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战略部署,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根本举措。2013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以新材料、新能源、信息网络、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兴起,全球科技投入超过万亿美元,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带动了关键技术交叉融合、群体跃进,变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断积累。这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机不可失,失不再来。18世纪中叶,英国抓住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的机遇,率先实现了工业化。19世纪下半叶,法、德抓住以电动机和内燃机为标志的电气革命的机遇,崛起为世界强国。20世纪中叶以来,美国抓住以相对论、量子论、信息技术革命等为标志的科学革命的机遇,成为世界头号强国。今天,我们只有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才有可能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科技实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大台阶。同时,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以水资源为例,204条河流409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IV-V类和劣V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9.9%、23.7%和16.4%。其中,长江、珠江水质良好,松花江、淮河为轻度污染,黄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物质资源会越用越少,而科技和人才却会越用越多。我们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必须及早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释放科技创新潜力,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
一是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关键是深化改革,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企业是科技创新最活跃的因素,要深化改革,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力量,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政府要搞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顶层设计,在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命脉的领域积极作为,总体确定技术方向和路线,加强对科技创新应用的支持和协调,用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等抓手,着力抢占科学技术的制高点。
二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当务之急是要健全激励机制,完善政策环境,制订技术标准、市场规范和产业技术政策,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激发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主体、以银行信贷融资为支撑、其他社会资金为补充的科技投入体系,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扩散的障碍,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三是完善人才发展机制。科技人才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要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消除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支持和帮助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制定更加积极的国际人才引进计划,吸引更多海外创新人才到我国工作。据《今日早报》报道,杭州未来科技城采取多种措施,成功引进了644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其中国家、省“千人计划”人才100名,国内外院士级人才7名,形成了“人才+资本+民企”的创新发展模式和人才发展机制。
四是营造良好政策环境。良好的政策环境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条件。各地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完善技术创新优惠政策、法治环境,完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和评价标准,完善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奖励、贴息、补助等政策,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创造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环境。
五是扩大科技开放合作。扩大科技开放合作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科技发展的重要经验。要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并同国际科技界携手,共同应对全球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