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干部教育的特点
干部教育成长是一个党、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干部教育具有不同于一般教育的特点。这一方面是因为干部是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工作经历,具有较丰富的领导和管理实践经验的特殊群体,更重要的是在于隐藏在“干部”一词背后的深刻内涵。“干部”承载着公众所让渡的权利,承担着公共管理的职能。干部教育关键是教育干部“会用权、用好权”,“造就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因此,干部教育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展开的对干部权力观的教育,是对干部党性觉悟的教育。
一、干部教育是对干部权力意识和权力行为的教育
干部是被公民赋予公共权力并承担全部社会管理职能的人。干部要“通过学习,更加敬畏权力、敬畏法纪、敬畏组织、敬畏群众” 。敬畏权力是第一位的。干部教育只有教育干部认清自己手中权力的来源、使用规则和使用目的,才能做到敬畏法纪、敬畏组织和敬畏群众。因此,干部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一)人民是干部权力的来源
关于“干部”的定义,有人认为是指承担着国家政权监督管理职能的所有工作人员;有人认为是指由国家财政供养的、承担国家管理职能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党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包括事业和企业单位中的人;还有人将干部等同于国家公务员。 不管如何界定“干部”,都不可否定干部是从事领导和管理工作的公共权力的承载者。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就指出:工人阶级一切国家的公职人员应成为“社会的负责的公仆”,“应当为组织在公社里的人民服务”。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干部权力的来源。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干部所承载权力的来源是人民群众,干部用权的目的必然是服务群众、造福群众。虽然就干部的具体工作职责而言,其职责权限是由上级组织直接授予的,又由上级组织负责干部的任用、考核、奖惩、提拔,但任免和评价干部的标准归根到底在于是否能够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是否有利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基于此,新一届党中央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围绕保持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抓手,规范干部掌权、用权的教育活动。干部只是人民权力的行使者而不是权力的所有者。正是“干部”的这一特殊职责,决定了干部教育的特点。
(二)干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干部作为权力的行使者,在管理社会事务过程中彰显了权力的权威。干部的权力观直接决定了人民利益的实现程度并反映了干部的思想作风、党性觉悟和行事风格。正确的权力观利国又利民,错误的权力观劳民而伤财。权力观教育就是使干部明确什么是权力、权力的来源、权力的边界、权力的使用、权力的监督等问题。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不仅要求干部对自身的工作职责、权力大小、履职范围、作用强度有清晰的认识,而且要求干部对自身的综合素质有一个全面的提升。这是因为干部权威既包括权力影响力,即干部职务、职能、国家机器产生的影响力,而又包括非权力影响力,即干部的品德、才能、知识、情感等个人素质产生的影响力。非权力的影响力不受干部职位高低和管理职能大小以及领导类别的限制。因此,干部的影响力来源于干部个人的品格、才能、知识和情感各个方面,是干部素质的综合表现和反映。可以说,干部思想、品德、知识、才能、作风等各个方面都会成为影响权力发挥作用的因素,成为左右干部为人民服务效果的因素。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要从干部工作和干部本人的方方面面下手,提升干部综合素质。
(三)干部成长最终体现为干部合理使用权力
检验一个干部成熟与否的核心标准是对权力的使用。一个成熟的干部使用权力只是为人民谋利益。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干部迷信权力、贪恋权力,甚至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走入了权力使用的误区。干部教育是对干部认识和使用权力的教育,其实效性的彰显就靠干部对权力的合理使用来体现。
首先,教育干部用好权,就要摈弃对权力的崇拜和贪婪,既不能用权不足,也不能用权过度。用权不足会造成权力的“真空”,出现不作为;用权过度就会侵犯其他部门和领域职权,出现越权行为。因此,“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五条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干部用好权还要按照制度运行。干部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赋予其权力,并受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纪检监察机构代表人民行使对干部的纪检监察工作,保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同时,一旦发现有干部出现越权、侵权等权力滥用行为还要有相应的惩处、修正机制,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最后,干部是否用好权要靠人民群众来监督和检验。习近平指出:“有权力的地方必须有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 干部权力靠人民群众来监督,也靠人民群众来检验。检验干部是否用好权的标准仍然是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干部教育是对干部党性的锻造
党管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原则。党性教育是干部教育的重要特点,贯穿了干部教育各个环节,体现了干部教育的独特优势。党性教育的对象是党员,“党员的党性是党员个体忠诚于党的特殊表现方式,概括来讲,党性是已经内化为情感和行为取向的党员对党的忠诚” 。党性教育归根到底体现的是立场问题。中国共产党的干部要时刻保持党性意识、组织意识,时刻与党同心同德。刘少奇曾明确指出:“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者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就是无产者本质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利益最高而集中的表现。” 代表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党性教育直接关系着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关系着中国社会风气。
(一)党性教育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独特优势
讲求党性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前提和基础。党性强是领导干部履行治国理政职能、领导人民走向富裕的一贯要求。这是由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执政党的性质决定的。在列宁那里党性即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性。“党性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就是区别于任何其他阶级政治组织的固有的本质属性。” 党性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的光荣传统。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毛泽东把教育的问题视为党和红军能否“负担重大的斗争任务” 的关键,明确地指出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 。这就内含着党性教育的思想。在1929年的古田会议上,毛泽东指出,要针对共产党内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开展“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的活动,这种方法其实就是党性教育方法。由此,
