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家基本思想及其演变分派
基本思想
道家以“道”与“自然”为核心,具体生发出道、无、无为、虚无、自然、天性等重要思想内容及概念,其中最重要的思想便是道法自然与无为。
1. 道法自然
“道”是道家思想的核心,道家常用“一”“恒”等概念指代,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强调自然界万物处于运动变化之中,“道”是其基本法则。不仅如此,“道”也是万事万物的本源,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自然”于道家而言所指并非自然界,而是自然而然,即天然,所以又经常用“天”来代替。道家认为,不但万事万物都是自然而然生成的,就是万物本身也按自然而然的规律运动变化,如果人为干预,就会破坏这种自然而然的状态。
道家认为“道”是万物的根本,而万物都按自己的天性自然而然变化,所以大道本身也按自然而然的规律变化,即“道法自然”,正如魏晋学者王弼所说,道法自然就是“在圆法圆,在方法方”。
2. 尊重天性、主张无为
“天性”是道家认为的物各有性,性各不同,即万物各有其本性,每种事物本性各不相同。所以主张应尊重万物天性,顺其自然,这样才合乎大道。
“无为”作为道家最鲜明的特征,说法不一。总起来看有随波逐流、不加干预、冷眼旁观、顺其自然、宽刑简政、休养生息等几种观点。通常人们认可的“无为”是从积极的角度理解为宽刑简政、休养生息,官无为而民自化,上无为而下有为,有所为有所不为等意思。
道家崇尚尊重万物天性,顺其自然,不去人为干预,让万事万物按其天性自为并彼此相互作用,自然而然形成理想的状态和秩序。
思想演变与分派
1. 思想演变
(1)道家的起源与黄帝、伊尹等人的治世思想有关,也可能与殷商文化紧密相关。
(2)春秋时期,道家作为中国古代主要思想流派之一明确出现,春秋末年,以老子的《道德经》为标志,道家思想系统地形成了,道家也叫道德家,以“道”为核心理念而得名,主要思想即“道”“自然”,地位与儒家并肩。
(3)战国时期道家兴盛,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道家学说,明确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等。道家于战国时期形成了老庄、黄老、杨朱三派,尤其是黄老道家思想成了重要的治国思想,也成为道教重要的理论依据。
(4)秦汉时期或崇尚法家或推行儒家,道家则除了文景盛世之外整体处于被打压状态。
(5)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魏晋玄学,让以老庄为主的道家思想复活。之后,道家思想不断明行潜藏地影响着其他思想流派,影响着中国和世界的思想文化。
2. 道家三派
(1)老庄派:老庄派以大道为根、以无为为本、与自然为伍、拜天地为师、尊天性为上,主张无为自化、清静自正、万物齐同、道法自然、远离政治、逍遥自在,体现了“离用为体”的特点,成为历代文人隐士远离世俗皈依自然的精神归宿。
(2)黄老派:黄老派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主张因俗简礼、兼容并包、与时迁移、应物变化、依道生法、依法治国、删繁就简、休养生息,体现了“离体为用”的特点,成为了历次大乱之后安邦治世的良方,往往与中国古代盛世关系密切。
(3)杨朱派:杨朱派主张全生避害、为我贵己、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春秋战国后,因不容于世,后湮灭不存,但其全生保性的思想被道教加以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