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日战争之当代责任
李建平
[摘要] 在举行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庆祝活动的时候,我们应该更广泛和大规模地宣传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成果和重大意义,应该全面调查和整理现存抗战遗址、抗战文物、抗战档案并进一步加大保护利用力度,应该加紧开展对抗战老兵的援助和影像资料的采集与整理,应该进一步引导和推动对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史学研究、文艺创作和影视制作,应该积极参与世界性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推动国际性和平正义事业发展。以此达到牢记历史,弘扬抗战精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的目的。
[关键词] 抗日战争;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当代责任;抗战遗址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议。纪念抗日战争,是当代中国应有的责任。在举行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庆祝活动的时候,我们应当做什么?
应该更广泛和大规模地宣传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成果和重大意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反抗外敌侵略全面性胜利的伟大战争,是中华民族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100多年由衰弱挨打到刚强站立起来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重大转折点,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起点和象征。其成果之辉煌,其意义之重大,多年来似乎已讲了很多,其实在民众中并未讲够讲透,甚至在史学研究、国民教育、党史研究等国家规范渠道均没有准确体现,至少没有充分体现。究其原因,主要的一条是我们在20世纪下半叶的一段较长时间里,都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将阶级斗争的胜利掩盖了民族战争的胜利;讲阶级斗争、解放战争的历史、战果和意义多,讲民族战争尤其是抗日战争的历史、战果和意义少。20世纪70年代末虽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但后来的几十年全力地搞经济建设,顾不上对思想道德和社会科学领域的错谬与混乱作清理与反拨,致使上述的一些带有较大缺陷的历史观继续在思想领域延续。由此带来的后果,是使这段历史在中国民众中甚至世界范围内逐渐淡漠,战争的正义性和重要性没有很好地张扬,战争肇事者的责任不能清晰彰显。这在客观上让日本右翼势力有可乘之机,在其国内全面抹杀战争罪恶和责任,并挑起国际性争端,挑战亚洲和平秩序和世界进步阵营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与性质的共识,直接威胁我国的周边安全和国土利益。在这个时候,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议,从法规层面上确定了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性,并将其重大意义带入民众的生活与意识之中,带入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之中,意义重大。为此,我们必须从这个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开始,更广泛和大规模地开展宣传抗日战争胜利伟大成果和重大意义的工作,包括国际性宣传,科学、规范、理直气壮地宣传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遭受的重大战争损失和取得的重大战果,宣传中国人民开展抗日战争的正义性和重要性,宣传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建立战后世界和平秩序的重大贡献。党委宣传部门、政府相关机构、新闻媒体、文博与社科事业单位、党校、高校、中小学校、社会团体等,尤其具有重要的宣传责任。要提升宣传高度,扩张宣传广度,增加宣传频度,推进历史研究深度,创新宣传与研究的手段与方法。真正使对这个伟大节日的纪念达到“牢记历史,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缅怀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所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做出贡献的人们,彰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的目的。
应该全面调查和整理现存抗战遗址、抗战文物、抗战档案并进一步加大保护利用力度。抗日战争结束将近70年了,战争的遗迹大多已湮没消失。现存抗战文化遗产,如民族魂魄,如国家瑰宝,弥足珍贵。保护好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并付出重大牺牲取得的这场伟大的民族战争的胜利成果,是保护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重大财富,是保护我们民族自身的脊梁与血脉,是我们后人的重大职责。此时此刻,抓紧保护现存抗战文化遗产,刻不容缓。抗战文化遗产,从物质层面说,至少有抗战遗址、抗战文物、抗战档案三大类。政府应该立即启动全面调查整理现存抗战遗址、文物、档案的工作。目前虽然有一些地方政府和一批机构、社会团体和民间人士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如重庆市启动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和建设工程,广西社会科学院和广西抗战文化研究会联合开展中国西部地区抗战遗址调查与保护利用研究,中央档案馆、国家第二档案馆以及一些省级档案馆的抗战档案展示,四川企业家樊建川的抗战博物馆的建设,等等,但毕竟还不普遍,不够全面系统,力量也很单薄,其单方面的成果还无法充分整合,提升价值,难以对国家战略起到强力支撑。因此,由国家层面设制对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包括文博、档案、图书、社科、党史、地方志等领域开展对抗战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查和整理的系统工程,应该是当下立即开展的工作。在开展调查整理的同时,加大保护力度,包括制定保护政策,落实保护措施,增加保护的资金配置等。
应该加紧开展对抗战老兵的援助和影像资料的采集与整理。抗战老兵既是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又是这场正义战争的贡献人,理应得到尊重与关照。历史过去了70多年,生存在世的抗战老兵已经越来越少,更显珍贵。这里所说的抗战老兵,主要指原国民政府军的抗战老兵。因为原共产党所属部队的老兵即八路军新四军老兵,在新中国里一直得到较好的待遇与照顾,而原国民政府军老兵没有得到同等待遇。如今他们已年迈体弱,大多生活困难,精神窘困,亟须在精神和生活上给予扶助。扶助或者说援助这批抗战老兵,既符合当今全面肯定抗日战争的正义性和全民性的国家意识,也是我们抢救活的历史资料,掌握活的历史证据的国策所需。一个抗战老兵是一座活的抗战博物馆,开展对抗战老兵影像资料的采集和整理工作,是对抗战历史的有效开掘和对历史文物的新的保护手段,是将精神层面的抗战文化遗产转化为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环节。应在政策、宣传、生活补助、医疗保障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这项工作如今也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
应该进一步引导和推动对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史学研究、文艺创作和影视制作。近十年来中国的抗日战争研究取得了较快的进展和较深入的学术成果,客观上促进了国家层面上对抗日战争的高度重视和准确认识。要保证准确的历史观、战争观对国民思想的正确引导和对抗日战争历史、成果和重要性的正确宣传,还需继续推动社科界、党史界、文化界对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深入研究,包括科普研究和文艺创作。加大对有关抗日战争社科研究成果的出版推介和成果转化工作及其扶植力度,鼓励作家艺术家在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掌握丰富的史料的基础上开展有关抗日战争题材的文艺创作尤其是影视作品的创作。近几年虽然出现了一批粗制滥造、被人诟病的抗日影视剧,但这并不是摄制抗日影视剧的必然弊病,我们依然有着像《亮剑》《悬崖》《潜伏》《太行山上》《东京审判》等一批优秀的影视剧,为此我们也更需要以科学的理论和正确的历史观加强对文艺创作和影视剧生产的引导。今后要进一步引导和推动社科工作者、文艺工作者和相关管理部门在正确的历史观和丰富的史料的基础上产生更多优秀的社会科学著作、文艺成果和影视作品。
应该积极参与世界性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推动国际性和平正义事业发展。抗日战争后期,中国政府派出十余万远征军赴缅作战,加入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以巨大的牺牲和卓越的贡献赢得了战后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位置,成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我们举行首个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纪念活动的时候,应该秉承当年加入世界进步阵营的传统,积极参与世界性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相关活动,尤其是明年的世界性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俄罗斯和韩国时已与两国总统约定明年联合举办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这是我国参与世界性纪念活动的重要一步。这将扩大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宣传,扩张我国对世界和平正义事业的参与度和影响力,扩大世界反法西斯主义的声音与势力,挤压少数抹杀战争历史,企图逃避战争罪责的不认错国家,促其反省。中国应当而且可以为世界和平正义进步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简介:
李建平,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广西抗战文化研究会会长,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抗战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