1941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建党20周年之际,中央政治局正式通过了《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以中央名义发出的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强调了党员对党的纪律的遵守和党的统一。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依靠注重阶级性、革命性、纪律性的党性教育,统一党的思想,增强党的战斗力,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提出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同时提出了党性教育科学化,要求以坚强的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并在全党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将党性教育贯穿于党的建设始终。党性体现着政党的阶级本质,一方面彰显着政党的阶级本质,另一方面又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提出不同的党性要求,体现着政党的先进性和时代性。
(二)党性教育贯穿于整个干部教育实践过程始终
党性教育是干部教育的关键,融汇在干部教育各部分内容当中。在新时期,干部党性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对干部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尽职尽责干工作的教育,道德情操的教育,拒腐防变的教育。其目的是帮助干部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
这首先要求干部的党性教育要保留中国共产党历史形成的党性教育的成功经验。具体体现为:①党的阶级基础教育不可动摇,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②党的思想路线教育不可动摇,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思想路线;③党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教育不可动摇,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的工作方式,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一大法宝。
其次,基于新形势下执政党的发展要求和干部自身的发展变化,干部党性教育又被赋予了新的内容。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变化,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变化使党的工作重心由革命斗争为主转变到改革发展为主,党的工作方式由发动群众为主转变到现代社会治理为主,党面临的危险由外敌入侵为主转变到内部拒腐防变为主。在新形势下,干部自身的发展变化表现为:社会思潮集体入侵、价值取向多元并存、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利益主体多方博弈导致干部在信息筛选上困难、在价值判断上模糊以及在利益诱惑面前脆弱。因此,现阶段干部党性教育更加艰巨和复杂。
基于此,在新时期开展干部党性教育一方面要继续坚持路线教育,“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全面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全面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反对一切‘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另一方面,还要培养领导干部的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全局思维、创新思维和世界眼光,应对新形势下的各种挑战。党性教育涵盖了干部教育的各个方面,贯穿了干部教育的始终。
(三)党性是干部成长与否的重要评判标准
党性修养是评价和选任干部的最重要标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源源不断培养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根本大计。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重点加强年轻干部党性修养和实践锻炼,使他们切实做到忠诚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专心做好工作、不断完善自己。”针对干部开展的党性教育成效体现为干部的成长,表现在具体实践当中。这是因为,领导干部要“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推进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通过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不断推进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前进的规律,也是领导干部成长进步的规律” 。锻炼党性是领导干部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根据干部党性教育的任务,检验干部成长与否的重要标准包括是否能够忠于党和人民,是否能够尽职尽责干工作,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否能够拒腐防变。忠于党和人民就是要求干部能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树立强烈的宗旨意识。尽职尽责干工作就是要求干部努力提高工作能力、掌握工作方法、克服本领恐慌。高尚的道德情操就是要求干部在思想道德和个人修养上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坚守精神家园。拒腐防变就是要求干部能够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发生矛盾冲突时能够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为重,舍小我为大我;在外在诱惑面前坚守共产党员立场,不为所动;在颠覆分裂势力面前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归根到底,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干部党性教育和成长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在现实工作中不断锻造和考验。党性教育体现了干部教育的特殊性。
三、干部教育始终围绕党和国家中心问题展开
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始终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改革开放以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积累的一条宝贵经验,也是干部教育培训规律的根本体现。可以说,始终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也是干部教育的特点之一。
(一)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干部教育的直接目的
干部教育和干部学习的目的都在于应用,体现为对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和执行。干部教育要贯穿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首先体现为对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的贯彻。党的十三大报告首先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随着发展的要求,基本路线中的“三位一体”扩充为“四位一体”“五位一体”,将发展目标由“富强、民主、文明”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这个基本路线既要管“一百年”、长期坚持不变,又要随着国家和人民的发展需要适时调整、充实完善。在改革开放前,基本路线的确立经历了反复,从“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到“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再到“以阶级斗争为纲”,基本路线的反复导致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改革开放后,立足于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得以确立并长期坚持。归根到底,基本路线是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的根本政治准则,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反映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必然性,是制定各项具体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干部教育始终是为特定时期的具体路线、政策和中心任务服务,并为之提供组织保证的。
