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蛋糕”与分“蛋糕”
——兼顾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
蛋糕,是我们每个人再熟悉不过的食品了,亲朋好友聚会的时候,分食大蛋糕,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在现代汉语里,一般用“做蛋糕”比喻发展经济,用“分蛋糕”比喻社会财富的分配。
习近平用“蛋糕”打比方,旨在说明一方面中国要持续地把经济建设搞好,以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为更多、更好地分好蛋糕打好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要不断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使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果更加公平地惠及全体中国人民,达到做大蛋糕的目的。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说的是物质生活保障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这是有目共睹的。但在当代中国,人口多、底子薄、资源匮乏、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仍是最基本的国情。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就必须依靠发展经济。正在从温饱走向小康的中国人民对进一步改善生活品质愿望强烈,这也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而言,尽管我们的“蛋糕”比过去大了许多,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蛋糕”并不足够大,更何况我们有如此大的人口基数,即便是最公平地分“蛋糕”,每个人所能得到的依然很少。因此,在当代中国,首要的是进一步做大“蛋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不能动摇,且必须长期坚持下去。
古人又云:“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句话在中国妇孺皆知,意思是说不公平比贫穷还要可怕。在当代中国,公平正义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换句话说,我们的社会还存在着大量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和问题。比如,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一小部分人利用发展中的制度漏洞,或是通过不正当手段,甚至是通过违法方式,迅速积累大量财富,而且他们中的很多人还为富不仁,故而广受诟病。
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客观上存在着诸多差别问题,如不同行业之间的差别、城乡之间的差别、地区之间的差别等,其成因是复杂的,人们也并不期望这些差别能在短期内消失。然而,那些假公济私,凭借垄断地位而攫取私利,凭借先富之机扩大自身优势而实施所谓“丛林法则”等造成的社会不公平,是破坏社会稳定的最危险因素,对社会发展危害是最大的,因而也是老百姓最痛恨的。
老百姓对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和问题反映强烈,由此造成的仇富心理和行为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是存在的,一些因仇富而产生的极端行为也时常见诸报端。可以说,公平正义问题是影响中国发展进步的重大社会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不解决,不仅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成果难以保持,甚至有可能引起社会的动荡。
发展中产生的问题,最终还需要靠发展来解决。党和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引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也是政府应负的重要责任。说到底,就是要按照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同时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神州大地。
要处理好活力和有序的关系,社会发展需要充满活力,但这种活力又必须是有序活动的。死水一潭不行,暗流汹涌也不行。
——2014年1月1日,习近平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