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库里肖夫的实验与普多夫金的观点
如前所述,蒙太奇指称着电影的剪辑,指向电影表述的基本方式。苏联蒙太奇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导演普多夫金在他的《电影技巧》德文版前言中写道:“电影的基础是剪辑。”这一方面表示着当德国的电影理论先驱们关注一个个镜头的影像,及与之相关的人的感觉、心理和视觉价值时,苏联的电影工作者将目光注视在镜头之间的连接上。另一方面,他们一开始的发现源于实验性的实践,但他们抵达的仍然是对电影的哲学认知,是电影美学的范畴。
可能是一两个偶然的事件决定了苏联电影走上实验之路,首先是当时电影胶片的匮乏。一次大战期间和战后,整个欧洲都短缺电影胶片,苏联正处十月革命后红军与白军交战,更难得到急需的胶片。这种情况迫使苏联的电影制作者必须最大可能地利用手头的胶片,纪录片导演维尔托夫是第一个这样做的,他拍摄的新闻纪录片素材几乎是不加取舍地剪接在一起成为著名的《电影真理报》系列。他的“电影眼睛派”观点除强调镜头内容的真实,还指出应当通过对镜头的选择、剪辑、配加字幕等方式,赋予影像素材以特定涵义。

列夫·库里肖夫
影响深远的库里肖夫工作室也就在这种情况下成立。列夫·库里肖夫(1899~1970)是苏联蒙太奇学派创始人之一,他的研究成果为蒙太奇电影美学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20年,国立莫斯科电影学院建立,库里肖夫成为学院领导人,并执教于该学院实验班(即库里肖夫工作室)。他指导学生进行过一系列的电影剪辑实验,为蒙太奇理论提供了最基本的思想概念。普多夫金就是其学生之一,维尔托夫也曾在库里肖夫指导下剪辑新闻片,而其实验结果的影响力更扩展至爱森斯坦等人。由于缺乏足够的胶片来拍摄整部电影,库里肖夫和他的学生们试着改写剧本大纲,剪辑和重新剪辑已经拍摄的影片片段,包括重新剪辑进口的西方故事片段落。
1919年,一个格里菲斯《党同伐异》拷贝被他们获得,这使他们得以对这部创造性电影的创新剪辑进行了深入研究。工作室一遍又一遍地放映《党同伐异》,直至重新剪辑影片段落来考察其表述力的所在。格里菲斯如何通过剪辑推动叙事,如何组接相反和看起来毫不相干的镜头来强化情绪,表达思想与情感等,都是他们研究的要点。库里肖夫工作室还进行了他们自己的一系列实验,以加强对剪辑效果的控制,同时发现其中原则性的东西。
如在1920年的一个实验,库里肖夫把下面五个镜头组接为一个影片段落:
①一个青年男子从右向左走。
②一个青年女子从左向右走。
③两人见面,握手,男子手指着画外。
④一幢白色大建筑物(白宫)。
⑤两人登上一段台阶。
观众看到的这一段落所表述的就是一个男子和一个女子会面,他们一起到男子所指的建筑物白宫去。观众会认为这是在同一地点连续发生的一个场景,但实际上,段落中男子和女子走动的镜头在不同的地点拍摄,白宫镜头从美国电影中剪下来,两人登上的台阶摄于另一个地方的教堂。这一实验表明电影空间地点的一致性和现实中空间地点的一致性没有直接关联,库里肖夫把这种结果称为“创造地理空间”或“人为的景观”。同样的情况也可以推衍到时间的拍摄与构造上去,这样,剪接或者说蒙太奇就创造了电影自己的完整空间与时间,而无需在拍摄上依赖事实。