干部教育贯穿党和国家上述路线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要始终认清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的前提。新时期干部教育始终要服务大局,这个大局归根到底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而承担这项工作的主体就是党和国家的领导干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干部教育要按照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在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前提下,分析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遵照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履职尽责和健康成长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大力开展党和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保、外交、国防等各方面的重大部署和要求的培训,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教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服务。就国外而言,干部教育还要密切关注世界形势的变化,把握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新动向。通过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使干部认识和了解国际局势深刻变化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稳定带来的影响,增强干部应对复杂国际局势和政治斗争的能力,这是干部教育的直接目的。
(二)落实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干部成长的直接体现
干部成长与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程度成正比,两者呈正相关。一方面,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越能得到落实,干部成长的环境就越稳定,干部得到锻炼的机会就越多,执政能力就越强,成长速度就越快;另一方面,干部在对国家方针政策的落实中不断锻炼和提高自身执政能力、参政议政水平,就越有利于党和国家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越有利于路线方针政策的连贯和有效。因此,干部的成长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中得到锻炼,体现为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落实程度。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规定了干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干部成长水平又反过来决定了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落实程度和实际效果。干部对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和落实主要体现在认识、政治、思想、行动四个方面。这些方面同样是评价干部成长与否的重要因素。在认识上,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态度和掌握程度体现了干部理论上的成熟度、干部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在政治上,干部对当下中国发展战略的明确、发展方式的落实体现了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程度、干部的为民情怀和治国胸怀;在思想上,干部对事关中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国际形势的认识和评价,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落实,体现了干部思想作风上的好坏、干部廉洁奉公的决心;在行动上,干部在治理能力上的现代化转变,在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上的不断推进,体现了干部执政能力的高低、干部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的坚强实力。干部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要实现认识上一致、政治上同心、思想上统一、行动上同步。要协调干部成长与大政方针之间的关系,实现两者的统一同步,干部教育就既要符合党和国家发展的基本规律,也需要满足教育对象的基本利益诉求和价值追求,推动干部成长。
(三)干部教育还是对党和国家中心问题的前瞻性教育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是否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事关干部教育的实际效果和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干部教育要始终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基于当前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任务,习近平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干部教育也要树立问题意识、以问题为导向,其目的是培育干部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式的思维方式,实现干部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的自觉。培育干部的问题意识、问题式思维方式体现在干部发现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各个方面。“敢于正视问题,必须善于发现问题,领导干部就要在发现问题上领先。发现问题是前提,能不能正确分析问题更见功力。领导干部就是解决问题的,有没有解决问题的责任担当,是对领导干部的最好检验。”
针对干部问题意识、问题式思维的培育和锻炼,有学者提出了干部教育的“问题研究式教学”,即“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方向,把握时代脉搏,突出教学主线,凝练教学内容,紧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组织实施的一种教学形式”。 就是要求将当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作为教学内容,把干部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解决问题的好经验、好做法作为教材,把研究和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作为教学导向,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政策和实践相结合。干部教育中的“两带来”(即干部在参加培训时带来一个问题,本地区、本部门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带来一个案例,本单位、本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典型案例)正是在干部教育中对培育干部问题意识和坚持问题导向的实践形式。问题在实践中产生,也要在实践中解决,实践又会产生新问题,干部教育要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对问题的前瞻性和预测性,干部要树立问题意识,锻炼解决问题的担当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