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兵分析敌情引导出击
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的所有观测站都处于全天候观测状态,雷达的电波不停地在海面上搜索着,防范可疑目标。
1965年8月5日晨,国民党海军巡防第二舰队旗舰大型猎潜舰“剑门”号和小型猎潜舰“章江”号,由台湾左营港隐蔽出航,采取迷惑和佯动战术,先驶向南澳岛,尔后改变航向,当天傍晚驶至福建省东山岛东南兄弟屿海域,企图伺机向大陆输送一股武装特务,进行破坏活动。
岂料,国民党军舰一离开左营港,就被我金刚山观测站发现,严密追踪监视,并立即报告了南海舰队司令部。
金刚山观测站和金门等岛屿只有一水之隔,雷达天线屹立在最高的悬崖上,24小时不停地呼呼转,就像保卫边疆的战士。
金刚山观测站所处位置常常会大雾弥漫,地面潮湿,环境恶劣,可是为了不受国民党袭扰,不让敌人破坏渔场安全,更为了有利掌握敌情,海军战士不管条件又多么艰苦,也要在这里坚持下去。
就在敌人来袭这一天,雷达副班长王永明正在值夜班。上午补了一觉,如今他爬上高高山顶,望着海边浪花击石,海鸥飞翔,真是一副美丽的画卷。
忽然,王永明听到警报声在整个海面上响起。肯定有敌情了,他飞快地朝雷达机房跑去。
王永明冲进机房一看,只见雷达兵王国柱正在操作着仪器设备。
“发现什么目标?”
“好像美国驱逐舰!”
“我来看看!”
王永明赶紧凑上前去,亲自摇着天线。扫瞄针在荧光屏上转动,扇面上出现许多星星点点。
不多时,站长也进来了,大家都仔细地盯着荧光屏,想知道那个可疑光点到底是什么。
王永明用扫瞄针压住了那个可疑活动光点,脑子里的“天线”也在飞转,整个神经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经常有美国第七舰队的几艘驱逐舰侵入我附近海面,进行侦察挑衅活动。这些可疑光点是美舰吗?
善者不来,来者不善啊!这个时候,只见两个光点向渔场方向靠近。王永明发现这两个光点比平时观察到的美国驱逐舰的光点要弱,光点周围的毛刺也没有那么多,这就奇怪了。
王永明越看越觉得不像美国驱逐舰,就说道:“报告站长!不像美舰!”
站长靠近也仔细看了一下,马上吩咐在场的所有雷达兵都坐在荧光屏前,让大家共同研究。
几个人靠在荧光屏前,在那里展开议论,每个雷达兵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集思广益,希望可以得到一个明确的判断。
大家很快认定那不是美国驱逐舰,而是两艘国民党军舰,就是我们在开头提到的那两艘敌舰,前头那艘是“永”字号,后面那艘是“江”字号,都是“特遣队”的主力舰。
得到这个判断后,站长马上向舰队发出通报。这个通报很快就传到了吴瑞林那里。
此刻,金刚山观测站的雷达兵们变得更加警惕,紧紧盯着那个移动的光点。狭小的雷达室内,电子元件发射出一种酸热气,使空气更混浊,几乎让人窒息。雷达兵们全身被汗水湿透了。
王永明心里在琢磨难道这两艘国民党军舰,又要到渔场袭扰破坏吗?又把渔民捉去搞“心战”吗?还要输送小股匪特上岸捣乱?
站长把值班记录全部查阅了一遍,弄清了这两艘蒋舰是从台湾的左营港隐蔽出航,航渡中始终保持无线电静默,也就是说,光收信号,不发电波。而且从航线上可以看出,敌舰采取迷惑和佯动战术,企图钻解放军雷达的空子。
敌舰离左营之后,先驶向南澳岛,然后才改变航向直奔兄弟屿开来,敌人到底有什么企图?
“报告站长!敌舰向渔船中钻!”
“盯住它的航向航速!”
“报告站长,目标离海岸30海里!”
这个时候,电话突然响起,舰队作战指挥室传来命令:“战斗就要开始,由你站引导我艇队接近敌舰,要全力以赴,准确无误,力求全歼!”
站长大声回答说:“是!保证完成任务!”
站长放下电话,对屋子里的人说:“引导我艇队攻击敌舰!”
王永明摩拳擦掌,两手紧紧把住雷达控制手柄。
这时,在海面上突然出现三群小光点,朝着敌舰方向运动。
王永明激动他说:“你们看,我艇队出击了!”