在另一个著名的实验中,库里肖夫从库存的影片中找出沙俄时代演员伊万·摩朱金的一个面部特写镜头,他把这一镜头分别与三个不同的镜头进行组接,形成三组蒙太奇句子。第一组连接一个热汤的镜头,第二组连接的是一个死去女人躺在棺材里,第三组连接一个小女孩在玩玩具熊。当不知情的观众分别看过以上组合的片段后,他们都赞扬摩朱金的表演:他面对热汤表示了饥饿感,他对死去者表达了哀伤,他对女孩表现出慈父的情感。摩朱金中性表情的镜头在三个剪辑中都产生了新的涵义,组接而不是单个镜头激发出观众的情绪反应,观众又把所激发的情感与理念赋予镜头内容。这说明几个画面的并列可以完成影片的表述,影片结构的基础就来自镜头的组合,剪辑能够构造场景及其情感内容,并使同一镜头获得新的实质与涵义。这一实验被称做“库里肖夫效应”。
库里肖夫还有一项实验,他用第一个女人的面部、第二个女人的躯干、第三个女人的手和第四个女人的腿的镜头,组合出一个电影中的女人。蒙太奇构造出现实中不存在的人,这进一步拓展了电影的创造能力。
普多夫金曾谈到库里肖夫带领他们做的又一个实验,它包含三个镜头组成的段落:
①一个男人微笑的面部。
②一把看起来对准他的左轮手枪。
③同一男人恐惧的表情。
按上述顺序剪辑的电影片段使观众看到了一个面对暴力胆怯的男人形象,如果将镜头①和③对调,所表现的男人形象就成了面对死亡的无所畏惧。完全相同的几个镜头,由于剪接顺序的改变形成不同的含义,即蒙太奇顺序改变含义。
蒙太奇的效应无疑十分丰富,库里肖夫和他的学生们在实验中体会到了其中的方方面面。他们发现了剪接所具有的明显叙事功能,也发现了理性与情感剪接的多种可能性,如象征与联想性剪接。他们还发现了纯粹情绪性的镜头本身的剪接,不是把不同画面内容的镜头剪接一起,而是将一个内容的镜头打碎又连接。通过这种剪辑创造一个段落特有的节奏,如用越来越短的镜头来加强节奏,造成电影自己的时间感,增进同一动作的张力。情绪氛围性剪接又是一种方法,一系列幽暗事物的镜头可造成低沉与绝望的感觉等等。他们最终发现大多数剪接都必然同时在三个层面上起作用。
库里肖夫工作室的实验及其发现为蒙太奇理论的完善建立所作的基础性贡献,是一目了然的。
普多夫金(1893~1953)曾就读于苏联国立电影学院,在库里肖夫工作室从事创作,后与库里肖夫在电影观念上发生分歧离开工作室。1925年他执导了第一部大型科学片《脑的机能》,1926年导演了重要电影《母亲》,此后还导演了《圣彼得堡的末日》、《苏沃诺夫大元帅》等影片。普多夫金的理论著作不多,有《电影技巧》、《论电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等,但仍有着较大的影响。他的蒙太奇理论与爱森斯坦有相同之处,却也存在着一些重大的分歧,两人就如何正确运用蒙太奇理论展开过激烈的论战。
普多夫金在许多场合强调了蒙太奇与蒙太奇理论的重要性,他在《电影技巧》中写道:“库里肖夫确信电影作品素材由影片的片段构成,其构成方式是用一种创造性的特殊顺序将它们连接在一起。他还确信电影艺术并不开始于演员表演和场景被拍摄,那只是物质材料的准备阶段。电影艺术始自导演开始将电影的各种元素连接综合在一起的瞬间。”他又在另外的地方指出:“必须注意:人们往往不是从蒙太奇的本质来全面地解释或理解它的涵义。有些人天真地认为,蒙太奇的意义只是单纯地把影片的片段按适当的时间的顺序连接起来。” [1]
