济能人们现在对入党有很高的热情和非常迫切的要求,与十年前截然相反。“在湖北丰村调查时发现,自2000年以来,村党支部发展的20个党员中,有12个是村中的经济能人,他们的资产均在100万元以上,大多都是矿山老板或在镇上经营公司的企业家。” 浙江甬村、山东刘村、江西陈村的调查结果与此一致。究其原因,陈村支部书记王某说:“其一是,这些‘资本家’越来越相信我们这个党会长期执政。其二是,当前中央对基层党员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让这些‘资本家’也有点心动,如超过一定年龄的党员可以享受一些生活补助等。三是,这些‘资本家’也想通过参加选举,来担任村支部书记,或是成为党员,至少拥有选举的权力,选票权可以作为条件交换更多他们需要的资源,如通过投票选举书记,来获得砂石厂的承包权或其他工程项目,如修路等。” 这第二种情况和第一种情况一样,都是非公企业老板主动开展党建工作。无论企业老板是否党员,他们都认识到党建工作的作用。第三种情况是被动型的、形式化的:非公企业只是被动地、应付差事似地按照属地党组织的要求例行党建工作,甚至消极对待党建工作。其中的原因与上一种情况正好相反。有些非公企业老板担心企业的自主经营活动会被党组织监督制约、受到干预,企业的合法权利也会受到来自党组织的侵犯,企业管理和生产成本会因为开展党建工作而不断增加,甚至担心企业的发展会受到政治连累。以下是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戴建中研究员提供的、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所做的第九次私营企业调查所得的相关数据,可以为上述分析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
1.性别
2.文化程度
3.年龄分组
4.所有者权益分组
5.东中西分布
6.您是否参加了下列组织?
7.如果您还没有加入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否希望参加共产党?
8.如果您是党员,您是否担任了企业党委(总支、支部)书记?
9.如果您是党代会代表,请问是哪一级的?
10.如果您是地方和基层党委委员,请问是哪一级的?
11.如果您是党委委员,是否担任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