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并快乐着
——带着乐观主义精神努力工作
1995年,齐秦发行专辑《痛并快乐着》,风靡华语乐坛。此后,诸如“工作并快乐着”、“辛苦并快乐着”等词开始流行。中央电视台201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播出后,一时间,“时间都去哪儿了”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甚至由此演绎出各类“去哪儿了”,成为社会热词。
2013年3月,习近平访问俄罗斯,在会见中国驻俄使馆工作人员和中资机构代表时,谈及此次访俄之旅以及自己的时间去哪儿了的问题时,习近平说:“我不是痛并快乐着,是累并快乐着。”习近平幽默地借用和改造了一个当今社会流行语,以此表达他对待工作和生活的乐观主义精神。
时间是最不偏私的,无论对谁,它都严格地给予一天24小时的平等待遇。如何利用好时间,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从公开的报道中,国人能够了解到,作为一个大国的领导人,习近平的时间都去哪儿了。领导人每天的安排,犹如切换频道,每一个频道都不能出错。领导人出访的行程,一般也是被严格地安排好的,一件事情接连一件事情,中间少有空闲时间,即便有,领导人也必须认真准备和思考下一个行程中自己需要展现的内容。领导人和普通民众的区别在于,他具有代表国家形象的符号意义,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必须符合国人的期待和要求。背负着这些责任和使命,领导人做起来可一点也不轻松。正如习近平自己所说,他是“累并快乐着”。
习近平言说自己“累并快乐着”,一方面,直截了当、非常坦诚地表达自己的辛苦,一点不加掩饰;另一方面,他又告诉大家,自己是快乐的,他竭尽全力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他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之后的感慨;“夙夜在公,为民服务”,这是他就职之后对人民的承诺。一句“累并快乐着”,是习近平在践行“实干兴邦”的诺言,更是他对执政为民的完美诠释。这句话既体现了他对待工作、生活的乐观和幽默,也体现了他对待事业的执著和忠诚。
作为一位领导,不管什么级别、什么职务、在什么地域工作,其职责就是为人民服务。“累”,是工作状态的外在体现,作为领导干部,只有全身心付出辛劳,才能真正践行自己的职责。“快乐”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理念和意愿。领导人也是人,对待超负荷的工作量,从生理层面上来说,“累”是必然的;然而,从心理层面上说,从中之所以能体验出“快乐”,是因为自己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情深,自己的真挚感情融入到了执政为民的治国理政之中。只有怀揣着对人民的忠诚、热爱,才能在人民群众意愿实现的时候,感到无比欣慰。“累”,是使命使然,“快乐”则是为民服务之后的欣慰感和幸福感。
当今社会,朋友相见时的问候语,从原来的“吃了吗”已经慢慢转变成了“忙啥呢”。许多人被问及最近忙不忙的问题时,都会表示自己“很忙”。“忙”已经成为国人生活的一个常态,而忙的结果,便是累,便是辛苦。于是,有些人便会因此而变得浮躁,变得戾气十足,变得没有耐心。其实,“累”只是一个表面结果,重要的是,要看我们为何而累。为你所爱的人付出辛苦,即便累了,也是幸福;为你所忠诚的事业付出努力,即便累了,也是光荣!习近平言语间透露出来的乐观主义精神,给中国社会注入了一股正能量。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需要勇气和党性,不能把我们防身治病的武器给丢掉了。忠言逆耳,良药苦口。作为共产党人,有话要放到桌面上来讲。
——2013年9月23日至25日,习近平全程参加并指导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