对于普多夫金来说,电影可以理解成不是拍摄而成的,而是那些作为原料的一截截不同胶片的堆砌。他的电影公式可以读作:电影创作=(1)镜头内容+(2)镜头顺序+(3)镜头长度。他在强调了电影就是将不同的镜头按照不同的顺序剪接组合之后,专门提出还要控制与操纵这些镜头的长度,因为这关系到创造电影的韵律,和传达给观众不同的效果。
在对蒙太奇的理解和运用的侧重上,普多夫金更多地倾向于其叙事功能,侧重于强化观众所熟习的叙事法则。他主张影片的效果应当和观众的心理历程相一致,这样更能够感染观众。在剪辑上,他更注意保持影片叙事的流畅和自然,把蒙太奇处理成为影片情节发展的自然要素。普多夫金的这种观点对随后的好莱坞电影与苏联情节剧电影,都产生了相当的影响。从整体创作风格上讲,普多夫金是现实主义的,他让蒙太奇尽量顺从现实的逻辑。他的电影语言是温和与抒情的,其蒙太奇理论亦更具有现实和实践意义。
普多夫金还把蒙太奇看做是从心理上来引导观众进入电影的一种方法,并且从这个角度对蒙太奇手法进行了分类与归纳。他提出了蒙太奇的五种类型,包括“对比蒙太奇”,以对立或对比的原则组接镜头,产生相互冲突与相互强调的作用,强化所表现的内容或情绪、思想。“平行蒙太奇”,结构上两条情节线并列表达,使之彼此紧密联系,互相衬托与补充,可以是镜头的并列,也可能是场面与场面、段落与段落的并列。“隐喻蒙太奇”,组接使画面的潜在内容浮现,或赋予画面与段落新的含义。“交叉蒙太奇”,又称作“动作同时发展的蒙太奇”,两个同时进行的场面分成多个片段,交替地出现于银幕。“复现式蒙太奇”,被称为“主题的反复出现”,表达影片主题的事物一再地出现在银幕,形成视觉或听觉上的重复,使之得到强调与深化。
在普多夫金之后,出现了多种蒙太奇的分类方法和类别,蒙太奇呈现出愈加复杂的现象,蒙太奇的理论也在发展中。蒙太奇作为电影的基本语言形态,它几乎具有无尽的可能性,有人认为苏联蒙太奇学派似乎“过分夸大了蒙太奇的作用,以至走向极端” [2] ,这一见解当然值得讨论。
普多夫金的蒙太奇理论与实践有着他特有的风格,包括他和爱森斯坦理性电影、理性蒙太奇的区别,也包括他和格里菲斯那样单一叙事蒙太奇的区分。他有着自己的倾向,但他并不单一和过分偏面,仍然具有着丰富性。对比分析以下两段平行蒙太奇或许能够说明这一点。
(1)选自格里菲斯《生活的瀑布》:
①女主角被从农场主家驱赶,在风雪中奔向河边。
②女主角跌倒冰块上,昏迷。
③河上流冰开始浮动。
④男主角赶来救助。
⑤男主角从一冰块跳跃至另一冰块。
⑥浮冰流动的场景。
⑦汹涌水流将躺着女主角的冰块冲向瀑布峭壁……
(2)选自普多夫金《母亲》:
①河岸,雪悄然化着,冰冻的河流。
②工人们走在街上。
③融化着的冰块,全景至特写。
④监牢铁栏,巴威尔(母亲的儿子)。
⑤河上一片发白的冰块。
⑥工人游行队伍,母亲,红旗。
⑦冰块开裂,流动,互相撞击。
⑧工人越狱,巴威尔。
⑨冰块奔流,冲击桥墩。
⑩沙皇军队冲击游行队伍,母亲牺牲。
⑪冰块冲至河流宽阔处,奔腾。
两个段落都有流冰的镜头平行剪辑于人物行动的情节线中。在前者,流动的冰块显然只是人物行为的环境书写,其作用在于指明行动的位置状况,形成行为的情境关联。然而在后者,普多夫金刻意剪辑进去的流冰形象,一开始虽也是环境的描述,但很快移变为象征与概括,或主观评论。平行蒙太奇在这里促使事变与寓意联接上,成为主观理念的表达。以蒙太奇的方法使叙述形成象征、隐喻的艺术表现效果,正是电影(影像)独有的表达形式和语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