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社会由盛转衰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曾创造过彪炳全球的光辉历史和灿烂文化,在世界历史上放射出炫目迷人的光彩,在人类文化史上涉下辉煌的足迹。灿烂的中华文明,特别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四大发明、万里长城、丝绸之路、汉唐文明曾吸引了无数海外学者到中国留学,中国成为当时知识的象征。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多多,在某种程度上推进了世界现代化的步伐。但是,当历史的脚步进入18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已经产生和发展,而中国仍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随着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对外扩张,古老的中国遇到了空前严重的挑战,面临着极其深刻的生存危机。几千年未遇的大变局即将到来,也由此拉开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大幕。
然而,这种文化优势在近代社会悲壮地衰落了。面对世界性近代化、现代化的潮流,中国的现代化脚步却姗姗来迟。西方社会从18世纪的工业革命开始就已踏上了现代化的历程,而中国直到19世纪中叶,西方殖民者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天朝的大门,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我们才产生了历史危机感,才明白了现代化对我们来说已不是洋人的罗曼蒂克,而是一个民族生存的保障,于是,中国的仁人志士才开始了探索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从而真正拉开了现代化帷幕。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中国发展之履迈得如此艰难?又是什么原因使当时中国的先进分子在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一次次夭折?让我们随着世纪回眸的镜头,去追寻它的答案。
无论是西欧还是俄国、德国、日本,当现代化启动之时,就出现了一个强大的王权式中央政府。它有力地促进了统一市场的形成和民族国家的新生。而18世纪时的清王朝还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正处于“康乾盛世”的鼎盛时期。社会秩序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得到加强,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整个国家处于中央集权的有效控制之下。而且,当时中西文化交往频繁,西方的商人、传教士、外交使者纷纷带来了西方的天文知识、地球图、钟表、仪器、火炮等科学技术,在这些科学技术的幕后已蕴含了西方社会的大变革。这本是中国现代化启动的最好时机。然而,由于清政府没有读懂西方传来的科学技术所蕴藏着的巨大变化,陶醉于“中央王国”、“天朝上国”、“中国即天下”的梦幻之中,没有及早地看清世界形势与潮流,固步自封。西方传来的科学技术只限于宫庭中的玩物,对统治阶级没有产生任何影响。首席军机大臣和珅对“欧洲新发明的日多一日”不屑一顾,执掌国家军事的福康安则认为欧洲新式火器操练法“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练法,谅来没有什么希罕”。就这样,清政府坐失良机,白白丧失了中国转型与发展的大好时机。
清王朝统治时期,虽然也曾有过“康乾盛世”,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历程来看,它已处于封建社会的暮年时期。封建社会晚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已严重阻碍了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变。正当中国封建社会日趋保守衰落时,西方各国陆续告别中世纪而进入了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一个落后了,成为弱者;一个进步了,成为强者。正是在这种中西局势力量对比越来越不利的情况下,中国进入了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