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别开蹊径 风景常新
李增林
我与茂景相识已多年了。茂景是我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时师弟袁伯诚的弟子。记得1981年固原师专初创时期,为支持固原师专,宁夏回族自治区教委曾派我到那里作过题为《伟大祖国的灿烂文学》的学术讲座。1989年春天,又应固原师专之邀,去作过《阴阳八卦与周易》的学术讲座。如今固原师专已升格为宁夏师范学院,可喜可贺。这里,谨借教育部对宁夏师范学院本科评估的东风,带去我对宁夏师范学院广大师生衷心的祝福和亲切的问候!
伯诚教授驾鹤西去已六年,茂景时常北上银川看我,有时不避风雨而至,使我感动。我忝为宁夏易学研究会的顾问,与茂景晤面机会较多。茂景常到我家叙谈,并非单纯请教易学问题,更多的是向我汇报他在中国古代天文学、汉字幻方与心理音乐疗法等领域的一些研究成果与学习心得。茂景是个人才,我喜欢他。
《心诗美理》从心理学、美学与数学角度评析唐诗颇有新意。茂景选取的视角是当代西方“接受美学”的思想。“读者对本文的接受过程就是对本文的再创造过程,也是文学作品得以真正实现的过程。文学作品不是由作者独家生产的,而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接受美学——接受理论》第5页,联邦德国H·R尧斯美国R·C霍拉博著,周宁、金元蒲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心诗美理》是在唐诗基础上的结晶与再创造。
著名作家王蒙2012年9月在北京诗词学会组织的讲座上,谈到有本书叫《中华诗词排行榜》,排行榜令人反感,是接受西方统计学的观测分析方法,按所规定指标进行排队。企业、富豪、明星皆可用此方法进行筛选排队,这本书对中华诗词也照此打分,确实莫名其妙。我赞成王蒙同志看法。我认为给古代诗词,尤其是给唐诗宋词排座次意义不大。欣赏唐诗宋词重在感受,贵在领悟。不同的人读唐诗宋词的具体感受会有不同,而领悟也有差异。即使是同一读者在不同年龄和生活机遇下对唐诗宋词某作品的感受领悟亦会有所差异。人们对唐诗宋词存在一个基本的共同认识,但每个人在其20岁和80岁的思想境界与心理感受不同,对唐诗宋词领悟的深度也是有差异的。阅读同一首唐诗,读者的学养、境界不同,领悟的层面自然差异甚大。
茂景从认知心理、审美和数论三维视角剖析唐诗,从多学科综合研究唐诗,推敲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在艺术创作中的微妙关系令人耳目一新!此方向前景一定是光明的!继续开拓定会有广阔的新天地!
我在宁夏书画函授学院讲授《古代诗词楹联讲座》,在第八章《漫谈楹联及创作》中谈到张伯驹在《素月楼联语》中引《古今联语汇集》曰:“惠山有唐张祜题壁联语云:‘小洞穿斜竹,重街夹细沙。’”可谓最早的对联。张祜与白居易是同时人,较孟昶约早150余年。那就是说楹联的产生至今已发展1200余年,是一种独立的特殊文体。我认为:今天看来,对联可由韵文、散文、古诗词,或文白合璧生成。故可分为律诗类、古诗类、散文句类、白话类、诗文合璧类等等。其中以律诗类为正格。对联格律与近体诗的格律基本相同,然而更加自由、灵活些。格式较多,尚无定制。楹联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和多句联。这里,选用我所拟几例五言、七言联以示对茂景观点的支持:

学习贵在质疑,研究贵在创新。我喜欢茂景在研究学问上的这种开拓进取精神。是为序。
癸巳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