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一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WWW”技术 的出现,国际互联网(Internet)逐渐在全球范围普及开来。人类自此开启了信息时代的新纪元。
作为一个全球性的信息系统 ,国际互联网为世界各地用户获取信息、沟通交流提供了极大便利。近20年来,国际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令人惊讶。迄今为止,世界上大约有230多个国家和地区接通了国际互联网,全球网民已超过27亿人 ,网站超过5亿个。
1994年4月20日,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成为互联网大家庭中的第77位成员。此后,中国的互联网事业一直发展迅猛。早在2008年6月底,中国网民即达到2.53亿人,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网站总数为335万个。据市场研究机构统计,2013年中国网络经济规模已逾6000亿元人民币,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2014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2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0%。网络经济正在深度影响中国的经济格局和商业模式。诸多应用数据显示,中国现已成为举世公认的网络大国。
二
如果今天我们仍然只是从技术属性或工具属性着眼,认为互联网仅仅是信息传播的一种载体、平台、工具,那显然过于肤浅。事实表明,互联网的勃兴堪称人类历史进程中一件极具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它给公众生活和社会运行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革命。
享誉世界的互联网预言家尼葛洛庞帝(N.Negroponte)在其著作《数字化生存》中开宗明义地写道:“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如今,这一预言已成为现实。一根网线、一只鼠标,抑或一个移动终端,揭开了人类数字化生存的序幕。生活网络化逐渐成为公众生活的新常态。对许多人来说,互联网与水、电、空气、阳光同等重要。从信息传播、意见表达、资讯查询、交友聊天、游戏娱乐、购物支付,到“拇指政治”、“拇指经济”、“拇指文化”……互联网几乎无所不能、无时不在、无远弗届。
可以断言,互联网已经渗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化为公众生活和社会运行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其不仅对媒介生态、舆论格局、话语环境带来了直接而强劲的冲击,而且对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科技等各个领域以及公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产生活方式、日常行为模式均产生了并仍在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三
由于互联网的应用普及为政治活动提供了全新的空间和渠道,对现代政治环境、政治理念、政治运作形态等影响甚巨,网络政治时代随之而来。这里所说的“网络政治”,概指领导干部群体借网理政、广大公众借网参政、二者之间密切互动而形成的政治景象。
在很大程度上说,网络政治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平台上的政治形态,是传统政治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发展、新形式。较之于传统政治,网络政治具有开放性、便捷性、虚拟性、平等性、自主性、多元性等鲜明特征。在网络空间中,公众参政议政的门槛大大降低,表达政治诉求的自由度空前提高,政治参与的受控感明显弱化,而官方也可以更便捷、更真实地了解公众的政治意愿,更科学、更高效地治国理政。有学者曾经预言:“21世纪的人,是网络人”、“21世纪的政治,是网络政治”。
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网络政治因“网”而生,与“网”俱进。它有别于传统政治,又同传统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是现代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政治文明建设具有日益强大的现实影响力。近十年来,在各方力量的助推下,网络政治大潮席卷全球,而中国正在这一时代浪潮中顺势而为,急流勇进。
四
本书所说的“领导干部”,泛指体制内人士,又可称为“官方人士”,既包括党、政、军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领导成员,也包括享受国家津贴和福利待遇的一般工作人员。从广义上讲,无论行业性质、职位高低,只要是置身体制之内、端着“铁饭碗”的公职人员,通常均被民众视为“领导干部”。从现实情况看,人数甚众的公务员队伍是这一群体的主体。
在社会结构中,领导干部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具有十分特殊的位能。尤其是在政治领域,领导干部群体历来是参与政治生活、主导政治话语、推动政治变革、决定政治动向的核心力量。从政治与媒介的关系角度看,领导干部不仅是大众传媒聚焦的重要对象,而且也是政治传播的主导者、媒介发展的引领者。在政治舞台上,领导干部是治国理政、设置议程的主角;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建设、运用和管理中,领导干部是能够产生导向性、关键性影响的特殊力量。
进入网络政治时代,中国的政治生态、舆论环境以及公民参政意识、官民沟通形式等出现了诸多明显变化,所有领导干部无一例外地面临“网络风暴”的洗礼与考验,“为官不易”广为人知。对于互联网这柄悬立头顶、直逼心灵的双刃剑,许多领导干部又爱又怕。如何强化互联网思维,提高识网、用网和治网能力,如何化解各类网络舆情危机,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如何在玻璃缸式的社会环境中接受公众监督,构建良好形象,如何规范网络传播秩序,维护网络空间安全,最大限度地发挥互联网的正向作用,等等,已成为领导干部必须直面、亟待破解的时代命题。
五
1949年3月,中共中央领导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时,毛泽东形象地喻之为“进京赶考”。实际上,自1921年诞生以来的90多年里,中国共产党一直在忙着“赶考”。2013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身临西柏坡重提“进京赶考”,意味深长地指出“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今之世,共产党人面临的一堂至关重要的考试就是互联网。
中国共产党对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相当清醒。进入21世纪以来,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中国领导人基于形势发展需要,反复强调领导干部必须提高媒体驾驭能力,特别是要重视学习互联网知识,加强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建设、运用和管理。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要把运用新型媒体的能力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培养。”中共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
时下,互联网已成为政治交锋、思想渗透和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成为世界各国竞相角逐的战略新高地和“第五空间” ,成为中共执政面临的“最大变数”和许多领导干部的“心腹之患”。在面向未来的执政事业中,来自互联网上的政治较量、政治博弈必将愈演愈烈,维护政治秩序、确保政治稳定的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创新舆论引导方式,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增强舆论引导实效方面,党和政府面临的种种考验日趋严峻。能否保持不断“赶考”的精神状态、顺利通过互联网这堂考试,能否应势而谋,迎难而上,切实取得网上舆论斗争的胜利,把握网络舆论主导权,无疑关乎政权安全和国家安全,关乎全局和未来。
六
政治运作离不开政治传播,政治传播离不开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新兴媒体。随着网络政治时代的演进,网络媒体在政治传播和舆论引导中的重要价值日益凸显。从很大程度上说,网络传播力建设不啻是政权建设和综合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谋求网络传播优势十分重要。
今日中国正在高举民族复兴大旗加速向“世界中心”挺进。无论是从促进国内的改革发展、推动国家治理转型来看,还是从树立良好国际形象、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来说,加强网络阵地建设、提升政治传播力均显得意义重大而深远。对领导干部而言,只有顺应时代潮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阵地意识,熟谙网络舆论引导艺术,善于借助网络媒体治国理政,才能担当重任,勇往直前。
近年来,网络安全及其治理问题日渐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战略议题。许多国家将网络安全与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同等视之,“将网络安全和网络空间发展工作作为国家的‘一把手工程’”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网络应用市场,“也是信息窃取、网络攻击的主要受害者,面临着巨大的网络安全压力。” 2014年2月,中国成立了由最高领导人领衔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的宏伟目标。习近平极其精辟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 这无疑为全面开创中国互联网事业的新局面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深入推进网络建设治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本书主要以上述宏观认识为背景,侧重以“网络政治”和“舆论引导”为视角,从战略认识、危机应对、形象构建、建设治理等四大方面入手,展开对识网、用网、治网问题的探讨,以期对提升领导干部的网络媒介素养和治国理政能力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