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
六经国史而外
,凡著述皆小说也。而尚理或病于艰深
,修词或伤于藻绘
,则不足以触里耳而振恒心
。此《醒世恒言》四十种,所以继《明言》、《通言》而刻也
。明者,取其可以导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
;恒则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三刻殊名
,其义一耳
。夫人居恒动作言语不甚相悬
,一旦弄酒
,则叫号踯躅,视堑如沟
,度城如槛,何则?酒浊其神也。然而斟酌有时
,虽毕吏部、刘太常未有时时如滥泥者
。岂非醒者恒而醉者暂乎?繇此推之,惕孺为醒
,下石为醉
;却嘑为醒,食嗟为醉
;剖玉为醒,题石为醉
。又推之,忠孝为醒,而悖逆为醉;节俭为醒,而淫荡为醉,耳和目章
,口顺心贞为醒
;而即聋从昧
,与顽用嚚为醉
。人之恒心,亦可思已
。从恒者吉,背恒者凶。心恒心,言恒言,行恒行。入夫妇而不惊
,质天地而无怍
;下之巫医可作
,而上之善人君子圣人亦可见
。恒之时义大矣哉
!自昔浊乱之世,谓之天醉。天不自醉人醉之,则天不自醒人醒之。以醒天之权与人,而以醒人之权与言
。言恒而人恒,人恒而天亦得其恒,万世太平之福,其可量乎!则兹刻者,虽与《康衢》、《击壤》之歌
,并传不朽可矣。崇儒之代,不废二教
,亦谓导愚适俗,或有藉焉;以二教为儒之辅可也。以《明言》、《通言》、《恒言》为六经国史之辅,不亦可乎?若夫淫谭亵语
,取快一时,贻秽百世,夫先自醉也,而又以狂药饮人,吾不知视此三言者得失何如也?
天启丁卯中秋
陇西可一居士题于白下之栖霞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