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批示当休息
1972年11月,周恩来的主治医生向叶剑英、李先念等中央领导递交了一份报告,报告上说:
周总理要特别注意休息。
叶剑英、李先念看了报告,他们意识到了问题的重要性,便迅速将这个报告送给了毛泽东。
毛泽东看后,他的神情非常严肃,便立即提笔批示:
应当休息、节劳,不可大意。
然而,周恩来并没有按照毛泽东的批示进行休息。
早在1972年5月,医护人员就发现周恩来小便中红血球不断增加,并有细胞变异的现象。
后来,又经专家多次会诊,确定周恩来患有膀胱癌。
自从周恩来被确诊为癌症后,他本应停止一切工作,住院治疗。
但是许许多多人,甚至包括毛泽东在内,都不能说服他离开中南海的办公室尽快住院专门治疗。
周恩来这样做,是他对党和人民有着极高的责任感与慈爱之心。
面对很多人催促他尽快住院治疗,他总是说:“国内和国际上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由于过度劳累,随着时间的发展,周恩来的病情继续恶化,实在支撑不住了,他才不得不进行住院治疗。
然而,就是在住院期间,周恩来依然是全心全力地操劳着各项事务。
1975年6月,疾病缠身的周恩来仍然坚持亲自前往主持贺龙的骨灰安放仪式。
当时,大家都竭力地劝说病得实在不能离开医院的总理,不要冒着酷暑前往八宝山革命公墓。可是,周恩来不顾医生的劝告,他毅然离开病房,坚持一定要去悼念贺龙同志。
周恩来同夫人邓颖超一起来到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他像往常一样,衣服笔挺,头发一丝不乱。
在场的人谁也没有想到,重病缠身的总理会来,只见总理缓步走向摆着签到簿的桌子前,用剧烈颤抖的手写下了他的名字。
当时,周恩来本想替正在接待外国代表团而没有前来的邓小平也签上名,但他已经力不从心了。周恩来就指示工作人员,会后把签到簿送到邓小平的家中去,请他补签。
周恩来知道,他的这位得力助手邓小平一定想和大家一起来参加这个仪式,因为他们俩人曾经多年同贺龙患难与共。
周恩来签完名,就到休息室去见贺龙的夫人。他刚走到门口,就大声呼唤贺龙夫人的名字:“薛明啊!”
薛明闻声奔向周恩来,周恩来张开双臂拥抱着她,连声说:“薛明啊,我没有把他保护好啊!”周恩来说着,泪如泉涌。
贺龙女儿紧握总理手说:“周伯伯,您要保重身体。”
周恩来默默地看着她,然后声音颤抖地说道:“我的时间也不长了啊!”
周恩来此言一出,说者神伤,听者心碎!
1975年的夏天,周恩来已经住院一年了,他不顾病情严重与否,还是亲自过问中外语文词典的编写工作。
多年来,字典编辑领导小组经常向总理请示汇报,遵照总理的指示,他们多次召开编写出版中外语文词典的座谈会,并制定了长远的规划。
为此,字典编辑领导小组向国务院专门写了报告。本来,他们不愿打扰总理治疗的。尽管总理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但他多次嘱咐他们要向他汇报。
有一天,字典编辑小组领导还是从医院拿回了他们提交给国务院的报告,发现总理亲笔在报告上签了字,批准了他们的规划,同时还在旁边加上了批语。
出版社的同志特别高兴,大家都很激动:总理居然带着病把报告看完了,并做了重要批示!
然而,当他们仔细看周总理的笔迹时,发现那每一个字都是在手不断颤抖的情况下写出来的,这又令出版社的同志们感到心痛与不忍,大家都为总理的身体担心。
报告中还有这样一个细节:在报告的下面,周恩来吃力地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因病在我处压了一下。
总理的歉意,使出版社的每一个人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谁也说不出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